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5)
- 2023(12409)
- 2022(10869)
- 2021(10250)
- 2020(8531)
- 2019(19442)
- 2018(19268)
- 2017(37151)
- 2016(20174)
- 2015(22200)
- 2014(22056)
- 2013(21711)
- 2012(19755)
- 2011(17703)
- 2010(17540)
- 2009(15841)
- 2008(15272)
- 2007(13061)
- 2006(11192)
- 2005(9702)
- 学科
- 济(77556)
- 经济(77477)
- 管理(57161)
- 业(51859)
- 企(43139)
- 企业(43139)
- 方法(36310)
- 数学(31345)
- 数学方法(30968)
- 农(20255)
- 学(19822)
- 中国(19339)
- 财(18393)
- 业经(17002)
- 地方(16434)
- 环境(15607)
- 农业(13687)
- 理论(13606)
- 和(13328)
- 贸(12915)
- 贸易(12910)
- 制(12583)
- 易(12506)
- 技术(12270)
- 务(12135)
- 划(12130)
- 财务(12075)
- 财务管理(12054)
- 企业财务(11497)
- 银(11224)
- 机构
- 大学(280343)
- 学院(278895)
- 管理(111155)
- 济(105449)
- 经济(103018)
- 理学(97423)
- 理学院(96238)
- 管理学(94458)
- 研究(94237)
- 管理学院(93959)
- 中国(66960)
- 科学(61784)
- 京(59916)
- 所(47110)
- 财(46977)
- 农(45303)
- 业大(43976)
- 研究所(43575)
- 中心(42140)
- 江(38749)
- 财经(38712)
- 范(38598)
- 师范(38246)
- 北京(37567)
- 农业(35603)
- 经(35305)
- 院(35034)
- 州(32096)
- 师范大学(31218)
- 经济学(30843)
- 基金
- 项目(201805)
- 科学(158672)
- 基金(146704)
- 研究(145107)
- 家(128921)
- 国家(127899)
- 科学基金(109796)
- 社会(90522)
- 社会科(85736)
- 社会科学(85713)
- 基金项目(79451)
- 省(78823)
- 自然(73393)
- 自然科(71631)
- 自然科学(71613)
- 自然科学基金(70300)
- 划(66894)
- 教育(66054)
- 资助(59483)
- 编号(58652)
- 成果(46412)
- 重点(45098)
- 部(43726)
- 发(42578)
- 创(41627)
- 课题(40070)
- 科研(38876)
- 创新(38786)
- 教育部(37177)
- 大学(37122)
共检索到387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文伟 刘彤 丁丽霞 温国胜 张万荣 钟泰林
空间异质性是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界研究的焦点。从空间异质性概念、空间结构特征与尺度关系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指明了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影响与反馈研究应重视景观内在的生态流作用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将异质性理论运用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参4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洪 武子豪 冯喆 杨杨 赵瑞 吴克宁
[目的]通过总结景观异质性的相关文献,明确现阶段景观异质性研究中生物多样性对农田生产力影响的趋势和方向,为后续研究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对国内外不同景观异质性下对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产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梳理生物多样性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方式,了解影响农田景观异质性大小的因素和原理,系统总结了三者之间存在的级联关系,提出了农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建议。[结果]景观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农田生产力关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存在一定的阈值,超过该值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农田中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存在广泛的正相关关系,农田面积作为一项操作简便且影响较大的农田景观指标,具有巨大的潜力;景观的时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与农田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同样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结论]从景观异质性的视角出发,农田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有着广泛的积极影响,同时存在一个阈值使得二者关系达到最大值,通过采取保护小斑块农田等方法实现生态和生产的“双赢”,实现高质量的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天纵 孙保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大鹏 李力
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建立在微观主体和微观数据的基础上,它能把理论模型与微观数据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刻画现实经济。本文着重从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前提假设、主要分类、应用领域和求解算法等方面,系统总结相关重要文献和研究新进展,并分析异质性主体和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异同。结果表明,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的解释力明显优于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它能够解释代表性主体宏观模型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并能提供新的政策内涵。多源异构大数据的更易获得和异质性主体宏观模型求解算法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我们结合特殊国情运用该模型来分析现实问题,并使其成为宏观政策调控的基础分析工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满百举 刘霞辉 孙怡龙
宏观理论的发展以及数据可得性的提高促进了异质性代理人模型的发展,系统梳理该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求解算法十分必要。从算法角度讲,虽然离散时间异质性代理人模型的求解方法已有多种,但其求解逻辑无法规避状态变量的离散化迭代过程,因此难以解决“维数诅咒”问题。而连续时间异质性代理人模型的稳态则可由偏微分方程系统来表示,避免了在状态变量上的迭代过程,具有求解效率高、经济含义突出、适用性广、算法通用性强等特点。因此,连续时间异质性模型将会成为宏观模型的新主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巍巍 王根绪 邓伟
景观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不同的景观生态过程,与此同时景观格局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研究方法、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目前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尺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保华 谷艳芳 丁圣彦 梁国付
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及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景观格局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驱动力和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则是案例较多、归纳总结和机制研究相对薄弱。分析了形成当前研究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发展能够反映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归纳农业景观演变的驱动机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机理研究、发展景观格局整体性指标和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相结合研究方法、农业景观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恶化的恢复因子和恢复方法的研究、加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和实施、高效农田景观结构设计机理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治清,王仰麟
