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7)
- 2023(4950)
- 2022(4115)
- 2021(4113)
- 2020(3407)
- 2019(7235)
- 2018(7263)
- 2017(13099)
- 2016(7341)
- 2015(7930)
- 2014(7874)
- 2013(7383)
- 2012(7140)
- 2011(6504)
- 2010(6885)
- 2009(6588)
- 2008(6804)
- 2007(6168)
- 2006(5560)
- 2005(5182)
- 学科
- 济(29455)
- 经济(29430)
- 管理(19958)
- 学(14943)
- 业(13613)
- 企(10980)
- 企业(10980)
- 方法(9029)
- 环境(8530)
- 农(8133)
- 土地(7842)
- 中国(7347)
- 数学(6948)
- 经济学(6824)
- 数学方法(6702)
- 理论(6669)
- 生态(5776)
- 业经(5576)
- 财(5483)
- 划(5312)
- 农业(5231)
- 和(5198)
- 地方(4950)
- 教育(4901)
- 制(4876)
- 发(4870)
- 教学(4453)
- 资源(4378)
- 银(4254)
- 银行(4237)
- 机构
- 大学(104318)
- 学院(104099)
- 研究(38983)
- 济(35756)
- 经济(34784)
- 管理(34491)
- 中国(29960)
- 理学(28539)
- 理学院(28099)
- 管理学(27227)
- 管理学院(27042)
- 科学(26880)
- 京(24553)
- 所(20731)
- 农(20241)
- 研究所(18888)
- 中心(18144)
- 业大(17151)
- 江(17047)
- 财(16798)
- 范(16684)
- 师范(16512)
- 农业(15939)
- 北京(15676)
- 院(14492)
- 州(13601)
- 师范大学(13267)
- 财经(13115)
- 省(12579)
- 技术(12283)
- 基金
- 项目(66255)
- 科学(50439)
- 研究(47716)
- 基金(45800)
- 家(41177)
- 国家(40832)
- 科学基金(33597)
- 社会(28387)
- 社会科(26596)
- 社会科学(26590)
- 省(26382)
- 基金项目(23745)
- 划(22352)
- 自然(22154)
- 教育(21948)
- 自然科(21482)
- 自然科学(21474)
- 自然科学基金(21030)
- 编号(19812)
- 资助(18907)
- 成果(16661)
- 重点(15508)
- 发(14271)
- 课题(14173)
- 部(13655)
- 创(12830)
- 计划(12434)
- 科研(12353)
- 大学(12268)
- 年(12084)
共检索到165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晨 刘世梁 李新举 邱扬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比较重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而对整理过程对整理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整理后土地的生态效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的交叉学科,其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在土地整理活动的全过程中。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入手,基于土地整理的全过程分析,系统阐述了景观空间镶嵌模式、景观时空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理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并分析了其在土地整理景观生态效应研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景观生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健生 王仰麟 张小飞 彭建 刘焱序
鉴于当前国土空间治理面临复杂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态风险与空间利用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学科特质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当前国土空间治理工作进行梳理,归纳了明确的生态系统服务定位、高效的建成空间结构、适宜且多样的产业发展支撑、多等级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保障等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同时,整合区域时空信息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手段,提出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应落脚于:(1)识别并统一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单元;(2)辨析并评估景观功能的空间分异;(3)构建基于生态风险防范的区域景观格局;(4)识别集约高效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5)提出尺度联系的绿色发展架构;(6)明晰多级多样的生态保障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明曦 陈芳清 刘德富
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工设计中护岸的弊端,然后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介绍了岸坡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态护岸的多种功能和景观生态学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岸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城市河道在生态护岸设计中应在保证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其景观性和亲水性;最后对生态护岸的材料与植物群落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河流生态治理的方法,为生态护岸的构建与河流、洪泛区的治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护岸 景观生态学 亲水性 生态交错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华 肖英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长沙城市森林建设,提出长沙城市森林建设要依据城市整体布局;重视长沙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立长沙城市的绿色廊道体系;重视乡土树种种植改变绿化结构单一现象。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生态学 长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立国 向清成 刘小兰
对城市形态及其动态规律进行定量分析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城市内部形态展开研究,以怀化为案例,从功能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和异质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测度,以期丰富对城市形态研究。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市内部形态 怀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彦伟 卢荣安 姜广辉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持续利喟规划的新尝试。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足及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方法,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规划 可持续性规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阐述了持续发展与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 ,从下述 5个方面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即综合整体性、尺度性 (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重点尺度 )、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 (空间镶嵌稳定性、空间格局评价、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 )、干扰与人类影响 (干扰与适应性、人类的影响 )以及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性。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景观生态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健 濮励杰 彭补拙
采用滁州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滁州市近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2)滁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更趋多样化和平均化;(3)1996~2005年滁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牧草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和耕地、园地、牧草地来进行平衡;(4)1996年~2005年滁州市主城区...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生态学 滁州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伯杰 吕一河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振龙 陶来利
农牧交错带属于生态敏感区,因其生态和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的焦点区域。康平县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边缘。本文用景观生态学指导康平县生态规划,并提出指导其生态建设的建议,试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等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规划 生态建设 康平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圣彦 曹新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思元 李慧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系统的构建方法。提出通过重整边缘区绿色空间内现有资源的布局,连接和整合各个生态要素,包括绿地、水体、交通、文化景观等方面,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网络。强调了空间的曲度形式,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通过生态廊道的形式,与城市内部绿色空间相联系,将自然引入城市。在边缘区内创建具有弹性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发展框架,为城市发展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宣功巧
为了更有效地布局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最大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分析,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绿地斑块规划时,绿地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越大,则生态效益越高;此外,紧凑或圆形的斑块在保护内部资源方面具有最高效率;在进行廊道规划的时候,需特别强调它在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生态廊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为河流保护型、生物保护型、环境防护型和游憩使用型等4种,从而确定不同廊道的宽度和廊道中植被的分布。参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粟维斌 康峰峰 马钦彦 李丰生
漓江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 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枯水期径流量变小、时间延长,由此引发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景区环境污染加重,水质变差,景区美景度和旅游承载力下降.漓江是漓江风景区的核心景观要素,漓江景区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均由漓江水资源环境问题引发.该文依据漓江水文观测资料,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解决其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为漓江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德伟 陈治谏 陈友军 王贺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人类的强烈干扰等原因使其大量丧失,这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它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直接涉足人类课题,其理论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在分析了近30年来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动态,并根据其保护需求和研究趋势,提出了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