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9)
- 2023(15731)
- 2022(13188)
- 2021(12327)
- 2020(10107)
- 2019(23379)
- 2018(23199)
- 2017(44333)
- 2016(23821)
- 2015(26853)
- 2014(26887)
- 2013(26816)
- 2012(25040)
- 2011(22897)
- 2010(22763)
- 2009(20764)
- 2008(20168)
- 2007(17500)
- 2006(15587)
- 2005(14056)
- 学科
- 济(108098)
- 经济(107997)
- 管理(64323)
- 业(62464)
- 企(49644)
- 企业(49644)
- 方法(42827)
- 数学(36952)
- 数学方法(36628)
- 中国(33007)
- 农(28626)
- 地方(26735)
- 业经(25167)
- 财(21394)
- 贸(20910)
- 贸易(20894)
- 学(20791)
- 易(20279)
- 农业(19218)
- 制(18406)
- 环境(16902)
- 银(16790)
- 银行(16751)
- 技术(16432)
- 和(16359)
- 行(16218)
- 融(16122)
- 金融(16121)
- 产业(15691)
- 发(15537)
- 机构
- 大学(341617)
- 学院(339751)
- 济(145095)
- 经济(142253)
- 管理(133615)
- 研究(123087)
- 理学(114876)
- 理学院(113567)
- 管理学(111916)
- 管理学院(111299)
- 中国(92627)
- 京(74954)
- 科学(73735)
- 财(62816)
- 所(61772)
- 研究所(56282)
- 中心(54172)
- 农(53632)
- 财经(50169)
- 江(48878)
- 北京(48504)
- 业大(48352)
- 范(46544)
- 师范(46147)
- 经(45770)
- 院(44657)
- 经济学(44188)
- 农业(41703)
- 州(39962)
- 经济学院(39805)
- 基金
- 项目(230377)
- 科学(181908)
- 研究(171745)
- 基金(167026)
- 家(145125)
- 国家(143912)
- 科学基金(123200)
- 社会(109418)
- 社会科(103814)
- 社会科学(103790)
- 基金项目(88334)
- 省(88197)
- 自然(77600)
- 教育(77280)
- 自然科(75786)
- 自然科学(75770)
- 划(74686)
- 自然科学基金(74418)
- 编号(69412)
- 资助(68621)
- 成果(56733)
- 发(53690)
- 重点(51600)
- 部(51396)
- 课题(48395)
- 创(48025)
- 国家社会(45400)
- 创新(44807)
- 教育部(44197)
- 发展(43652)
- 期刊
- 济(163102)
- 经济(163102)
- 研究(107041)
- 中国(68615)
- 学报(50792)
- 管理(50634)
- 农(49842)
- 科学(49132)
- 财(44163)
- 教育(39561)
- 大学(38653)
- 学学(36039)
- 农业(35286)
- 融(31438)
- 金融(31438)
- 技术(29333)
- 经济研究(27029)
- 业经(26993)
- 财经(24190)
- 问题(21426)
- 经(20871)
- 业(18902)
- 图书(18699)
- 贸(17413)
- 技术经济(17061)
- 科技(16617)
- 世界(16573)
- 理论(16243)
- 现代(15684)
- 商业(15340)
共检索到513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立枢
智慧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高融合性、高智能性等特征。智慧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效率、产品质量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产业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通过发展智慧产业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要:完善智慧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探索智慧产业科学发展模式;健全智慧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培养和引进智慧产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智慧产业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 智慧城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迪
运用1998—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显著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却产生了抑制作用。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着"虚高级化"的问题,技术市场发展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市场发展能够通过引导和支撑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来发挥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江军
智慧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展智慧产业,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智慧产业的基本内涵,介绍了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知识经济等智慧产业的相关概念,论述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产业的技术基础。然后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智慧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智慧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智慧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如在各行各业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产品智能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利用智
关键词:
智慧产业 智能制造 物联网 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杜传忠教授等学者完成的新著《新产业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汇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基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的大背景,对如何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该书的主要内容把阐述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与分析现实问题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该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罗尚忠
智慧城市是管理和发展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建设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等。智慧政务。就是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快捷、群众满意。现在有些城市建设的智慧政务中心就能充分体现。比如,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各委办局统一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市民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这种方式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同时网上流程快,办同一件事花的时间短,这就是依法行政、高效快捷。另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时兴
本文采用1982-2010年中国信贷融资、证券融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样本,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贷融资、证券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信贷融资与证券融资都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但证券融资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明显不足,因而在金融产业政策选择上,应加快推进证券融资发展,同时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充分发挥两者共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志娣 张骁