城市景观是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类型,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也深深地刻上了人类影响的烙印。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城市化,未来的景观将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改造。人类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市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更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却是通过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区域物质能量流,进而影响区域生态过程,这种城市景观通过空间格局对生态系统特征和过程造成的影响,可以称之为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本文考察了中外学者近年来就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所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包括景观要素与格局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城市动植物群落、气候、水文、土壤等造成的影响。作者通过评述近年来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认为尽管目前对景观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结合尚未完善,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在不同尺度、不同切入点的实证研究,为建立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有机结合提供基础。这些研究的结论及其所揭示的规律将作为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的依据,推动城市和人类-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程琦 刘蓉霞 柯新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农地景观游憩功能日益重要。因此,科学评价农地景观游憩功能并认识其空间异质性,对于充分发挥农地景观游憩功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武汉市为例,从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和景观基础设施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确定指标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获得武汉市农田景观游憩功能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布图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为武汉市农地景观游憩功能供给能力高值集中区;而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南部地区,武汉市农地景观游憩功能供给能力则普遍较低。(2)从整体上来看,武汉市不同行政区都有较好的游憩功能供给潜力。因此,武汉市农地景观规划布局不必拘泥于行政区划,规划布局时应有效利用现有农地景观,游憩功能评价是有效促进农地景观规划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俞孔坚 姜芊孜 王志芳 李明翰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娟丽 杨庆媛 张忠训 苏康传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农业景观更是新时代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欧美学术界就对农业景观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我国对农业景观的广泛研究则始于1980年代。文章沿着"核心理论提炼—关键问题剖析—研究趋势展望"的思路,从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科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农业景观演变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着重系统梳理了农业景观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了农业景观和景观农业概念的异同,并从农业景观分类、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效应、农业景观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4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农业景观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即深化山区农业景观塑造及农耕文明传承策略研究、深化国家战略和制度政策对农业景观演化及农耕文明传承的影响机制研究、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于农业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注重国情特点兼顾他山之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佘宇晨 陈彩虹 陆禹 陈冬洋
运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4期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选取聚合度(AI)、景观形状指数(LSI)、边缘密度(ED)、破碎度指数(FN)、连接度指数(CONNECT)、斑块密度(PD)等6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景观fragstats4.0软件计算五指山市不同林地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五指山市林地景观的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五指山市的林地景观类型分布一直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较少改变;各林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李乐乐 赖梦霞 杜长霞 樊怀福
盐胁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土壤中的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普遍的异质性,植物对这种盐分差异性十分敏感。深入了解植物对异质盐胁迫的响应模式,对于改善植物在非一致性盐胁迫下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农业生产中,植物对土壤异质盐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盐分异质性分布成因及近年来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成因及分布;(2)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3)植物根系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响应;(4)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和根区盐分含量的关系。展望了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可行性研究。参6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冰倩 徐程扬 刘江 常成 赵凯 孔祥琦 龙嘉翼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 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 PD,SHDI, SIEI, SPLIT及BU最低; LPI, 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 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