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2)
2023(5240)
2022(4172)
2021(3962)
2020(2776)
2019(6424)
2018(6173)
2017(9607)
2016(5586)
2015(6019)
2014(5718)
2013(5040)
2012(4316)
2011(3970)
2010(4028)
2009(3245)
2008(3067)
2007(2855)
2006(2600)
2005(2226)
作者
(13611)
(11571)
(11544)
(11040)
(7250)
(5405)
(5067)
(4356)
(4332)
(4061)
(3926)
(3818)
(3618)
(3605)
(3549)
(3510)
(3506)
(3319)
(3298)
(3247)
(2896)
(2860)
(2740)
(2657)
(2641)
(2632)
(2521)
(2434)
(2368)
(2295)
学科
(13652)
经济(13633)
管理(12478)
(12023)
(8278)
企业(8278)
(8232)
中国(6666)
教育(6349)
理论(6294)
教学(5909)
农业(5782)
业经(5144)
学法(3916)
教学法(3916)
(3905)
地方(3778)
学理(3539)
学理论(3539)
(3435)
(3254)
贸易(3252)
方法(3206)
(3201)
(2928)
研究(2923)
(2895)
收入(2725)
产业(2703)
(2607)
机构
学院(68981)
大学(64702)
研究(22776)
管理(21529)
(21041)
经济(20334)
理学(18068)
理学院(17842)
管理学(17365)
管理学院(17248)
中国(15601)
科学(13916)
(13317)
(11696)
师范(11596)
技术(11434)
(11168)
(11009)
职业(10841)
(10688)
(10643)
中心(10488)
业大(9675)
研究所(9662)
教育(9499)
(9328)
(8866)
师范大学(8863)
北京(8474)
农业(8427)
基金
项目(46364)
研究(39451)
科学(35202)
基金(28892)
(24695)
国家(24377)
社会(22343)
(21104)
社会科(20906)
社会科学(20898)
教育(20544)
科学基金(20284)
编号(18804)
(17052)
成果(15835)
基金项目(14494)
课题(14414)
(13227)
(11148)
项目编号(11093)
重点(11063)
资助(11059)
自然(11017)
自然科(10737)
自然科学(10736)
(10545)
自然科学基金(10515)
规划(10431)
(10347)
创新(9666)
期刊
(27309)
经济(27309)
教育(20930)
研究(20445)
中国(19540)
(12103)
学报(10642)
大学(8679)
科学(8601)
技术(8573)
管理(8481)
农业(8401)
学学(7934)
(7905)
职业(7487)
业经(6195)
(5485)
金融(5485)
技术教育(4610)
职业技术(4610)
职业技术教育(4610)
经济研究(4401)
(4054)
(4018)
论坛(4018)
(3979)
图书(3767)
财经(3628)
科技(3538)
(3516)
共检索到107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奡  
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算法推荐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进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主要环节,赋能传媒向智媒化转型。本文在系统阐释了当前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智媒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应注重强化智媒新闻理念与思维培养、探索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设置、突出现代智能传媒技术教育和创新多媒体运营能力塑造,培养兼具智媒化思维与视野、多学科知识与跨学科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以及透视真相的调查与研究能力的智媒新闻人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翟红蕾   夏铭泽   刘金波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而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建设是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在数据新闻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结合胜任力理论和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多层级、细粒度的数据新闻人才岗位胜任力量化等级模型,根据该模型指标体系,数据新闻人才培养需要从个人特质、知识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聚焦数据新闻人才培养要素,落实人才胜任力提升;实践国家数字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新闻舆论宣传;对接国际数据新闻传播轨道,大力建构国际化传播通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海燕  姜乐军  朱震震  
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高技能人才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江苏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不友善等现实问题,在综合考虑影响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外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供给;聚焦体系建设,不断调试高技能人才培养布局;着力制度改革,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政行企校,大力夯实高技能人才成长基础等多方面的政策举措进行突围和突破,为我国其他省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晓丽   朱倩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路径,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型企业既有企业属性又有教育属性,能够打通产教融合育人“最后一公里”。以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目前虽形成了企业内生人才培养、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四种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但仍存在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待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体系待完善等问题。因此,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发挥企业大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优化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高与生源学业基础差、培养方案单一与学生诉求多样、培养方式"学问化"与学生智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外显"与学生优点"内隐"等错位现象。学生入学条件降低、政策举措执行不到位、培养质量缺乏社会认同等是造成错位的主要原因。办学理念与生源实际、培养方案与学生诉求、培养过程与学生智能特点、质量认同与学生发展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突围的主要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叶军  
文章指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校企双方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无法实现校企双赢;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校企双方难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进而从转变合作观念,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基点;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法虎   魏子凡   顾甲  
在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审视教育要素的迭代、知识体系的重构、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导向与内涵,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时空,并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的数字化逻辑体系。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供需错位、方向迷失、体验屏障、源头困境和竞争劣势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契合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求,高职院校需遵循数字化逻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案的构建,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与综合教学模式改革,并着力提升师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专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培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时代使命。技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确保人才梯队结构对接产业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嵌合生产需求,人才发展层次融入技能类型。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面临着培养质量和结构失衡、职业教育资源滞后、校企间共育机制失活等现实困境。基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我国要打破“学历至上”导向,助力技能型社会经济发展;构筑“类型特色”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人才进阶;弘扬“工匠精神”价值,营造技能型社会良好氛围,推动技能强国步入新征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建锋  
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遭遇各方面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选择困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量度困境、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转型不同步的困境。研究认为,以体验论与建构论相结合的认识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项目教学法则以反对"科目"形态为本位,提倡"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社会介入的教学过程,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与路径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翠翠   张皓月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兼具创新人才的普遍特征与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发展特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标准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主体协同机制不畅通等多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人才长效评价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发挥多主体协同培养优势等策略,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及技术创新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叶容  
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逻辑适切性,对产业升级、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其在实践探索中仍存在高技能人才供需链条尚未形成动态反馈、课程体系对实践知识缺乏系统关照、师资团队胜任力不足、校企合作尚未深度协同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应尽快优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产业为向导,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供给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对接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取向;吸纳社会资源,提升师资团队的胜任力;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具有内生性的培养系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韩传喜  沈剑虹  
当前我国财经类院校经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社会需求与经济新闻人才培养不对称、专业成长与边缘处境不对称、深度融合与方案设计不对称、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不对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不对称、培养目标与就业趋向不对称。因此,应重视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培养方案上进行创新,尤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2015年4月1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日报社共建文化与传播学院(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举行。校长王稼琼与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张小影共同签署了共建文化与传播学院(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基地)协议。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柯文进,全国人大常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利  
大学受到学科规训制度和知识规划制度的夹持,学科规训构筑了学科壁垒,并形成了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惯性;交叉学科相关政策的实施是知识规划向学科规训发出的“挑战”,意在弱化学科规训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强化知识规划的公益性和融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是适应现在和引领未来,明确的目标定位迫使人才培养方式必须从学科导向向解决综合复杂问题导向转变,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能缝合学科裂缝的“操刀人”,但面临着交叉资源缺乏和体制机制受限的现实困境,下好工程博士先手棋,注重系统化顶层设计,构建交叉学科及其人才培养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应对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奕俊  朱莉娜  
近年来,我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职教师资专业边缘化、入职环节存在制度性障碍、专业化发展道路艰难等方面。建议强化职教师资专业建设,建立职校教师准入制度,系统规划新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