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27)
2023(18863)
2022(15590)
2021(14227)
2020(11820)
2019(27325)
2018(27111)
2017(51736)
2016(27767)
2015(31705)
2014(31982)
2013(31438)
2012(29520)
2011(26953)
2010(27390)
2009(25346)
2008(25011)
2007(22528)
2006(19941)
2005(17795)
作者
(82003)
(68735)
(68398)
(64967)
(43655)
(33022)
(31251)
(26714)
(26149)
(24634)
(23261)
(23183)
(21892)
(21779)
(21330)
(21165)
(20246)
(20242)
(19766)
(19748)
(17215)
(16900)
(16867)
(15788)
(15547)
(15443)
(15231)
(15088)
(14053)
(13569)
学科
(139095)
经济(138969)
管理(79400)
(74844)
(60362)
企业(60362)
方法(56980)
数学(50498)
数学方法(49769)
中国(37473)
(33531)
地方(32713)
业经(29860)
(28997)
(24983)
农业(22724)
(21786)
(21783)
贸易(21770)
(20960)
理论(19885)
(19601)
金融(19598)
(19508)
银行(19476)
环境(18866)
(18692)
(18625)
技术(17858)
地方经济(17784)
机构
学院(407346)
大学(405336)
(173274)
经济(169550)
管理(156125)
研究(139406)
理学(133612)
理学院(132082)
管理学(129540)
管理学院(128772)
中国(105902)
(86682)
科学(83816)
(77780)
(70042)
(65286)
中心(64662)
研究所(63106)
(62602)
财经(61372)
业大(57940)
(55567)
北京(55039)
(54056)
经济学(53547)
师范(53510)
农业(50849)
(50357)
(50240)
经济学院(47958)
基金
项目(266788)
科学(210458)
研究(195215)
基金(192344)
(166786)
国家(165385)
科学基金(142919)
社会(124159)
社会科(117800)
社会科学(117769)
(105436)
基金项目(100645)
自然(91763)
教育(91225)
自然科(89681)
自然科学(89661)
(88178)
自然科学基金(88035)
资助(80026)
编号(79878)
成果(64723)
(60833)
重点(60367)
(58606)
课题(56024)
(55164)
创新(51562)
国家社会(51254)
科研(50650)
教育部(50591)
期刊
(196979)
经济(196979)
研究(121428)
中国(84106)
(60653)
学报(59511)
(59170)
管理(58843)
科学(55829)
教育(46215)
大学(45790)
学学(42784)
技术(40305)
农业(40181)
(38753)
金融(38753)
经济研究(32102)
业经(31520)
财经(30912)
(26623)
问题(26370)
统计(22897)
技术经济(22049)
(21803)
图书(21534)
(20547)
(19510)
商业(18966)
决策(18684)
理论(18208)
共检索到619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方方   谢健   李德洗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干扰政策和更换政策冲击时间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水平来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在科教水平和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方方   谢健   李德洗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干扰政策和更换政策冲击时间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水平来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在科教水平和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治栋  赵必武  
基于中国2006~2017年1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基于PSM-DID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动能、经济增长成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显著;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外部性,不仅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够显著促进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对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五线城市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周健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厘清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文章采用2006—2018年14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口集聚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科教水平和政府规模较低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两者较高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促进经济增长;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东部、中部和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促进省会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抑制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扩大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对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和探寻经济增长新动能具备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文义  陶一桃  
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间29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创业水平的影响,并使用交错型DID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的创业水平提高8%左右,并且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性;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城市的营商环境并提高投资水平,间接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试点政策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密度大以及初始条件良好的城市受试点政策的影响更大;由于创业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当地创业水平,对周边城市的创业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距离越近的城市受试点政策影响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文章将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环渤海智慧城市群和中西部智慧城市群作为考察对象,以AHP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按照该模型的评价方法,结合专家赋分,最终计算出三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最高,环渤海智慧城市群和中西部智慧城市群次之;三大城市群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善程度最高,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均存在欠缺;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是下一步建设的重点,这与现实状况相符,因此,以AHP为基础构建的模型有助于客观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承杰  杨舒  董雪慧  
按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经济基础-经济开放度-生态环境-政府财政支出-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分析框架,结合5个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在建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我国智慧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震  
智慧城市建设被众多地方政府定位成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文章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通过使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溢出效应,其溢出效应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显著,且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溢出效应显著程度更高。因此,合理扩大智慧城市试点范围,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适宜的城市智慧网络体系规划,对于增强城市韧性、预防系统性风险,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青扬  邹凯  向尚  毛太田  
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设能力评估模型,科学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能力进行分类和评估。从智慧城市建设能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出发,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能力指标体系,对智慧城市实例进行ward系统聚类,选取决策树的C4.5算法建立建设能力评估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发现政策法规完善率、互联网普及率、R&D活动经费占GDP比重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力差距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进行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伟清  史丽娜  吕冬妮  涂苋苋  
从智慧城市六个建设领域发展水平角度出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智慧城市六个建设领域相对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在关联度的基础上对各个建设领域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建设领域。研究结果有效的揭示我国智慧城市各领域建设存在不平衡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颖   魏佳奇   段炜钰  
数字经济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变革具有深刻影响。作为依托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植于城市过去的技术结构之中,技术多样化水平通过影响城市整合和重组现有技术与新技术的能力,影响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机会。本文从技术多样化视角出发,基于279个地级市的发明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考察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区分相关技术多样化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验证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多样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样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技术多样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越明显;不同类型的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相关技术多样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的相关研究,并增加了对技术多样化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正平   陈璐  
本文以中国2011-2022年295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地方征信平台建设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两种机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此外,当地征信链建设将强化地方征信平台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对东部和中部城市、重点城市和社会信任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城市、一般城市和社会信任水平较低地区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