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5)
2023(6420)
2022(5606)
2021(5093)
2020(4479)
2019(10497)
2018(10289)
2017(20011)
2016(11291)
2015(12923)
2014(13382)
2013(13386)
2012(12816)
2011(11775)
2010(11798)
2009(11096)
2008(11187)
2007(10376)
2006(8897)
2005(7991)
作者
(34811)
(29464)
(29331)
(27949)
(18356)
(14074)
(13566)
(11611)
(10921)
(10313)
(9978)
(9857)
(9379)
(9283)
(9221)
(9214)
(9159)
(8695)
(8537)
(8449)
(7462)
(7252)
(7165)
(6707)
(6635)
(6611)
(6565)
(6491)
(5987)
(5926)
学科
(53683)
经济(53641)
管理(29245)
(27127)
方法(25220)
数学(22771)
数学方法(22580)
(20629)
企业(20629)
地方(14530)
(13730)
中国(12446)
(12007)
(11705)
(9307)
贸易(9307)
农业(9214)
业经(9204)
地方经济(9013)
(8969)
(8840)
(8550)
环境(7721)
(7149)
(7131)
金融(7128)
银行(7123)
(6764)
理论(6751)
(6692)
机构
大学(172125)
学院(169236)
(69836)
经济(68235)
管理(63421)
研究(59826)
理学(54479)
理学院(53780)
管理学(52814)
管理学院(52487)
中国(44085)
科学(38374)
(36824)
(31342)
(31319)
(30312)
研究所(28692)
中心(27855)
业大(26665)
(26316)
农业(25054)
财经(24311)
(24122)
师范(23908)
北京(23143)
(21927)
经济学(21808)
(21364)
(20901)
经济学院(19925)
基金
项目(112237)
科学(87369)
研究(81603)
基金(79948)
(69982)
国家(69426)
科学基金(58191)
社会(50418)
社会科(47738)
社会科学(47721)
(44319)
基金项目(42699)
(37918)
教育(37707)
自然(37288)
自然科(36338)
自然科学(36324)
自然科学基金(35661)
编号(34490)
资助(32705)
成果(28414)
重点(25875)
(25426)
(24910)
课题(23425)
(22762)
科研(21879)
创新(21411)
计划(20949)
教育部(20836)
期刊
(74659)
经济(74659)
研究(47944)
中国(30826)
学报(28801)
(27493)
科学(24718)
(23638)
大学(20658)
管理(19448)
学学(18851)
教育(18650)
农业(18485)
技术(14803)
(13848)
金融(13848)
图书(12056)
业经(11946)
经济研究(11840)
财经(11782)
问题(10382)
(10286)
(10133)
技术经济(9044)
资源(8944)
统计(8756)
理论(8740)
(8549)
书馆(8446)
图书馆(8446)
共检索到24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巧枝  
世界范围内,智库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也越来越被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了解智库领域研究进展和趋势,通过万方和知网获得286篇智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以此为数据源,从检索词、年代分布、学科专业分布、授予单位、关键词以及研究主题和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智库研究总体呈上升增长态势,并呈现出"数量猛增""学科集中""主题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高产年突出""持续连贯性欠缺"等特征。廉政智库、教育智库、科技智库、大数据智库、传媒型智库等新型智库崭露头角,逐渐进入研究视野,标志着智库领域硕博士论文层面的研究已经或将进入新阶段。同时,提出了开设智库一级学科或专业的设想,以促进智库和学科双重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传毅  吴笛  王兴咏  
学术论文的被引情况是其学术贡献大小的标志之一。按照被引的不同类型,学术论文的学术贡献可分为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总贡献。对2013年中文核心期刊近42万篇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分析显示:我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贡献很低,直接贡献为1.59%,间接贡献为0.09%,总贡献为1.68%。其中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贡献约为硕士学位论文的两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君  刘竟  卢章平  韩兵兵  
采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方法,以CNKI、万方和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库为数据源,对1991-2009年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展示主要学术知识群和研究热点。认为我国图书馆学需要确立理论内核,形成中国图书馆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齐小林  王素梅  
探索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交叉现象,对于全面洞察学科知识领域内的交叉与融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2021年我国1024篇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学科交叉与主题识别的分析,研究发现:机械工程博士学位论文融合传统机械与新兴领域视野;高校学科交叉的地域特征鲜明,学科特色显著;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紧密;学科交叉幅度相对稳定,研究领域主题多元。未来要不断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扩展以机械学科为主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形成以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机械学科布局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斌贤  李曙光  
根据对十三所高校2010~2012年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调查,揭示出当前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普遍存在的文献综述的种种问题,认为学术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基本原因。讨论了文献综述在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撰写中的意义,认为文献综述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研究主题、把握前人研究成果以明确研究工作的基础和方向,进而推动研究的深入。从实际出发,强调应充分占有并合理使用相关文献,加强对文献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按照标准格式写作文献综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宋晓欣  沈文钦  
