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1)
2023(3787)
2022(3350)
2021(3152)
2020(2815)
2019(6397)
2018(6391)
2017(11942)
2016(6616)
2015(7651)
2014(7762)
2013(7668)
2012(7107)
2011(6773)
2010(6775)
2009(6564)
2008(6541)
2007(5764)
2006(5288)
2005(4834)
作者
(21131)
(17775)
(17766)
(16901)
(11285)
(8573)
(8083)
(6974)
(6594)
(6387)
(6085)
(6007)
(5894)
(5833)
(5613)
(5310)
(5210)
(5197)
(5135)
(5068)
(4633)
(4433)
(4333)
(4008)
(3999)
(3919)
(3886)
(3842)
(3686)
(3521)
学科
(27176)
经济(27116)
管理(25625)
(18701)
(16425)
企业(16425)
方法(12090)
环境(10241)
数学(10214)
数学方法(10098)
(8696)
(7147)
中国(7036)
资源(6989)
(6970)
(6945)
(6383)
(6156)
地方(5631)
业经(5203)
(4764)
人事(4573)
人事管理(4571)
(4474)
理论(4411)
规划(4268)
(4139)
贸易(4136)
环境规划(4102)
(4094)
机构
大学(103837)
学院(101307)
(38624)
管理(38455)
经济(37730)
研究(36425)
理学(33304)
理学院(32870)
管理学(32163)
管理学院(31983)
中国(27426)
科学(24437)
(22236)
(19700)
(18786)
研究所(18101)
(17516)
中心(16106)
(15577)
业大(15303)
财经(14882)
(14445)
师范(14283)
北京(14169)
农业(13847)
(13440)
(13411)
(12474)
师范大学(11707)
经济学(11612)
基金
项目(69710)
科学(54426)
基金(51140)
研究(47749)
(46017)
国家(45652)
科学基金(38340)
社会(30815)
社会科(29063)
社会科学(29055)
基金项目(27045)
(26218)
自然(25919)
自然科(25122)
自然科学(25114)
自然科学基金(24673)
(22773)
资助(21248)
教育(21174)
编号(18440)
重点(16080)
(15634)
成果(15195)
(14605)
科研(13805)
(13667)
计划(13197)
(13061)
国家社会(12949)
创新(12867)
期刊
(44218)
经济(44218)
研究(26547)
中国(22432)
学报(19025)
科学(17367)
(14429)
(14419)
管理(13737)
大学(13220)
学学(12305)
农业(9644)
资源(8772)
教育(8433)
财经(7593)
(6979)
金融(6979)
业经(6758)
图书(6728)
技术(6697)
(6494)
经济研究(6228)
问题(5934)
(5350)
(4880)
书馆(4789)
图书馆(4789)
统计(4621)
(4617)
科技(4612)
共检索到151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郑波  刘必林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30′~84°W,37°30′~41°S),CPUE范围为0.4~10.3尾/线.h,平均2.8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79°~79°30′W、40°~40°30′S附近。北部区域(76°~78°W,28°~30°S),CPUE范围为1.0~5.6尾/线.h,平均3.1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28°30′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振明  陈新军  周应祺  
分布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头足类,是我国鱿钓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研究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水平、垂直结构等关系,是探索渔场形成机制及其规律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6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渔捞记录、表温(SST)和5~180 m垂直水温等资料,用3种方法计算SST的水平梯度(Dm ax,Dsquare和Dm ean),用A rcG IS 9.0和Sufer 8.0软件分析绘制单船平均日产量(CPUE)和SST、SST水平梯度关系的分布图、水温垂直结构分布图,分析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中心渔场分布在80~85°W、10~17°S,S...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显森  戴芳群  赵俊  孙珊  王凤臣  徐玉成  李桥  金显仕  
根据在智利 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的渔场周年探捕调查 ,对智利竹鱼 (Trachurusmur phyi)单位努力量渔获量 (CPUE)的构成和季节变化及其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竹鱼在智利外海分布广 ,30°~ 43°S ,78°~ 87°W海区均可形成拖网作业渔场。南半球冬季竹鱼密集分布区较偏南 (38°~43°S) ,8月密集分布区向北偏移至 35°~ 40°S,春季鱼群继续向北洄游至 30°~35°S ,并开始分散索饵 ,集群性较差 ,到翌年秋季再集群向南洄游 ,在 38°~ 43°S ,78°~ 85°W形成越冬场。CPUE以冬季最高 ,春、秋季次之 ,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易倩  陈新军  余为  刘必林  李建华  方舟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物种,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其资源大小和分布受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根据我国鱿钓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资料,利用信息增益技术对东太平洋智利和秘鲁外海两个海区茎柔鱼栖息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智利和秘鲁外海茎柔鱼中心渔场分布对应的适宜表温(SST)范围分别是15~23℃和16~25℃,且每月最高作业频次对应的SST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SST平均值关系密切。信息增益技术结果表明,智利外海和秘鲁外海影响中心渔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基本相同,主要为SST、55米层水温(T55)、表层至55米层的水温梯度(G0-55)。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飞  钱卫国  
智利外海茎柔鱼是我国鱿钓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集鱼灯灯光配置是高效捕捞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智利外海茎柔鱼作业渔场的实测灯光强度,推算其灯光衰减系数。同时,在理论上建立灯光水中照度计算模式,并以"新世纪52号"鱿钓渔船为例进行灯光配置的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认为,智利外海金属卤化物灯的水中衰减系数为0.2。分析表明,随着鱿钓船集鱼灯灯高的增加,照度0.1~10lx之间的诱集水体体积(下称为"有效体积")不断增加,但增加幅度呈递减趋势,目前该船的灯高(6.5m)较为合适;集鱼灯间距在0.55m时所对应的有效体积最大,建议该船的灯距可从0.5m增大到0.55m;随着集鱼灯总功率的增加,有效体积不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冰  陈新军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水层温度T200)等资料,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和2009年10—1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79°W~84°W、10°W~17°S海域,最适SST为19~22℃;2007年10—12月受拉尼娜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81°W~85°W、10°W~14°S海域,最适SST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冰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捕捞种类。本文根据2003~2010年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生产统计数据和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法和Marine Explore软件分析了茎柔鱼的资源丰度和补充量(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指标,t.d-1)与栖息海域20°N~20°S、70°W~110°W各渔区SST的相关性,获得影响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丰度和补充量的SST因子,并建立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当年资源丰度与SST的相关性最高值为5月份92.5°W、12.5°N海区(相关系数为0.94,P<0.001),该海区SST最适范围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媛洁  陈新军  汪金涛  陈作志  
