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22)
2023(14679)
2022(12036)
2021(11127)
2020(8988)
2019(20165)
2018(19474)
2017(36473)
2016(19516)
2015(21465)
2014(21225)
2013(21250)
2012(20172)
2011(18633)
2010(18400)
2009(16859)
2008(16568)
2007(14632)
2006(13074)
2005(11538)
作者
(59307)
(49925)
(49548)
(47173)
(31829)
(23969)
(22267)
(19408)
(19119)
(17474)
(17426)
(16515)
(16163)
(15730)
(15682)
(15439)
(14652)
(14467)
(14411)
(14169)
(12401)
(12256)
(12039)
(11440)
(11300)
(11062)
(10952)
(10542)
(10060)
(9885)
学科
(104646)
经济(104556)
管理(51229)
(44469)
方法(37160)
数学(33556)
数学方法(33364)
(32711)
企业(32711)
中国(29981)
地方(26565)
(23679)
(20522)
业经(18813)
(18571)
(17543)
贸易(17534)
(16970)
环境(16216)
农业(16150)
(15832)
地方经济(15486)
(14225)
金融(14224)
(13655)
银行(13617)
(13182)
(12939)
(12331)
(11589)
机构
大学(288835)
学院(286399)
(132604)
经济(130216)
研究(111484)
管理(103754)
理学(89339)
理学院(88140)
管理学(86769)
管理学院(86220)
中国(83275)
科学(67665)
(62777)
(56801)
(55680)
(53328)
研究所(52098)
中心(49238)
财经(45023)
业大(44358)
经济学(43313)
农业(42128)
(41534)
(41319)
(40222)
北京(39889)
经济学院(38896)
(37413)
师范(36960)
科学院(35220)
基金
项目(196853)
科学(155361)
基金(145948)
研究(137170)
(130931)
国家(129896)
科学基金(109481)
社会(92844)
社会科(88163)
社会科学(88138)
基金项目(77132)
(73336)
自然(70293)
自然科(68673)
自然科学(68648)
自然科学基金(67436)
(64071)
教育(60928)
资助(58811)
编号(50473)
重点(45529)
(44483)
(44216)
国家社会(40538)
(40413)
成果(39856)
创新(38186)
科研(37697)
教育部(37423)
中国(36752)
期刊
(148147)
经济(148147)
研究(89130)
中国(57994)
学报(50518)
(47689)
科学(46118)
(40132)
管理(37602)
大学(37422)
学学(35726)
农业(32466)
(26487)
金融(26487)
经济研究(26013)
财经(23661)
教育(23282)
技术(21952)
问题(20927)
业经(20772)
(20667)
(17870)
(16869)
世界(15747)
国际(15180)
资源(14821)
技术经济(14762)
统计(13678)
(13577)
科技(12961)
共检索到434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宇轩   王宇航   邓文逸  
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面板数据,在考虑智慧城市试点选择性偏误的条件下,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水平,且该结果在剔除各类干扰样本和更换多种回归方法的条件下依然稳健。(2)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人口规模较小、金融供给水平较低和外贸依赖度适中城市的市域经济韧性水平。该结论为继续推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市域经济韧性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震  
智慧城市建设被众多地方政府定位成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通过使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显著,且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溢出效应显著程度更高。因此,合理扩大智慧城市试点范围,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适宜的城市智慧网络体系规划,对于增强城市韧性、预防系统性风险,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科学评估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业智慧化与经济韧性指标,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显著提升了经济韧性,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发现,物流业智慧化主要通过降低外部扰动风险、实现供需两端协调及激发经济活跃程度增强了经济韧性。拓展分析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且在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网络效应,物流网络越完善,物流业智慧化促进经济韧性的效应越强。因而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地区间的物流体系,以更好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铭璐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研究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智慧物流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样本期后期(2015—2021年)、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智慧物流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缓解行政壁垒,促进市场整合,从而增强产业链的资金可得性和上下游关联关系,提高产业链韧性。因此,在我国产业链韧性需要迫切提升的关键阶段,应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市场整合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着力点,更好发挥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文章基于城市经济韧性的科学测度,利用中国2005—2019年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提升,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激发创业活跃度和创新活跃度两大机制最终促进市域经济韧性提升。(3)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提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城市及外围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及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含义: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蒙建维  陈丽红  
2022年2月2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20年全球将会面临多重极端气候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遭遇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日渐增多,特别是洪涝灾难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韧性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在我国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蒙建维  陈丽红  
2022年2月2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20年全球将会面临多重极端气候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遭遇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日渐增多,特别是洪涝灾难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韧性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在我国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卓群   姚鸣奇   张晓慧  
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2006—2021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分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水生态韧性的影响,并从优势转化和劣势弥补两个方面展开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水生态韧性。该结论在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异质性处理效应诊断、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个体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在优势转化方面,绿色技术创新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提升水生态韧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在劣势弥补方面,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增强水污染较严重地区的净水能力,提升供水条件较差地区的供水能力,进而提高水生态韧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持续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果、提升城市水生态韧性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陈思琪  闫志俊  
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优化贸易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理论层面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机制,以2012年以来先后分三批次实施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识别其影响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的政策净效应。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该结论分别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内生性检验等多重情景下依旧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非资源型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高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有着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深化产业关联度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动态优化并扩大试点政策覆盖范围,持续完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体系,促进区域出口经济复杂度提升,是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中国由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振华  
目前针对智慧城市对城市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尚显缺乏。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智慧城市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结论为: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在2012年中国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期间,实施智慧城市战略的城市相对于未实施这一战略的城市的经济效率高出了约1个百分点。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爱君  张小勇  李菁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方玉   赵华平  
文章利用2010—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建设用地空间错位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其对中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以及处于经济下行期的城市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短缺错位型城市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而抑制经济韧性,过度错位型城市通过抑制产业结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双重路径对经济韧性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扬  夏德峰  
在理论阐述智慧城市对营商环境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8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2013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地区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知识溢出水平、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以及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在城市异质性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改善效应仅仅发生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非直辖市及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型城市中,知识溢出水平越高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效应越强烈,但是在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中,知识溢出的调节效应则不再显著。因此,在下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进程中,应当加强城市知识存量水平建设,推进城市集约型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加大对城市差异性的关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宁宁   王勤升   冯尊  
聚焦数字生态视角,使用网络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兼顾整体与个体效应,从关联性、动态性和聚集性视角探究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整体网络和个体网络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明显提升碳排放效率网络的指标性能,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发达型、资源型城市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能力较大。(2)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无标度性质和小世界性质表现不显著,同时东南沿海与华北地区的核心城市的数量逐渐增加,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渐成熟,局部聚集性明显加强。(3)从影响因素来看,互惠性对网络呈正相关;智慧人才对网络的影响最显著;智慧环境、智慧经济和智慧科技的发展对碳排放效率有改善作用,但存在周期性变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规律性不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