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8)
2023(5182)
2022(3912)
2021(3441)
2020(2748)
2019(6324)
2018(6020)
2017(12525)
2016(6562)
2015(7002)
2014(6890)
2013(7127)
2012(6627)
2011(5923)
2010(5943)
2009(5421)
2008(5374)
2007(4814)
2006(4312)
2005(3865)
作者
(18267)
(15224)
(15078)
(14531)
(9710)
(7085)
(7001)
(5822)
(5705)
(5302)
(5189)
(5041)
(4885)
(4819)
(4736)
(4676)
(4604)
(4330)
(4277)
(4241)
(3792)
(3737)
(3546)
(3449)
(3414)
(3408)
(3268)
(3104)
(3007)
(2949)
学科
(38298)
经济(38280)
管理(19452)
(19195)
(15634)
企业(15634)
方法(12783)
中国(12353)
数学(11182)
数学方法(11147)
地方(10867)
产业(10216)
业经(9620)
(7969)
结构(6918)
(6761)
(6367)
城市(6224)
地方经济(5848)
农业(5580)
技术(5406)
(5154)
(5040)
环境(4800)
(4713)
(4603)
金融(4603)
城市经济(4540)
(4415)
理论(4412)
机构
学院(97089)
大学(95695)
(46986)
经济(46079)
管理(38831)
研究(33770)
理学(33672)
理学院(33282)
管理学(32924)
管理学院(32731)
中国(24382)
(20508)
科学(19010)
(18890)
经济学(15790)
(15653)
财经(15518)
中心(14519)
经济学院(14339)
研究所(14244)
(14037)
(13979)
(12752)
北京(12586)
(12484)
师范(12380)
业大(11922)
(11840)
财经大学(11560)
(11246)
基金
项目(66917)
科学(54905)
基金(50108)
研究(49001)
(42758)
国家(42466)
科学基金(37903)
社会(34986)
社会科(33482)
社会科学(33473)
基金项目(27256)
(26067)
自然(22882)
自然科(22353)
自然科学(22351)
自然科学基金(21972)
(21587)
教育(20790)
资助(19396)
编号(17936)
(16662)
国家社会(15163)
重点(15043)
(14623)
(14364)
发展(14135)
(13965)
创新(13445)
成果(13331)
人文(12979)
期刊
(52237)
经济(52237)
研究(30672)
中国(15897)
管理(14526)
(13501)
科学(12871)
学报(10907)
(10192)
经济研究(9091)
业经(9030)
问题(8992)
大学(8858)
学学(8603)
(8211)
金融(8211)
财经(8194)
技术(7519)
(7368)
农业(6830)
城市(6754)
(6408)
现代(6022)
商业(5765)
技术经济(5528)
资源(4753)
教育(4715)
经济问题(4626)
统计(4609)
(4581)
共检索到138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为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实现产城融合的最终目标。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阿城  王巧  温永林  
基于修正后的非平衡增长模型,构建了智慧城市试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并选择中国164个地级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试点显著提升了获批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但并未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这个结果在更换代理变量、剔除异常值、考虑其他政策影响、调整时间窗口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对东部城市和大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效果更明显;(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试点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实质性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象征性技术进步作为影响渠道发挥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若雪  
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升级缓慢的背后是技术水平较低、进步缓慢。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搜寻成本,使得厂商的技术采用和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存在互补性,这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多重均衡。本文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刻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升级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劳动力绝对数量较大和相对素质较差,使得我国陷入"低技术"均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估计法考察双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双试点城市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促进作用因地区分布、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双试点城市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居民消费和互联网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协同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应有序、合理扩大试点城市规模,加强政策协同与联动,因地制宜推动政策实施,推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我国于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已有三批城市先后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行列。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需要实证检验。根据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运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效应,同时从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角度检验政策效果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特征上的异质性。结果显示:(1)智慧城市政策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都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从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智慧城市政策传导到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中介变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3)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地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西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不明显;三大区域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均不显著。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也存在着城市规模差异性:规模较小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大,规模较大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小。(4)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力度越大。政府继续推行智慧城市政策,需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发挥其产业升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辉亮  
文章通过借鉴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和质量阶梯升级模型从数理上推导了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化升级受人力资本结构和技术资本配置结构的影响与制约,并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和技术资本配置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智慧城市是管理和发展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建设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等。智慧政务。就是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快捷、群众满意。现在有些城市建设的智慧政务中心就能充分体现。比如,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各委办局统一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市民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这种方式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同时网上流程快,办同一件事花的时间短,这就是依法行政、高效快捷。另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符建华  张世颖  
文章基于2008—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与市场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市场化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存在市场化门限效应,在市场化越过门限后,促进作用获得较大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玉  
人力资本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文运用Getis空间过滤模型考察20012015年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及空间溢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贡献,研究发现:从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贡献来看,东部地区最强、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而从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贡献来看,除东部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能够利用区位优势充分吸收人力资本空间溢出的发展红利,带动产业结构实现调整和升级。作为对策,本文对东部地区的职责定位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牛梦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平衡,须准确把握收入差距演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和库兹涅茨事实对此总结了国际共性特征事实,但深入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特别是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文献还较少。本文首先使用跨国数据展示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之后在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在理论上提出了收入不平等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通过消费结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发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程度。本文使用中国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了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并基于估计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量化了收入分配演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本文政策含义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共同富裕为重点,加快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政策着力点,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选  王林杉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理论框架,对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分析,利用2001—2017年中国186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样本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评估,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无论是否考察时间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在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的情况下,分析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政策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大于发达地区;智慧城市政策在不同规模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均显著,其中极端规模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大。(3)结合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智慧城市政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确实存在积极的创新驱动效应、财政支持效应和外商直接投资效应3种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振华  
城市化会通过人力资本集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本文选择2003~2018年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集聚提高了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数;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在东部最大,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在中部最大;城市化对人力资本集聚作用在中部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作用在东部最大。因此,长期产业结构调整应强调城市化的主体地位,强化人力资本集聚,有效发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越兰  张磊  张伟琴  
针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从产业结构错位的角度,对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跟踪与实证分析,揭示了1979-2005年度间的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虽然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有向第三产业大量转移的现象,但同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同时期板面数据相比较,产业结构错位幅度较大,人力资本的转化利用率低,使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制约陕西省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为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城乡富余人力资本的蓄纳,论文提出了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一、三产业,兼顾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