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3)
- 2023(9602)
- 2022(7990)
- 2021(7311)
- 2020(5973)
- 2019(13448)
- 2018(13294)
- 2017(25443)
- 2016(13076)
- 2015(14759)
- 2014(13755)
- 2013(13623)
- 2012(12868)
- 2011(11539)
- 2010(11710)
- 2009(10684)
- 2008(10463)
- 2007(9539)
- 2006(8293)
- 2005(6870)
- 学科
- 济(60474)
- 经济(60424)
- 管理(43761)
- 业(41226)
- 企(34983)
- 企业(34983)
- 方法(29087)
- 数学(26053)
- 数学方法(25937)
- 中国(19698)
- 技术(16500)
- 财(15332)
- 贸(14904)
- 贸易(14898)
- 易(14541)
- 地方(14159)
- 农(14074)
- 业经(12697)
- 技术管理(12353)
- 出(11819)
- 农业(9551)
- 制(9452)
- 融(8790)
- 金融(8790)
- 理论(8710)
- 银(8482)
- 银行(8475)
- 环境(8295)
- 务(8262)
- 财务(8242)
- 机构
- 大学(183208)
- 学院(182372)
- 济(80858)
- 经济(79255)
- 管理(75473)
- 理学(65666)
- 理学院(64964)
- 管理学(64113)
- 管理学院(63743)
- 研究(56331)
- 中国(43241)
- 京(37505)
- 财(37484)
- 科学(30846)
- 财经(29895)
- 江(27833)
- 经(27431)
- 中心(27126)
- 经济学(26478)
- 所(24979)
- 经济学院(24114)
- 业大(23252)
- 北京(22948)
- 范(22827)
- 农(22768)
- 师范(22640)
- 财经大学(22415)
- 研究所(22207)
- 州(22125)
- 商学(21479)
- 基金
- 项目(125954)
- 科学(102676)
- 研究(94647)
- 基金(93908)
- 家(79773)
- 国家(79100)
- 科学基金(71036)
- 社会(64747)
- 社会科(61659)
- 社会科学(61646)
- 基金项目(50405)
- 省(49425)
- 教育(44517)
- 自然(43970)
- 自然科(43124)
- 自然科学(43120)
- 自然科学基金(42401)
- 划(40488)
- 资助(36909)
- 编号(36348)
- 创(32138)
- 创新(29028)
- 部(28723)
- 成果(28616)
- 重点(27713)
- 国家社会(27630)
- 发(26920)
- 课题(25895)
- 教育部(25850)
- 人文(25328)
共检索到273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秀林 赵华平 张所地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为城市创新提供了更有利的空间环境。文章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城市创新产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时空信息基础设施、高科技人才、政府引领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实现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边际效应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城市间创新产出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华平 田秀林 张所地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高级阶段,在推动经济动力转换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和动态性,并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渠道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且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区域的中介效应不同;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晓书 吴小东 姚清宇
本文基于中国22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创新的时空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约束。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可对区域创新产生长期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并且试点政策对经济特征相近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对地理区位相邻城市的空间影响却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科技投入与互联网发展均正向中介试点政策与区域创新的内在联系,并且在三大机制变量的调节作用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还可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驱动效果在不同城市区位、等级、性质以及规模条件下存在异质性特征,东、中部地区、一二三线城市、非资源型地区、非老工业基地以及大中规模城市的智慧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侯碧瑶 张所地
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会通过创新产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本文从供给侧出发,建立了城市不动产供给结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构建了包括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创新部门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在实证中,选取中国2008-2016年34个都市圈中心城市不动产供给结构的存量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产出中介作用下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产出在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的中介作用;东部城市的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城市的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不动产供给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巧 石大千 刘建江
基于2005—2015年中国1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PSM-DID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平均而言使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了17%~19%。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斌 崔庆宏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为数据来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初始量表,通过小样本预测试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反馈意见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与运行效果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构成的3个重要维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文义 陶一桃
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间29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创业水平的影响,并使用交错型DID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的创业水平提高8%左右,并且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性;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城市的营商环境并提高投资水平,间接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试点政策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密度大以及初始条件良好的城市受试点政策的影响更大;由于创业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当地创业水平,对周边城市的创业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距离越近的城市受试点政策影响越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威 周鹏
文章使用2006—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依托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引入的融资融券试点,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验证卖空的外部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标的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证明卖空机制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并影响企业行为。逐步放开卖空限制、鼓励金融创新是增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卖空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所有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立威 周鹏
文章使用2006—201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依托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引入的融资融券试点,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验证卖空的外部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标的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证明卖空机制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并影响企业行为。逐步放开卖空限制、鼓励金融创新是增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动效应的关键。
关键词:
卖空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所有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汤志伟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的城市数据和2012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影响路径、动态效应、异质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主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赋能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创新效应在当期不能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应逐渐增强;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科技财政支出强度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宣烨 彭婕
文章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以结构优化升级表征的服务业发展质量,且伴有滞后性和长期动态性。基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高市场化程度、高网络通达度、高法治化水平和高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质量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金融支撑效应、集聚驱动效应这些主要路径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试点城市服务业质量提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佳 顾小龙 辛宇
基于2008—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来自2363家上市公司的16566个观测值,利用三重差分方法的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的设立推动了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向实质性创新调整;该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其对市场化程度较弱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财政政策和金融引导政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工具;通过增加政府补贴中的发展型财政补贴,以及在社保基金的支持下实现了实质性创新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有为之手"在促进地区及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尤其是在市场的"无形之手"相对较弱的地区更是如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新春
在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文章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有直接驱动效应。从结构角度分析,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分别研究后发现,覆盖广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要略强于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作用则并不显著。从区域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就作用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薪酬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影响城市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