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3)
- 2023(4611)
- 2022(3525)
- 2021(3281)
- 2020(2345)
- 2019(5312)
- 2018(5124)
- 2017(8717)
- 2016(4514)
- 2015(5111)
- 2014(5300)
- 2013(5171)
- 2012(4840)
- 2011(4452)
- 2010(4687)
- 2009(4406)
- 2008(4301)
- 2007(4231)
- 2006(3788)
- 2005(3119)
- 学科
- 农(20255)
- 济(18297)
- 经济(18280)
- 农业(13605)
- 业(12254)
- 管理(9704)
- 业经(8791)
- 中国(7035)
- 地方(6474)
- 农业经济(6431)
- 发(5599)
- 制(5101)
- 企(5044)
- 企业(5044)
- 建设(4903)
- 发展(4888)
- 展(4883)
- 村(4465)
- 农村(4447)
- 工作(4083)
- 土地(3856)
- 策(3718)
- 方法(3613)
- 收入(3559)
- 银(3295)
- 银行(3293)
- 经济建设(3286)
- 教育(3249)
- 财(3245)
- 分配(3226)
- 机构
- 学院(66132)
- 大学(62783)
- 管理(22744)
- 济(22263)
- 研究(21975)
- 经济(21410)
- 理学(18647)
- 理学院(18435)
- 管理学(18033)
- 管理学院(17904)
- 中国(17773)
- 农(15953)
- 京(13756)
- 科学(12613)
- 中心(11828)
- 江(11464)
- 农业(11090)
- 财(10940)
- 业大(10905)
- 范(10560)
- 师范(10437)
- 所(9814)
- 州(9457)
- 省(8874)
- 技术(8641)
- 研究所(8635)
- 北京(8518)
- 院(8041)
- 师范大学(7977)
- 财经(7852)
- 基金
- 项目(42609)
- 研究(35703)
- 科学(32414)
- 基金(27786)
- 家(23473)
- 国家(23140)
- 社会(21608)
- 社会科(20016)
- 社会科学(20014)
- 科学基金(19542)
- 省(18724)
- 编号(16550)
- 教育(16436)
- 基金项目(14773)
- 划(14339)
- 成果(14120)
- 课题(12132)
- 农(10582)
- 年(10456)
- 自然(10447)
- 发(10192)
- 自然科(10134)
- 自然科学(10131)
- 资助(10123)
- 自然科学基金(9916)
- 重点(9526)
- 村(9116)
- 性(8873)
- 部(8733)
- 制(8712)
共检索到109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雨含 庞永师 韩斯斯 刘盈畅
为探索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有效路径,在分析城中村全面改造问题基础上,提出智慧城中村的构想,设计智慧城中村的建设与运营框架;并从智慧城中村内涵、必要性及可行性方面,分析论证其适用性;最后,从项目组织、项目融资、项目运营方面提出智慧城中村建设与运营框架的应用要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土地交易 定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国家二元土地管理和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政府无度征地政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廉租房供应职能缺失的表现,也是城中村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更是失地又失业的城中村村民自我救赎的结果。只要城中村产生的制度基础存在,其在可见的未来并不可能完全消失。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乡二元化制度 利益博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林
城中村的形成既源于城乡差距导致的穷人进城,也植根于我国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传统城中村改造由政府主导,容易过于追求速度,见物不见人,耗资巨大,成为"绅士化运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在政府对庞大新移民住房保障仍有困难的情况下,应探讨城中村存续下的再生策略,通过借鉴"城市针灸法"来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实现原地再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津逵
空间上的“脏乱差”,不过是城中村冰山之一角。中国可能有一夜之城,却不可能有一天内完成的城市化。在城市化中还农民以发展的权力,他们自己就会因应市场,成为城市化中积极行动的主体。
关键词:
城中村 农民安置区 廉租屋区 土地发展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新海
“城中村”土地很值钱,“城中村”改造苦于没钱,打通两者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注入经营理念,积极显化“城中村”土地资产,以规划引导这些土地得以高效合理利用,并使农民得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盐田区是深圳市土地资源少,旧城区和城中村比例较大的一个行政区,全区各城中村的私房多是80年代及90年代初建设的,一些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已成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城中村无统一规划,建筑密度较大,布局混乱,村容村貌和卫生状况较差;大量私宅出租,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挤,消防隐患严重,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2004年3月,盐田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办公室(简称区城改办)获批成立,同年10月加挂区重建局牌子,专门负责全区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新宏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中村问题的突出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制度层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笔者对这些研究成果分类进行综述,并从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今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中村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生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遵循"以人为本、规划控制、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中村"的改造。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城市化进程 开发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倩 许晓东
借助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99-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中村改造"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后的回落;相关文献从问题特征入手,经历了不同方法、视角的研究及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开始转向棚户区改造、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社会分配利益等方面。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计量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维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取向不单是改造其物质面貌, 更是改造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城中村改造的思路要实现五个转变,即实施目标、改造理念、制度建设、政府职能、改造模式的转变,并且应注意在改造中做好对传统文化、社区文化的保护以及预防新的城中村出现。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实施进程。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思路转变 深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艺红
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政府在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下掀起的新一轮"征地"狂潮,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场针对城中村失地村民最后一片集体土地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通过城中村改造,剥夺了村级组织最后一片建设用地;通过将村民宅基地无偿"转为"国有,没收了村民最后一片栖身之地;不公平补偿的城中村房屋拆迁改造,侵害了村民私有房产所有权,摧毁了农民自主再就业的工作岗位及其自力更生谋取的穷人福利,特别是违法的改造程序公然践踏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中村改造 土地征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四保
文章认为深圳的城中村问题是带有全国意义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但是在深圳,问题表现得特别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文章分析了问题背景、描述了深圳的情况,重点研究问题的成因——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与城市土地供给的关系。认为,只要存在外来人口的巨大需求,城中村会以各种形式存在和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空间的低效率发展,一方面高效率解决了外来人口的居住乃至城市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歧很大,解决问题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依然有必要按照城市建设的一般要求综合治理城中村。
关键词:
城中村 外来人口 土地供给 综合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史新伟
当前,"城中村"土地难以管理有较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看,关键一点是其空间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城市市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种特殊性使得其管理有别于城市中的国有土地和城市区外的纯农村地区,这也是国土部门在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很难独立、得心应手地解决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不断出现并构成特殊的城市空间,"城中村"里呈现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构建协调、融合的城乡关系,也对"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中国"城中村"的空间演化呈现边缘聚集、空间剥夺凸显和空间生产剧烈的景象,因此,空间治理上宜采取分类改造的模式,尽可能基于村落原有的空间框架进行治理,约束城市增长方向,并通过人口、经济的逐级疏散来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
关键词:
境城中村 城市化 城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