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9)
2023(14817)
2022(12576)
2021(11605)
2020(9258)
2019(21266)
2018(21285)
2017(40486)
2016(22097)
2015(24570)
2014(24730)
2013(24542)
2012(22900)
2011(20764)
2010(20810)
2009(18654)
2008(17971)
2007(15774)
2006(14129)
2005(12540)
作者
(65466)
(54260)
(53909)
(50984)
(34527)
(26034)
(24445)
(21413)
(20776)
(19359)
(18614)
(18399)
(17291)
(17125)
(16736)
(16554)
(16182)
(16071)
(15499)
(15301)
(13507)
(13292)
(12995)
(12286)
(12125)
(12108)
(12069)
(12012)
(10989)
(10795)
学科
(94806)
经济(94706)
管理(63741)
(58357)
(46718)
企业(46718)
方法(36679)
数学(31263)
数学方法(30921)
中国(29758)
地方(26213)
(25283)
业经(21795)
(21585)
环境(20168)
(19434)
农业(17447)
(15792)
贸易(15778)
(15628)
技术(15353)
(15181)
(15152)
(14908)
理论(14723)
(14403)
银行(14357)
(14166)
金融(14165)
(13926)
机构
大学(313662)
学院(313120)
管理(124265)
(123267)
经济(120363)
研究(110241)
理学(107120)
理学院(105815)
管理学(104011)
管理学院(103448)
中国(80625)
科学(69974)
(68925)
(55574)
(54422)
(52364)
研究所(50666)
中心(49085)
业大(48000)
(46214)
北京(44006)
(43909)
师范(43489)
财经(43260)
农业(40730)
(40635)
(39292)
(38183)
经济学(35661)
师范大学(35209)
基金
项目(216444)
科学(170252)
研究(157905)
基金(155616)
(135894)
国家(134723)
科学基金(115755)
社会(98844)
社会科(93594)
社会科学(93569)
(85757)
基金项目(83473)
自然(75671)
自然科(73885)
自然科学(73871)
自然科学基金(72501)
(72128)
教育(71228)
编号(64183)
资助(62894)
成果(51411)
(50288)
重点(48451)
(46328)
(45023)
课题(44907)
创新(41981)
科研(41001)
发展(40093)
国家社会(40035)
期刊
(140594)
经济(140594)
研究(95100)
中国(63202)
学报(49869)
(48030)
科学(47088)
管理(46089)
(38311)
教育(37488)
大学(37366)
学学(35046)
农业(33815)
技术(27298)
(27162)
金融(27162)
业经(24391)
经济研究(21680)
财经(19995)
问题(19390)
图书(17790)
(17260)
(17007)
科技(16477)
技术经济(15172)
理论(15160)
资源(14958)
现代(14866)
(14264)
商业(14245)
共检索到46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建  冯升波  牛彦涛  
智慧城市一直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目标之一,但智慧城市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不足,文献综述通过"每千人网站数"和"每千人IP地址数"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分析发现,前者与后者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扩展智慧城市指标,增加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智慧保障等指标,以中国智慧城市评估报告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其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的计量分析模型,结果发现,智慧城市上述指标对单位GDP能耗指标仍然没有显著的线性影响,但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引用的智慧城市指标存在一定的共线性,其核心指标仍然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且未考虑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性。为此,基于绿色低碳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构建了"三层次、两保障"框架,为前述研究不足提供解决思路。最后运用该框架对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定性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衷振华  
绿色流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产业与流通经济进一步融合,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商贸模式的出现,不断推进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创新。在这一时期,绿色流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现实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经济转型、产业调整滞后,高能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等。基于此,本文重点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专门以具有典型代表的中部地区湖北省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为例,发掘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绿色流通运作思路与规划措施,探寻出绿色流通业向低碳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衷振华  
绿色流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产业与流通经济进一步融合,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商贸模式的出现,不断推进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创新。在这一时期,绿色流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现实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经济转型、产业调整滞后,高能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等。基于此,本文重点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专门以具有典型代表的中部地区湖北省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为例,发掘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绿色流通运作思路与规划措施,探寻出绿色流通业向低碳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波  
绿色消费,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进而尝试购买并要求生产对环境产生冲击最小的商品,一方面可以达到消费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上述消费行为,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即以可持续性和更负社会责任的方式来进行消费。文章对倡导绿色消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香怡   赵彦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黄建  周万灵  
供应链金融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论文基于案例探讨了农食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优势及代表性模式后指出:供应链金融与良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结合能够保证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实现,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绿色生产的投资激励与融资问题,且能够降低融资风险,对于优化农业供应链生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雪花  许文博  张宝安  
以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多中心源辐射效应叠加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分维值测算和GIS空间分析及比较为量化评估工具,采用反现实的研究方法(假设雄安新区没有建立是一种情景),通过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在2018—2030年有雄安新区和没有雄安新区两种不同情景下的低碳经济辐射情况,预评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①如果不建立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有加重之趋势;②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中间层级城市的快速成长,解决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从而改善京津冀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③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2025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有利于城市群整体的低碳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郝向举  何爱平  薛琳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利用2004-2017年中国1890个县域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分解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质”和“量”两方面考察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效应,从区域、规模与减排压力方面对其异质性进行了拓展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叠加加速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从“质”的方面来看,在低碳城市基础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更大。从“量”的方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使低碳城市碳减排效应更加突出,但两类城市发展模式的协同减排潜力仅在东中部地区、大型城市和超特大型城市以及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得到了释放。据此提出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激发协同减排潜力,分类推进低碳基础上的城市智慧发展,强化城市发展模式叠加中的政策协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蔚然   夏勇  
文章基于2009—2021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分析地区产学研协同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以及该作用的门槛效应。主要结论有:(1)基准回归表明,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可以显著促进其工业绿色发展。(2)门槛回归表明,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金融发展水平和企业产权结构对产学研协同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在跨过相应的三个门槛值后,产学研协同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都会得到显著增强。根据研究结论,应当重视产学研协同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强化这种促进作用,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并扶持非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缑长艳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有关新能源、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新要求,我国现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存在优惠范围较窄、优惠力度不足以及优惠政策缺乏稳定性、系统性等问题。建议扩大对绿色低碳经济的增值税优惠范围、加大优惠力度、强化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以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德章  约翰·亚当斯  宋德军  
流通业处于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地位,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先导产业”。现代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会带动城市GDP、消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较大的增长;所以要发挥好“先导作用”视角,统筹规划现代流通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在发挥好“先导作用”的前提下,使二者和谐共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