根据2003—2011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评价等数理方法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资源和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80°W~95°W、40°S~45°S范围内,随着月份的增加逐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从8月份渔场开始分为两个区域,其渔场重心逐渐向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偏移,到10月份逐渐偏移到最北端。在产量比重上,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渔场分布纬度处于最南端,变化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80°W~95°W、40°S~45°S区域内;冬季渔场纬度逐渐北移,春季渔场处于最北端,且变化范围较大。这种变化与渔场重心的分布相一致。经度上集中分布于79°W~101°W区域,纬度上集中分布于30°S~45°S区域。79°W~101°W和30°S~45°S这一区域作业次数也相对较高。灰色关联度表明,9年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的资源状况较好,研究竹■鱼的资源时空分布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赵小虎  
根据2004年1-12月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的生产统计和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 Exlporer4.0软件,对其各月产量、平均日产量的分布以及与表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月产量主要集中在14°~17°S、80°~84°W海域,8-9月在9°~11°S、81°~83°W海域,12月在14°S以南海域。由此判断,作业渔场随月份进行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全年都有较高的平均日产量,主渔汛为5-12月。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为18~22℃、24~25℃,其结果经过K-S检验。但适宜表温随季节发生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钱卫国  陆化杰  李思亮  
对2007年-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1 374个茎柔鱼样品性成熟度进行观察,初步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智利外海茎柔鱼为大型群体,常年产卵,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2.65∶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差异不明显,其中成熟个体所占比例小,分别占总量的3.9%和6.7%。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成熟度增加逐步增大,成熟个体性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雌、雄个体性腺指数存在差异,雌性个体Ⅳ期性腺指数与胴长成正比,而雄性则成反比。雌性和雄性茎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638.3 mm和565.3 mm。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郑波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探捕,对捕捞产量及其钓捕技术进行了分析。探捕期间,其产量以手钓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试验表明,八角型手钓钩的脱钩率为6.5%~19.5%,平均为13.2%。船体后部和前部的手钓脱钩率较高,中部较低。机钓脱钩率为20.7%~46.2%,平均为32.9%。茎柔鱼对机钓钩的颜色具有选择性,其中荧白色机钓钩的钓获率为最高,其次为绿色,橙色为最低。集鱼灯为金属卤化物灯时(2kW×180盏),八角型手钓钩的钓捕产量比四角型手钓钩高0.5倍;凌晨02:00-03:30时采用高压钠灯时(30盏×500W),四角型手钓钩反过来比八角型手钓钩高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化杰  刘必林  陈新军  方舟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分布很广,群体结构和生活史过程复杂。头足类耳石生态信息丰富,多被用于生活史重建、群体划分等领域的研究。本研究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和2008年在智利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了18枚茎柔鱼耳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分析表明,茎柔鱼耳石主要由48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硅(Si)、钾(K)、镁(Mg)...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思泉  陈新军  冯波  钱卫国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邵帼瑛  张敏  
根据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我国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资料,结合海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空间单位进行分析,利用Marine Explorer 4.0软件作图,研究作业渔场CPUE分布与海表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作业海表温为12~15℃,月平均CPUE呈正态分布:8月最高,为11.34 t/h;6~9月均超过7.00 t/h,密集鱼群区域分布在34°~40°S,79°~92°W,其海表温范围为13~15℃;10月平均CPUE为6.08 t/h,其表温范围为14~17℃;其余各月平均CPUE均不超过4.30 t/h。CPUE与适宜海表温关系通过K-S的检验。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樊伟  崔雪森  
根据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水温和多年来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生产统计资料 ,探讨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5 0°E以西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1°N、14 6°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在 10~ 19℃之间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为 13~ 18℃ ;15 0~ 16 0°E之间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2°0 0′N、15 5°0 0′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为 14~ 2 1℃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约为 15~ 2 0℃。温度场特征分析显示 ,柔鱼中心渔场分布与冷水锋面、冷暖水切变锋面和暖水舌锋的变动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