以165篇存在问题的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学位论文的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时间以及发表论文与学位论文质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的学术论文发表和他们的学位论文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读期间与学位论文主题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较低、发表时间相对滞后是这些"问题论文"作者普遍存在的现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凌子  黄国彬  
独特关键词是指在统计的文献集中仅出现1次的关键词,其分布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特质。本文以图书情报领域2001—201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为分析样本,从年份、分类号、学院背景及导师等多个角度对独特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呈现以下特点: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程度有所增强;围绕医药卫生和计算机技术的研究日益专深;学院背景和指导老师研究领域的广泛程度对学位论文选题具有直接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廉同辉  王中晶  袁勤俭  张丽霞  
产业转移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多角度清晰地展示我国产业转移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视图,以国内有关产业转移的博士论文为样本,通过SPSS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共词矩阵、按聚类结果排列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及共词矩阵K核分析,揭示我国产业转移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让相关学者对本领域研究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马双双  
本文对2003—2016年我国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得出我国档案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应用的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和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是存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不规范、过于倚重理性思维方法和经验认识方法,忽视研究技术和工具在档案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等问题,并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档案学研究者的科学方法素养、加强档案学研究方法体系建设研究和重视不同层面研究方法的协同应用等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永伟  徐飞  李淑敏  
根据1999~2011年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其学科分布、作者状况、导师情况等分别进行计量分析,试图探寻我国哲学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存在问题,由此对我国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培养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虎伟  
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呈如下特点:研究方法论丰富多彩,但分布存在结构性差异;常规研究法魅力犹存,新的研究法急剧增加;具体方法与技术层面还未引起多数研究者的关注;对研究方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研究方式层面;研究高等教育问题以教育学科中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为主。存在问题有:对研究方法认识和使用中以偏概全现象突出;不少研究者的方法论意识不强及表述不规范问题突出;不少研究者对研究法的界定存在着诸多混乱和不规范之处。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教理论界对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不够、高等教育学科规训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两点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伟  张彦通  赵世奎  
在对1999~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论文的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培养单位分布及指导教师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出优秀论文的多个特征,探究了优秀博士论文产生的规律,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淑林  彭莉君  古继宝  
对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的特征(导师年龄、指导博士生经验、学术身份、学历和海外学术经历)进行了描述统计,重点对各个特征维度进行了纵向比较。共收集了1999~2008年975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的特征数据,从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看出:导师的年龄呈现下降趋势;指导博士生的经验基本都是6年左右;导师的学术身份呈现多样化趋势;导师的学历与出国经历都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立新  
根据1999-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论文的学位授予单位、学科领域等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实证研究观察到以下现象:从学位授予单位来看,高度集中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机构;从所在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和陕西等省市;从学科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和医学门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门类。由此来看优秀博士论文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是马太效应的产物,亦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符合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规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海生  
基于2857位参与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导师的问卷调查,对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的答辩评价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导师直接聘请的答辩委员更倾向于投同意票;现行的答辩程序安排更有利于答辩委员投同意票;监督制度对答辩委员投票行为的约束作用不明显。答辩委员与导师关系对答辩投票结果有重要影响,相熟程度越高,越倾向投同意票。由此提出促进答辩委员公正投票的举措:完善答辩正式制度建设,抑制关系的消极影响;强化学术共同体监督作用,保障答辩委员答辩评价自由权;健全答辩评价问责机制,提升答辩委员用权自律意识和自觉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