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4)
- 2023(15096)
- 2022(13038)
- 2021(12265)
- 2020(10152)
- 2019(23567)
- 2018(23442)
- 2017(45408)
- 2016(24297)
- 2015(27105)
- 2014(26805)
- 2013(25975)
- 2012(23465)
- 2011(20946)
- 2010(20633)
- 2009(18247)
- 2008(17538)
- 2007(15002)
- 2006(12835)
- 2005(10261)
- 学科
- 济(93375)
- 经济(93277)
- 管理(68002)
- 业(61714)
- 企(51337)
- 企业(51337)
- 方法(44416)
- 数学(38783)
- 数学方法(38247)
- 中国(26872)
- 农(24871)
- 财(22467)
- 业经(21869)
- 地方(20891)
- 学(19888)
- 贸(16760)
- 贸易(16752)
- 农业(16698)
- 理论(16286)
- 易(16203)
- 环境(15409)
- 和(15169)
- 技术(14643)
- 制(14458)
- 务(14422)
- 财务(14344)
- 财务管理(14314)
- 企业财务(13494)
- 划(12852)
- 银(12474)
- 机构
- 大学(326686)
- 学院(325843)
- 管理(132709)
- 济(124760)
- 经济(121862)
- 理学(116156)
- 理学院(114879)
- 管理学(112719)
- 管理学院(112118)
- 研究(103888)
- 中国(75104)
- 京(68993)
- 科学(66056)
- 财(55197)
- 业大(49731)
- 农(49542)
- 所(49489)
- 中心(48400)
- 研究所(45565)
- 江(45509)
- 财经(45346)
- 范(44076)
- 师范(43659)
- 北京(42869)
- 经(41532)
- 院(39131)
- 农业(38558)
- 州(37542)
- 经济学(37333)
- 师范大学(35522)
- 基金
- 项目(236658)
- 科学(186356)
- 研究(173175)
- 基金(171184)
- 家(148629)
- 国家(147420)
- 科学基金(128182)
- 社会(108488)
- 社会科(102687)
- 社会科学(102660)
- 省(92585)
- 基金项目(91923)
- 自然(84321)
- 自然科(82369)
- 自然科学(82349)
- 自然科学基金(80813)
- 教育(80363)
- 划(77771)
- 编号(71353)
- 资助(69386)
- 成果(56012)
- 重点(52749)
- 部(51651)
- 发(49832)
- 创(49244)
- 课题(48387)
- 创新(45917)
- 科研(45391)
- 教育部(44641)
- 大学(44494)
- 期刊
- 济(129030)
- 经济(129030)
- 研究(91087)
- 中国(57545)
- 学报(50916)
- 管理(46957)
- 科学(46602)
- 农(44001)
- 财(41059)
- 大学(39529)
- 教育(38864)
- 学学(36946)
- 农业(30940)
- 技术(30250)
- 业经(22869)
- 融(22549)
- 金融(22549)
- 财经(20759)
- 经济研究(20510)
- 图书(19282)
- 问题(18159)
- 经(17735)
- 科技(16209)
- 业(15458)
- 理论(15297)
- 版(15028)
- 资源(14800)
- 技术经济(14794)
- 现代(14427)
- 商业(14310)
共检索到454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贵才 黄跃辉 杨彤
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现有路灯的重新定位与改造,集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方便快速的建设覆盖广、容纳终端数量多、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城市物联网基础平台,实现对物的主动式管理、广域开环运行、可信可靠,并便于复制且低成本运营。在此平台基础上实现智能照明、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城市安全、无线城市等多个智慧应用。
关键词:
路灯 物联网 智慧城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霞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标准架构了基本的城市公共安全的智慧型管理信息平台,并对其建构标准、原则、基本组成和平台建设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物联网 城市公共安全 智慧平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银凤
智慧城市的发展依附于各种信息技术,其核心是物联网技术。因此物联网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成为了建造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当前快速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了重中之重。文章就什么是智慧城市展开论述,分析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并点明了当前普遍采用的物联网技术,总结了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几个因素,最终提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物联网基础设施 关键技术 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淳 从阓匀 耿春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经济效应随之成为亟待考察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这一自然实验,从企业边界这一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切入,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显著推动了企业专业化分工。机制分析发现,上述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内部管控成本较高时,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最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参照,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专业化分工 智慧城市建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扬 夏德峰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对营商环境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8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3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地区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知识溢出水平、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以及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城市异质性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改善效应仅仅发生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非直辖市及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型城市中,知识溢出水平越高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越强烈,但是在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中,知识溢出的调节效应则不再显著。因此,在下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进程中,应当加强城市知识存量水平建设,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加大对城市差异性的关注。
关键词:
智慧城市 营商环境 双重差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楚金华
以CNKI收集的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MCA(多维相关分析法)从理论、战略、技术和城市管理四个导向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认为我国理论界对智慧城市定义已基本统一、研究框架逐渐成熟、建设架构基本明晰,但现有研究框架弱化了城市主体地位、忽略了智慧城市推广、运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跨学科研究、运营和商业模式研究及需求分析研究三大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楚金华
以CNKI收集的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采用MCA(多维相关分析法)从理论、战略、技术和城市管理四个导向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认为我国理论界对智慧城市定义已基本统一、研究框架逐渐成熟、建设架构基本明晰,但现有研究框架弱化了城市主体地位、忽略了智慧城市推广、运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跨学科研究、运营和商业模式研究及需求分析研究三大发展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斌 崔庆宏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为数据来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初始量表,通过小样本预测试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反馈意见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与运行效果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构成的3个重要维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 湛泳
随着我国迈入“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攻坚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档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文章基于2003—2020年2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多期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降低区域碳排放水平,产业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其中数字化发展和绿色创新能力较好、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的城市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向赋能可以开创循环经济新格局,对区域经济减污降碳和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的核心结论有助于激活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碳减排效应的“创新红利”和“结构红利”,也为实现“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愿景提供了路径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小兵 俞显瑞 杨兵 卢逸群
城市化脚步的加速使得城市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城市建设的先进与否已经成为决定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成分。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省"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并将其融入其他8个地级市的评价之中,运用TOPSIS法计算了2013—2015年城市的综合排名。通过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的对比,发现江苏省的城市建设水平表现出三个明显特征:地区发展分界明显、苏州引领全省发展、南京冲破固有局面。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和政策导向提出了"聚力"推动、"特色"领先、产业优化和贸易的主动性转型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志刚
近年来,物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交互、生产组织、供给消费等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从发展视角看,物联网发展就是构建人类与自身所处环境之间信息交互的全新范式。新范式的运行框架主要体现在信息交互的三大层面: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和信息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志刚
近年来,物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交互、生产组织、供给消费等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从发展视角看,物联网发展就是构建人类与自身所处环境之间信息交互的全新范式。新范式的运行框架主要体现在信息交互的三大层面:信息获取、信息传递和信息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祥义
基于2005—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度的因果关系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宜居度,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和PSM匹配的稳健性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创新驱动效应和创业促进效应来促进城市宜居度的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城市区位、地理特征、人口规模和发展模式对政策反应有显著区别,东部城市、沿海城市、人口规模更大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受政策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证实了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宜居度。因此,加大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完善数字中国体系的现实有效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汤志伟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的城市数据和2012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影响路径、动态效应、异质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主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赋能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创新效应在当期不能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应逐渐增强;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科技财政支出强度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震
智慧城市建设被众多地方政府定位成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通过使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显著,且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溢出效应显著程度更高。因此,合理扩大智慧城市试点范围,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适宜的城市智慧网络体系规划,对于增强城市韧性、预防系统性风险,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