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0)
2023(13692)
2022(10994)
2021(10057)
2020(8181)
2019(17916)
2018(17657)
2017(33766)
2016(18212)
2015(20150)
2014(20148)
2013(19922)
2012(18066)
2011(16070)
2010(16534)
2009(16096)
2008(16211)
2007(15117)
2006(13831)
2005(12746)
作者
(51047)
(43203)
(42971)
(40593)
(27156)
(20542)
(19080)
(16457)
(16301)
(15448)
(14706)
(14382)
(13789)
(13579)
(13338)
(12832)
(12469)
(12440)
(12431)
(12319)
(10703)
(10606)
(10374)
(9920)
(9782)
(9617)
(9612)
(9559)
(8617)
(8569)
学科
(91342)
(78718)
经济(78577)
(73634)
企业(73634)
管理(70363)
(50449)
农业(33699)
业经(33440)
(30375)
方法(27412)
(23526)
中国(21318)
(20513)
财务(20464)
财务管理(20433)
数学(19494)
企业财务(19321)
数学方法(19216)
(17438)
技术(17109)
(16381)
(15098)
地方(14758)
体制(13967)
理论(13632)
(13509)
(13413)
贸易(13405)
(13355)
机构
学院(270049)
大学(259314)
(115322)
经济(112956)
管理(109025)
理学(92580)
理学院(91795)
管理学(90648)
管理学院(90166)
研究(83753)
中国(70219)
(58132)
(55714)
(53116)
科学(46191)
(44343)
财经(44129)
农业(41708)
(40821)
业大(40660)
中心(40471)
(39682)
研究所(35609)
(34523)
经济学(33552)
北京(32944)
财经大学(31678)
经济管理(31367)
(31324)
师范(31124)
基金
项目(168643)
科学(135153)
研究(131447)
基金(122588)
(103570)
国家(102414)
科学基金(90243)
社会(86886)
社会科(81913)
社会科学(81887)
(68808)
基金项目(64662)
教育(58355)
编号(55143)
自然(54408)
(54406)
自然科(53127)
自然科学(53117)
自然科学基金(52209)
资助(47856)
成果(44351)
(39767)
(38188)
(37788)
(37638)
(37548)
课题(37153)
重点(36740)
国家社会(35624)
(34874)
期刊
(147013)
经济(147013)
研究(81169)
(61318)
中国(58531)
(49025)
管理(43526)
农业(40979)
科学(35533)
学报(34650)
业经(31341)
(31052)
金融(31052)
大学(29253)
学学(28133)
技术(24870)
教育(24615)
财经(22278)
(20219)
经济研究(20117)
问题(19621)
(19199)
农村(16032)
(16032)
农业经济(15624)
技术经济(15122)
(14899)
世界(14538)
现代(13944)
财会(13854)
共检索到423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益  宋洪远  
智慧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为更好地发挥智慧农业对实现乡村振兴的推进作用,本文梳理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演进,阐释了智慧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当前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智慧农业主要从激发产业动能、助力人才培育、增强文化自信、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基层治理五个方面赋能乡村振兴。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面临着中长期政策尚不完善、关键核心技术仍有短板、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数据采集管理应用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者参与意愿不强等关键问题,未来应从5个方面着手改进:制定中长期精细化政策规划;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提升数据采集管理应用水平;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芳   孙以萱  
开展乡村振兴审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有效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的重要途经。文章在厘清乡村振兴审计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审计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和各省级预算执行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的乡村振兴审计问题,从全国和地方两个层次总览乡村振兴审计实践的现状,发现审计机关介入时点滞后、审计深入程度有限、“屡审屡犯”现象频发的问题,由此提出及时介入开展事前审计,强化审计“防未病”功能、加大审计深入程度,实现审计成果共享和加大问责整改力度,降低“屡审屡犯”频率的优化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张震宇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优化、资源整合、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治理革新五个方面,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堵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数据流动阻滞、制度环境缺失、风险防范薄弱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路径在于:建立覆盖全面的乡村数字化设施体系,解决农村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构建科学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打破农村数字技术人才不足的窘境;建立全面的乡村产业数据共享流动机制,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构建包括政策、资本和法律在内的多元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乡村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  滕慧君  
数字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影响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要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全环节有机融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战略的纵深推进,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维度多频发力,形成雁阵效应,必将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效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晴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采取的是“N+阅读空间”的构建模式,并衍生出“阅读+”新业态,由文化消费、行业革新、政策设计等因素驱动发展。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场域、目标和价值维度上形成互动逻辑,文章通过逻辑推演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1344”推进机制及实践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林洁  傅帅雄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就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方向就行了分析,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乡村振兴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婷婷   冯梅菊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创新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本文以2011-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且引入农业生态效率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农业生态效率—乡村振兴”的传导路径,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绿色金融通过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在市场化水平较高、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应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投入,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力度,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强化多主体合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瑞莹  张成翠  江世银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正在兴起,赋能作用正在凸显,作用机制开始形成。带动产业兴旺,建设现代化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打造生态宜居,提高乡村生活质量;改善乡风文明,普及农户信用教育;促进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农业风险;保障生活富裕,实现农村精准扶贫作用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良好的助力作用机制是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才华   孙钰洁  
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提升乡村新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文化艺术发展新业态、提振村民乡村振兴信心、追求更高质量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新动能。通过聚焦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动力,对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发掘民间艺术活动,塑造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提升乡村经济新增长;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产业集群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数字经济引领乡村文化产业新质发展,为文化艺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博  金晓斌  顾铮鸣  尹延兴  刘静萍  周寅康  
中国国土整治历经40年发展,在促进乡村耕地保护、解决土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助力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历程,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与文献综述方法总结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国土整治研究的关键问题,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国土整治事业与研究都历经国土整治规划、专项国土整治、国土综合整治三个阶段,促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土整治的最重要历史任务;目前形成了以解决国土空间与资源利用问题为目标,以服务政策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土地利用研究为理论支撑,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国土综合整治等为主要对象并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拓展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包括业务管理部门与特色科研单位为核心的分散组团式研究群体;乡村振兴目标下的国土整治研究围绕土地整治规划选址与分区决策、土地整治项目全流程监测监管与绩效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政策成效评估等现实需求以及土地整治驱动生态系统变化机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土地利用冲突协调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特色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经世致用特点。面向未来国土综合整治研究,应重点围绕"理论框架—问题识别—规划决策—技术体系"解决关键问题,以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国土整治事业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本文提出从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从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从做强乡村特有功能的角度来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本文认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即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之一,乡村产业发展要以农为本、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县域为切入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