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0)
2023(8618)
2022(6989)
2021(6198)
2020(4657)
2019(10572)
2018(10267)
2017(18851)
2016(10000)
2015(11163)
2014(11197)
2013(11099)
2012(10765)
2011(9966)
2010(10273)
2009(9219)
2008(9198)
2007(8524)
2006(7957)
2005(7182)
作者
(29976)
(25046)
(24840)
(23398)
(15967)
(11948)
(11221)
(9651)
(9582)
(9036)
(8637)
(8350)
(8235)
(7804)
(7799)
(7751)
(7305)
(7285)
(7098)
(7071)
(6266)
(6157)
(6074)
(5798)
(5669)
(5607)
(5584)
(5578)
(5098)
(4999)
学科
(50996)
经济(50943)
管理(25616)
(23267)
中国(22175)
地方(21613)
(15705)
企业(15705)
(15624)
业经(12972)
(11477)
农业(11075)
地方经济(10970)
方法(10790)
环境(9579)
(9143)
金融(9143)
(8853)
银行(8845)
数学(8722)
(8701)
数学方法(8664)
(8307)
发展(8175)
(8156)
(8153)
(8025)
(7583)
贸易(7570)
技术(7435)
机构
学院(144369)
大学(140847)
(60382)
经济(58802)
研究(57335)
管理(50460)
中国(43341)
理学(41153)
理学院(40541)
管理学(39956)
管理学院(39662)
科学(33813)
(32978)
(28584)
(27985)
中心(25990)
研究所(25380)
(24458)
(24154)
(22914)
师范(22711)
北京(21566)
(21514)
财经(20732)
(20297)
业大(19182)
(18876)
(18777)
农业(18329)
经济学(18239)
基金
项目(91212)
科学(72123)
研究(70850)
基金(62942)
(54281)
国家(53730)
科学基金(46077)
社会(45257)
社会科(42814)
社会科学(42804)
(37384)
基金项目(33172)
教育(31434)
(30970)
编号(29252)
自然(27075)
(27047)
自然科(26412)
自然科学(26410)
自然科学基金(25913)
资助(24278)
成果(24114)
发展(22359)
课题(22321)
(21955)
重点(21008)
(18981)
(18859)
国家社会(18599)
(18126)
期刊
(80459)
经济(80459)
研究(50916)
中国(39612)
(24150)
教育(22713)
管理(20446)
(19637)
科学(19009)
学报(18995)
(17056)
金融(17056)
农业(16742)
大学(14956)
业经(14717)
技术(13986)
学学(13583)
经济研究(12316)
问题(11675)
财经(10144)
(9339)
图书(9072)
(8923)
(8604)
(7771)
论坛(7771)
城市(7757)
现代(7645)
资源(7586)
世界(7125)
共检索到24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钢   唐瑜梳  
智慧城市建设被视为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然而,城市系统是否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变得更具可持续?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但政策效应在不同区位、类型和特征的城市具有差异。机制分析显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和财政压力在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以涛  张锡宝  
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服务要素与居民需求的有机协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城市信息化高度融合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2004~2016年我国224个城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智慧城市促进金融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就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政策效果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今天我就"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做一个简单的演讲。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第一,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第二,城市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第三,如何用智慧城市来推进城市化的建设;第四,最近几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席广亮  甄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和规划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分析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概念内涵、建设状况的基础上,从智慧城市建设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角度,阐述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命有机体的视角分析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基于技术、社会经济、管理、空间等要素相互作用的新空间范式,进行智慧城市空间组织。通过城市智能应用系统建设,将智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系,解决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建设健康、宜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凤芹  万寿琼  
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以其为依托的资源型城市具有生命周期性。据此,我们将资源型城市分为初期资源型城市(包括成长型和战略储备型)、成熟型资源城市和枯竭型资源城市三种类型。从实践中看,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是我国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政策层面则表现为,问题导向,缺乏分类引导,忽略了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本文建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类引导政策。包括科学规划成长型城市,强调有序发展;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举,引导成熟型城市主动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财力支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资源枯竭城市要侧重转型发展;推动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建立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宇迪  
为了满足城市化发展需要和应对各种城市发展问题,国内外很多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就此研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必要性、建设进程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我国智慧城市未来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标准、发展路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俊权  杜国祯  陈家宽  
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局限性,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促进城市,有利于大大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完成昆明城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条件,经济与社会持续是目的。时代要求昆明必须把握住机遇,有力地推动整个昆明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永林  王要武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涵   胡晓蕾   高雨晨  
“总体富裕”和“普惠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智慧城市建设对总体富裕的正向贡献已得到广泛论证,对普惠共享的影响却尚未有明确定论。基于数字鸿沟进行思考,认为数字资源分配不均引致的数字接入鸿沟以及数字技术偏向性引致的数字使用鸿沟,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阻碍普惠共享的根本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劳动力角度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普惠共享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地,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公共服务普惠三个维度测度了普惠共享,利用双固定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普惠共享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普惠共享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南方和非城市群城市的普惠共享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且对普惠共享的区域差距维度具有扩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企业数字创新以及数字人才集聚的数字鸿沟效应,进而抑制普惠共享。为此,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否则其会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涵   胡晓蕾   高雨晨  
“总体富裕”和“普惠共享”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智慧城市建设对总体富裕的正向贡献已得到广泛论证,对普惠共享的影响却尚未有明确定论。基于数字鸿沟进行思考,认为数字资源分配不均引致的数字接入鸿沟以及数字技术偏向性引致的数字使用鸿沟,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阻碍普惠共享的根本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劳动力角度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普惠共享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地,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公共服务普惠三个维度测度了普惠共享,利用双固定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普惠共享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普惠共享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南方和非城市群城市的普惠共享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且对普惠共享的区域差距维度具有扩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企业数字创新以及数字人才集聚的数字鸿沟效应,进而抑制普惠共享。为此,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否则其会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春佳  
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做了界定,提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应是知识与知识资本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发展基本途径和内容应包括城市市民知识化、城市技术智能化和城市环境智慧化三方面良性互动,并结合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给出发展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探讨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新策略与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长春  魏陶然  
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并高度集中在城市地区将为城市带来诸多新增服务需求和挑战,因此"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受到各界瞩目。文章回顾全球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从探讨智慧城市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其建设模式,并探析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供智慧城市建设者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