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2)
2023(15214)
2022(12369)
2021(11294)
2020(9101)
2019(20338)
2018(20004)
2017(37567)
2016(20360)
2015(22310)
2014(22021)
2013(21899)
2012(20258)
2011(18170)
2010(18502)
2009(17106)
2008(17193)
2007(15684)
2006(14137)
2005(12742)
作者
(60627)
(50467)
(50449)
(47180)
(32253)
(24217)
(22591)
(19634)
(19223)
(18025)
(17318)
(16770)
(16243)
(16059)
(15688)
(15386)
(14932)
(14894)
(14636)
(14483)
(12797)
(12349)
(12322)
(11647)
(11436)
(11331)
(11300)
(11260)
(10068)
(10031)
学科
(95986)
经济(95882)
(84624)
(75865)
企业(75865)
管理(72054)
方法(33902)
业经(32119)
(30314)
中国(29453)
(27179)
数学(25501)
地方(25367)
数学方法(25343)
农业(22072)
(19899)
财务(19870)
财务管理(19850)
技术(19625)
企业财务(18836)
(17624)
(16384)
(16172)
贸易(16157)
(15940)
(15901)
(15615)
环境(15339)
理论(15216)
(14937)
机构
学院(294576)
大学(286718)
(123992)
经济(121507)
管理(115262)
研究(101129)
理学(97942)
理学院(96835)
管理学(95449)
管理学院(94895)
中国(78522)
(62204)
科学(61491)
(56433)
(55664)
(51177)
(47033)
中心(46192)
研究所(45976)
业大(45290)
财经(44031)
农业(43640)
(39950)
北京(39211)
(37474)
(37056)
(36864)
经济学(36628)
师范(36401)
(33302)
基金
项目(192681)
科学(152753)
研究(139880)
基金(138830)
(121800)
国家(120606)
科学基金(104352)
社会(90864)
社会科(86153)
社会科学(86129)
(78098)
基金项目(74001)
自然(67284)
自然科(65737)
自然科学(65721)
自然科学基金(64568)
(64562)
教育(62220)
编号(55275)
资助(54822)
(47173)
重点(43593)
(43195)
成果(42611)
(41950)
(40906)
创新(39585)
课题(39302)
发展(37684)
国家社会(37495)
期刊
(148056)
经济(148056)
研究(87380)
中国(63826)
(51993)
管理(47828)
(45662)
学报(44026)
科学(43020)
农业(35530)
大学(33543)
学学(31865)
教育(29575)
(28423)
金融(28423)
技术(27711)
业经(27646)
经济研究(22615)
财经(21828)
(21061)
问题(20517)
(18962)
技术经济(16844)
现代(15542)
商业(15164)
科技(14395)
(14166)
世界(14048)
资源(13628)
(13417)
共检索到456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浩东  王高峰  
聚焦高新区这一特定空间范围,检验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建设试点模式异质性如何影响区域内企业发展的问题,为促进数字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基于2003—2019年中国88个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高新区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仅在高新区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不一定比在更大空间范围进行试点的效果更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合肥高新区企业的总收入提升但降低企业的净利润,对长春、青岛高新区企业的总收入和净利润均为负向影响。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今后针对重干预轻市场、重硬件建设轻应用、重项目轻规划和重当下轻长远等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应分别有所侧重地加以改进,包括改善制度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以及做好顶层设计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利华  陈晓歌  陈红喜  姜春  
瞪羚企业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剖析南京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瞪羚企业成长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瞪羚企业成长作用效果十分显著,瞪羚企业对高新区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南京高新区存在专项扶持政策欠缺、瞪羚企业数量少、科技投入强度与科技活动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南京瞪羚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制定并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创新资源对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言  
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集中区和产业基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高新区的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也有一些民企,尤其是一些涉外民企的发展路径并不顺畅,面临诸多困惑。本文试图以湘潭高新区为个案,对此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具恒  杜万坤  
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了自我特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找准政府定位,建设产业联盟,完善服务体系,实行梯级孵化,完善投资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发挥市场配置功能是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路径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倩  任建标  
动力机制分为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推动力机制,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问题。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高新区发展动力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三阶段动力模型",从企业家角度对高新区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钢   唐瑜梳  
智慧城市建设被视为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然而,城市系统是否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变得更具可持续?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但政策效应在不同区位、类型和特征的城市具有差异。机制分析显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和财政压力在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鸣   王志帆  
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媒介赋予城市发展所需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智慧城市这一城市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崭新模式,智慧城市所构建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内需潜能和发展动能,为推动我国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以国家三批次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在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中国285个城市2010—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共同富裕的动态效应、作用路径、异质性展开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在人力资本雄厚、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和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市更为明显。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对共同富裕水平的促进效应并非能一蹴而就,存在滞后性,即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一定的周期。缓解资源错配、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内容丰富了推进城市共同富裕的经验证据和实证研究,对推进城市数智化发展和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具有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鸣   王志帆  
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媒介赋予城市发展所需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智慧城市这一城市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崭新模式,智慧城市所构建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内需潜能和发展动能,为推动我国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以国家三批次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在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中国285个城市2010—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共同富裕的动态效应、作用路径、异质性展开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在人力资本雄厚、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和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市更为明显。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对共同富裕水平的促进效应并非能一蹴而就,存在滞后性,即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一定的周期。缓解资源错配、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内容丰富了推进城市共同富裕的经验证据和实证研究,对推进城市数智化发展和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具有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香怡   赵彦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一、智慧企业发展背景1.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业数字化继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智慧企业应具备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企业内外部生产要素高度融合,在生产、管理或服务过程中实现自主决策、自主执行和自主演进的能力。一、智慧企业发展背景1.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变我国数字经济实现新跃升。一是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加大。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二是数字经济增速保持高位运行。未来,伴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并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凸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报告首次发布智慧企业就绪度指数。基于分析,2021年我国智慧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2020年有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国家部委发布相关文件,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向智慧企业迈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智慧企业发展报告(2021)》,首次公布智慧企业就绪度指数,指出我国智慧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五大难题,并对智慧企业的建设提出五条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爱丽  顾晓敏  吴慧  
从我国145个国家级高新区入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出中国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然后针对这四大主导产业选取上海高新区进行社会网络的拓扑性质分析,得出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征;并进一步利用Ucinet得到研发投入网络的中心性和结构性指标,通过Eviews进行回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等级度、度数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中心度和创新绩效正相关,有效规模、限制度和接近中心度三者与创新绩效负相关;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加强和其他合作者的直接联系,多参与到研发投入活动中来;增加行业规范性,同时要防止研发投入网络的过度紧密发展带来的创新活动放缓以及创新传播的受限,要不断吸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爱丽  顾晓敏  吴慧  
从我国145个国家级高新区入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出中国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然后针对这四大主导产业选取上海高新区进行社会网络的拓扑性质分析,得出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征;并进一步利用Ucinet得到研发投入网络的中心性和结构性指标,通过Eviews进行回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等级度、度数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中心度和创新绩效正相关,有效规模、限制度和接近中心度三者与创新绩效负相关;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加强和其他合作者的直接联系,多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