本文利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并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考察市场化水平在互联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受地方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地方市场化水平越高,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加速"互联网+"战略落地与深入、深化市场改革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恒 王家庭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可以总结出其具体路径。选取1985-2017年中国年度数据和1960-2017年美国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广义和狭义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之间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可以得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即拓展并细化产业转型升级维度;注重不同产业间的配比,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配比;重视并确立制造业的根本地位;提升我国经济外向型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衍彤
经过漫长的成长阶段,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正在进入成熟期。但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物流业的增速相对放缓并趋于稳定增长,电子商务、新零售等的发展契机也不可重复,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产业发展亟需新的推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技术红利期,智能算法正在渗透进入经济的方方面面。大数据、云计算驱动下,物流业将从传统的经验式发展向智慧化转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 湛泳
随着我国迈入“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攻坚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档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文章基于2003—2020年2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多期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降低区域碳排放水平,产业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建设抑制区域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其中数字化发展和绿色创新能力较好、具备经济集聚优势、严格环境规制的城市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向赋能可以开创循环经济新格局,对区域经济减污降碳和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的核心结论有助于激活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区域碳减排效应的“创新红利”和“结构红利”,也为实现“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愿景提供了路径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林
中国设计业面临着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以企业内部科学的设计战略管理为依托。我国设计战略管理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以观念为导向,明确设计在企业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以设计组合模式的优化为基本策略,合理安排BPO与内源设计的结合模式;以完善的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为背景平台,为设计师的创意实践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撑与引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钢 吴圣金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无人驾驶等新兴科技的日渐成熟,叠加资本力量的助推,智慧物流产业蓬勃发展。本文从资本视角出发研究智慧物流产业,发现以下三大趋势:一是我国物流产业从依靠模式创新的规模集约阶段,走向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科技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的智慧物流阶段;二是高毛利物流领域率先通过规模集约走上资本化道路后,投入重金加大智慧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以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走上智慧物流之路;三是在一些按传统模式无法获得明显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市场分散的领域,创业企业通过使用智慧科技手段扩大客户范围、改变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从而拉开与传统竞争对手的差距,最终实现规模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蔓青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静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以流通效率为门槛变量,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流通产业智慧化升级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正向推动流通产业智慧化升级,且存在明显双重流通效率门槛效应,二者呈“倒U”形关系。当流通效率处于双门槛值之间时,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产业智慧化升级的驱动作用最强。为此,应打造算网融合新生态、激活数据倍增效应、强化技术创新应用,助力流通产业智慧化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鸿雁 雷磊
从规模、投入、产出和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纳尔逊分类对31个省市2006、2010、2014年智慧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各地区智慧产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智慧产业整体呈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2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3智慧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高聚集区集中东部,低—低集聚区偏于西部,低—高类型区偏于北部,广东则处于高—低类型区,无明显集聚特征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鸿雁 雷磊
从规模、投入、产出和潜力四个方面,构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纳尔逊分类对31个省市2006、2010、2014年智慧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采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各地区智慧产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智慧产业整体呈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大。2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3智慧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高聚集区集中东部,低—低集聚区偏于西部,低—高类型区偏于北部,广东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