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2)
2023(17215)
2022(14980)
2021(14054)
2020(11673)
2019(26861)
2018(26514)
2017(52194)
2016(28303)
2015(31453)
2014(31332)
2013(30653)
2012(28183)
2011(25300)
2010(25377)
2009(23029)
2008(22321)
2007(19427)
2006(17163)
2005(14946)
作者
(78684)
(65534)
(64617)
(62244)
(41761)
(31280)
(29577)
(25549)
(24974)
(23361)
(22250)
(21957)
(20662)
(20594)
(20392)
(20132)
(19510)
(19390)
(18861)
(18601)
(16140)
(16003)
(15803)
(14982)
(14664)
(14526)
(14365)
(14318)
(13120)
(12854)
学科
(114798)
经济(114664)
管理(82102)
(78196)
(64465)
企业(64465)
方法(51768)
数学(45350)
数学方法(44740)
(31858)
中国(31465)
(30032)
业经(26054)
地方(24948)
(22987)
(21870)
农业(20997)
(20258)
贸易(20248)
(19633)
(18637)
财务(18558)
财务管理(18520)
理论(18377)
技术(18037)
环境(17745)
企业财务(17605)
(17270)
银行(17228)
(17104)
机构
学院(392187)
大学(391532)
(160302)
管理(158521)
经济(156802)
理学(137586)
理学院(136136)
管理学(133788)
管理学院(133078)
研究(128838)
中国(96012)
(82505)
科学(78213)
(74063)
(62449)
中心(59818)
(59597)
财经(59331)
(58082)
研究所(56829)
业大(56440)
(54054)
(51992)
北京(51620)
师范(51533)
经济学(48487)
(47870)
(46726)
农业(46343)
财经大学(44266)
基金
项目(271464)
科学(215152)
研究(200327)
基金(197917)
(171006)
国家(169601)
科学基金(147573)
社会(127218)
社会科(120743)
社会科学(120714)
(105418)
基金项目(104973)
自然(95693)
自然科(93480)
自然科学(93461)
教育(92258)
自然科学基金(91764)
(88449)
资助(81837)
编号(81796)
成果(65770)
重点(60388)
(60276)
(58291)
(56154)
课题(56031)
创新(52344)
国家社会(52300)
教育部(52160)
科研(51489)
期刊
(172469)
经济(172469)
研究(116754)
中国(69650)
管理(57542)
学报(57278)
(55312)
科学(53903)
(53683)
大学(44542)
教育(42971)
学学(41827)
农业(37065)
(35084)
金融(35084)
技术(34741)
业经(29395)
财经(28331)
经济研究(27556)
(24344)
问题(24105)
图书(20442)
技术经济(18929)
理论(18673)
(18423)
科技(18119)
现代(17949)
商业(17536)
统计(17105)
(17068)
共检索到567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选  王林杉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理论框架,对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分析,利用2001—2017年中国186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样本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评估,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无论是否考察时间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在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的情况下,分析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政策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大于发达地区;智慧城市政策在不同规模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均显著,其中极端规模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大。(3)结合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智慧城市政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确实存在积极的创新驱动效应、财政支持效应和外商直接投资效应3种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估计法考察双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双试点城市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促进作用因地区分布、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双试点城市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居民消费和互联网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协同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应有序、合理扩大试点城市规模,加强政策协同与联动,因地制宜推动政策实施,推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文章基于我国1989-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EC模型,分别站在质与量的双重视角,对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消费升级会对就业数量产生轻微的不利影响,但是有助于我国就业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对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改善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且对就业质量改善的影响力度是对就业数量增加的5.93倍。基于此,从构建多层次的就业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对就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就业质量改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豪杰   杜伟岸  
文章基于2009—2021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政策的内在作用机制包括吸引人才集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对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科教水平异质性和沿海特征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甜甜   曹海军  
文章以2016—2021年我国出台的75项新型智慧城市政策为样本,通过文本挖掘法确定新型智慧城市政策评价体系并以此建立PMC指数模型,进而对其中8项新型智慧城市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表明:我国新型智慧城市政策总体设计较为合理、政策质量表现优良,其中,P7为完美水平,P3、P4、P5、P8为优秀水平,P1、P2、P6为可接受水平;新型智慧城市政策整体呈现“下优于上”的趋势,即省级、地市级与区县级政策的PMC指数总体上高于国家级;样本政策仍存在政策缺乏长期规划部署、政策描述性和诊断性作用相对缺失、政策功能结构性失衡以及政策激励措施不足等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阿城  王巧  温永林  
基于修正后的非平衡增长模型,构建了智慧城市试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并选择中国164个地级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试点显著提升了获批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但并未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这个结果在更换代理变量、剔除异常值、考虑其他政策影响、调整时间窗口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对东部城市和大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效果更明显;(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试点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实质性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象征性技术进步作为影响渠道发挥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为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实现产城融合的最终目标。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德智  王婷婷  
以我国2010—2020年国家和地方层面的98项智慧城市核心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政策主题的热点词、内容聚类以及社会网络分析,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政策文本的热点词汇主要覆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主题和建设机制,内容主题可以聚类为互联网基础技术类、智慧产业类等10类,建设机制以政策主体组织试点工作、制定标准和评估体系等为主;相关政策在内容主题、建设机制、政策主体方面呈现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且各地方政策初步展现了一定的地区特色。进而,提出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增强政策精准部署,促进重点领域专业化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智慧城市是管理和发展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建设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等。智慧政务。就是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快捷、群众满意。现在有些城市建设的智慧政务中心就能充分体现。比如,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各委办局统一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市民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这种方式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同时网上流程快,办同一件事花的时间短,这就是依法行政、高效快捷。另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以不同时点的智慧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经验辨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与碳减排。相对试点期而言,新型智慧城市促进绿色创新和碳减排增长约15.1%和5.7%;全国范围内,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呈东中部强而西部较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促进东中部地区绿色创新增长约14%,碳减排增长约3.5%和2.6%,促进西部地区碳减排增长约1.5%,但其绿色创新效应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化解信息共享不畅和促进市场一体化三个途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结论为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实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以不同时点的智慧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经验辨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与碳减排。相对试点期而言,新型智慧城市促进绿色创新和碳减排增长约15.1%和5.7%;全国范围内,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呈东中部强而西部较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促进东中部地区绿色创新增长约14%,碳减排增长约3.5%和2.6%,促进西部地区碳减排增长约1.5%,但其绿色创新效应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化解信息共享不畅和促进市场一体化三个途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结论为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实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  张岩  
文章运用1990~2014年OECD34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增加1%,国内产业水平层次将上升0.02%。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都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因素。最后加入金融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项都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因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我国于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已有三批城市先后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行列。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需要实证检验。根据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运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效应,同时从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角度检验政策效果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特征上的异质性。结果显示:(1)智慧城市政策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都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从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智慧城市政策传导到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中介变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3)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地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西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不明显;三大区域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均不显著。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也存在着城市规模差异性:规模较小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大,规模较大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小。(4)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力度越大。政府继续推行智慧城市政策,需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发挥其产业升级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巧  佘硕  
"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是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力。本文旨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净效应,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双重差分法(DID)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净效应进行了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但并未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其对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边际递减效率"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后期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