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4)
- 2023(3675)
- 2022(2922)
- 2021(2783)
- 2020(2298)
- 2019(5311)
- 2018(5481)
- 2017(9449)
- 2016(5801)
- 2015(6914)
- 2014(7093)
- 2013(6339)
- 2012(5603)
- 2011(5051)
- 2010(5180)
- 2009(4731)
- 2008(4707)
- 2007(4734)
- 2006(4152)
- 2005(3329)
- 学科
- 济(17334)
- 经济(17328)
- 管理(15203)
- 业(9275)
- 企(7826)
- 企业(7826)
- 方法(6857)
- 中国(6773)
- 农(6134)
- 地方(5997)
- 数学(5974)
- 数学方法(5846)
- 教育(5567)
- 业经(4360)
- 教学(4293)
- 工作(4156)
- 理论(4121)
- 制(4072)
- 财(4037)
- 和(3852)
- 农业(3793)
- 学校(3678)
- 环境(3570)
- 学(3548)
- 发(3407)
- 研究(2936)
- 度(2819)
- 制度(2818)
- 策(2711)
- 政治(2691)
- 机构
- 大学(72044)
- 学院(69861)
- 管理(25000)
- 研究(22924)
- 济(21430)
- 经济(20546)
- 理学(20281)
- 理学院(20051)
- 管理学(19483)
- 管理学院(19379)
- 中国(17471)
- 京(16311)
- 科学(15116)
- 江(12713)
- 范(12341)
- 师范(12249)
- 中心(11686)
- 农(11535)
- 业大(11161)
- 财(11097)
- 所(11065)
- 州(10328)
- 北京(10325)
- 研究所(10000)
- 技术(9777)
- 师范大学(9234)
- 教育(8963)
- 院(8934)
- 农业(8782)
- 图书(8552)
- 基金
- 项目(46097)
- 研究(37845)
- 科学(34564)
- 基金(28000)
- 家(23450)
- 国家(23183)
- 省(20997)
- 社会(20618)
- 科学基金(19528)
- 教育(19298)
- 社会科(19295)
- 社会科学(19284)
- 编号(17584)
- 划(16751)
- 成果(16036)
- 基金项目(14686)
- 课题(13793)
- 年(11859)
- 资助(11515)
- 自然(11514)
- 自然科(11194)
- 自然科学(11191)
- 自然科学基金(10930)
- 项目编号(10712)
- 重点(10649)
- 发(10263)
- 高校(9850)
- 规划(9629)
- 创(9421)
- 部(9403)
共检索到117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姗姗
在顶层设计的引领驱动下,高校智库在智库潮中渐趋鼎足之势。但高校智库同质化程度高、发展不均衡;研究成果转化难、贡献率低;影响力也不高,影响渠道又较为单一。为突破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面临的困局,应构建一整套完备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科学的智库评价能明确标准,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指挥棒";能汇聚信息,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听诊器";能改进效能,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过筛网"。在新型高校智库构建过程中,以下几点尤为关键:在评价标准上,注重结果评价和系统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注重投入评价与产出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对象上,注重机构评价与项目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同行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海平
建设新型智库,既要遵循智库发展一般规律,准确完善智库功能定位,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始终坚持智库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适应新形势新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朱敏 房俊民
[目的/意义]智库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对智库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推动智库的发展,提高智库的影响力。[方法/过程]从智库评价的宏观层面入手,对比介绍了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和第三方主导的评价模式;针对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模式,探讨了目前典型的评价体系的优缺点,然后从微观层面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智库评价的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各个国家的评价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但都建立了基于各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各国学者对评价指标的细分探讨也颇为详尽,而我国的智库建设和智库评价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智库评价建设应与智库
关键词:
智库评价 评价模式 智库建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邹巍 郭辰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及发展趋势,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型高校智库具有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但目前其相关功能尚未得到完全开发。本文结合我国高校智库发展实际,详述了高校智库在当前发展进程中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相关路径,包括转变思想认识、找准发展定位、创新机制体制、建立智库品牌、汇聚高端人才等方面。
关键词:
新型高校智库 发展现状 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而发挥着智库功能。经过70年的蓬勃发展,广大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高校智库 专业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但我国高校智库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限且数量不足,与丰富的智库资源严重不匹配。今后需进一步做好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完善体制机制,畅通高校智库成果传播渠道;建立科学的资助机制,保障智库可持续发展;改革人事制度,汇聚不同领域智力资源;改进评价办法,引导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高校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锋
一流学科蕴育和支撑一流的智库建设,一流的智库促进和引领一流学科发展,二者的良性互动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体制惯性和制度缺陷,当前我国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呈现出"各自为政""一实一虚"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学科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从强化外部约束与实施综合改革着手,加快建设高校一流学科与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协同机制、制度联动机制、综合发展机制,并通过二者的强关联互动、协同式发展,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
关键词:
一流学科 新型智库 互动机制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费晶
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化发展为其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提供了基础,业界对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也开展了诸多研究,为高校图书馆的面向新型智库建设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在要求,则为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提出新要求,开展知识支撑、知识咨询、知识传播、知识评价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新的知识服务增长点。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新型智库 能力建设 知识服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智库以其思想力量和话语影响,成为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加强理论建设,打造"中国学派";着力战略研究,激扬"中国意识";重在社会引领,形成"中国话语";提供政策建言,凸显"中国方案"。只有通过协同创新,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战略决策和更为全面的政策建言,这也是高校打造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必由之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俊英 张妤
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动高校与区域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工科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工科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化"学校-行业/企业-图书馆"三方合作,不断进行功能拓展,实现三方资源共建共享,为区域经济发展出力献策,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阵地。
关键词:
智库 高校图书馆 功能拓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聂立清 李涵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高校智库与其他智库相比,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天然优势,可以为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支持。高校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必须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战略性、综合性协同研究。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它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俊英 张妤
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动高校与区域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工科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工科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化"学校-行业/企业-图书馆"三方合作,不断进行功能拓展,实现三方资源共建共享,为区域经济发展出力献策,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阵地。
关键词:
智库 高校图书馆 功能拓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就有关问题做出了详尽解读。《教育与职业》:近年来,智库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能简单介绍下《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出台的背景和过程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旭峰 韩万渠
围绕中国智库建设的研究大多强调智库独立性对中国智库建设、智库影响力的意义,但并未就如何保障和实现中国智库独立性展开系统研究。文章将智库透明度视为智库独立性的重要保障机制,将智库透明度与独立性的分析置于智库运行体系的框架之中,提出了智库透明度的基本维度,构建智库透明度评价体系,并对100家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智库进行透明度评价。研究发现:社会智库总体透明度的平均水平较高,得益于其对网站运营的重视;中国智库的财务透明度水平总体较低,相比而言,事业单位智库和社会智库的财务透明度相对较高,前者受"三公"经费公开等政策的影响,后者则主要受资助基金会规范运作的外部机制的影响,表现出影响不同类型智库透明度的差...
关键词:
智库建设 透明度 独立性 智库运行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鞍钢
一、高校社科界的重大使命与发展机遇中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担负了四大历史使命: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任务,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服务决策、咨政育人作用,在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5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有教育部负责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