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09)
2023(20407)
2022(17527)
2021(16082)
2020(13625)
2019(31307)
2018(30892)
2017(58735)
2016(32389)
2015(36339)
2014(36309)
2013(35811)
2012(32991)
2011(29833)
2010(29581)
2009(26985)
2008(26659)
2007(23838)
2006(20560)
2005(17472)
作者
(96434)
(80722)
(79998)
(76308)
(50922)
(38876)
(36373)
(31660)
(30539)
(28637)
(27283)
(27099)
(25542)
(25203)
(25053)
(24902)
(24881)
(23878)
(23248)
(23014)
(20321)
(19725)
(19454)
(18312)
(18197)
(17910)
(17902)
(17856)
(16310)
(16100)
学科
(127620)
经济(127479)
管理(93646)
(86147)
(71070)
企业(71070)
方法(61490)
数学(53913)
数学方法(53233)
中国(34639)
(34521)
(33693)
(29685)
业经(28052)
地方(26586)
(23782)
贸易(23775)
农业(23041)
(23031)
环境(22124)
(21869)
(21697)
财务(21610)
财务管理(21561)
理论(20848)
企业财务(20423)
(20294)
技术(19699)
(18493)
银行(18407)
机构
大学(461234)
学院(459589)
管理(178405)
(177572)
经济(173573)
理学(155395)
理学院(153589)
研究(153546)
管理学(150504)
管理学院(149693)
中国(112325)
科学(100344)
(98144)
(84320)
(80480)
(78088)
业大(75870)
研究所(71756)
中心(71009)
(67116)
农业(66811)
财经(65274)
北京(61170)
(59850)
(59434)
师范(59092)
(56075)
(54329)
经济学(53493)
技术(50411)
基金
项目(322806)
科学(251198)
基金(232804)
研究(226638)
(206486)
国家(204829)
科学基金(174299)
社会(141018)
社会科(133586)
社会科学(133546)
(127486)
基金项目(123863)
自然(117429)
自然科(114714)
自然科学(114678)
自然科学基金(112588)
(107977)
教育(104995)
资助(96338)
编号(91500)
重点(73095)
成果(72779)
(69786)
(68054)
(66470)
课题(63412)
科研(63017)
创新(62129)
计划(61365)
大学(59392)
期刊
(185163)
经济(185163)
研究(125889)
中国(84421)
学报(83338)
(75167)
科学(71595)
管理(62184)
(61782)
大学(61501)
学学(58022)
农业(51333)
教育(48471)
技术(39914)
(35741)
金融(35741)
业经(31326)
财经(30996)
经济研究(29742)
(26892)
(26516)
问题(25687)
图书(24818)
(23605)
科技(22941)
技术经济(21774)
统计(21721)
业大(21631)
理论(20818)
资源(20658)
共检索到654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王鹏   孙德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文利用2012-2019年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城市绿色发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促进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双碳”战略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加快碳排放“双碳”战略步伐。因此,政府应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融入“双碳”目标规划的理念和目标约束。同时,要建立健全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的投入产出评价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有机协同推进,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城市建设运行中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寒  王敏  惠宁  王林平  邢庆玲  
为探究科研发展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驱动效应,采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三个一线城市的产业园区总产值、科研人员数量、政府科研投入和智慧城市发展相关指标,基于2000-2017年面板数据,应用VAR模型,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研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驱动效应,其中产业园总产值起到的作用最大;智慧城市的发展对政府科研投入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科研发展对于智慧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真  郝麦红  
本文基于2011~2015年26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政治因素、财政经济因素及社会因素对不同地区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并利用夏普利值分解,分析不同地区各个因素的贡献率,从而区分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腐败事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赤字和网络普及率对财政透明度意义重大;中部地区,政府规模、失业率、非税收入的比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政府规模、财政赤字、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与其联系最为紧密。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对官员的行为监督,提高官员的执政素质;制定惩罚措施,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寻租;坚持发展经济,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通过上述措施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斌  崔庆宏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为数据来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初始量表,通过小样本预测试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反馈意见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与运行效果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构成的3个重要维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曙娜  任超然  张远  
本文通过对中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与财政政策的侧重面紧密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都不一样,从而为政府合理分配资源来适度控制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建设性意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华玲  周燕  樊自甫  
产业集群是一种竞争力极强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对促进该产业发展及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根据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8个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集群内部及外部因素,再基于我国21个省级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