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7)
2023(14725)
2022(12932)
2021(12107)
2020(10152)
2019(23158)
2018(22942)
2017(43712)
2016(24207)
2015(26897)
2014(26659)
2013(26431)
2012(24521)
2011(21753)
2010(21604)
2009(19389)
2008(18680)
2007(16054)
2006(13759)
2005(11891)
作者
(70268)
(58739)
(58059)
(55649)
(37543)
(28393)
(26535)
(23055)
(22266)
(20856)
(20276)
(19594)
(18876)
(18443)
(18169)
(18093)
(17757)
(17256)
(16916)
(16679)
(14769)
(14236)
(14081)
(13369)
(13200)
(13098)
(12918)
(12906)
(11737)
(11705)
学科
(90980)
经济(90880)
管理(63357)
(60943)
(48690)
企业(48690)
方法(40538)
数学(34946)
数学方法(34518)
(26791)
(24480)
中国(23644)
地方(22675)
(22116)
业经(20255)
农业(18603)
(15424)
(15286)
理论(15283)
贸易(15276)
环境(14865)
(14746)
(14665)
(14140)
财务(14078)
财务管理(14053)
技术(14023)
企业财务(13307)
(12824)
银行(12769)
机构
大学(330601)
学院(329850)
管理(127045)
(122663)
经济(119763)
研究(115892)
理学(110698)
理学院(109247)
管理学(107133)
管理学院(106546)
中国(83715)
科学(77862)
(71255)
(61136)
(59842)
(55384)
研究所(55377)
业大(54819)
中心(52527)
(51152)
农业(48220)
(46362)
师范(45838)
财经(44631)
北京(44090)
(42813)
(40556)
(39429)
师范大学(37359)
(36523)
基金
项目(237666)
科学(186117)
基金(171602)
研究(168668)
(152121)
国家(150896)
科学基金(128407)
社会(103142)
社会科(97426)
社会科学(97399)
(94960)
基金项目(92868)
自然(87318)
自然科(85226)
自然科学(85203)
自然科学基金(83637)
(80042)
教育(76642)
资助(69269)
编号(68746)
成果(54635)
重点(54163)
(51184)
(50864)
(48923)
课题(47686)
科研(46295)
创新(45699)
计划(45333)
大学(43194)
期刊
(132507)
经济(132507)
研究(93224)
中国(62484)
学报(60352)
(54904)
科学(54514)
管理(43920)
大学(43875)
学学(41392)
(41354)
农业(38068)
教育(37104)
技术(26804)
(25460)
金融(25460)
业经(22412)
经济研究(20736)
财经(20477)
(19800)
资源(18305)
图书(17950)
(17349)
科技(17083)
问题(17057)
(16852)
业大(15910)
理论(15272)
林业(14615)
技术经济(14451)
共检索到47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竞  王浩  
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数量众多,目前采用的多种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刻画景观的结构特征,如何利用数量方法揭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景观格局的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如何有效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和驱动因子的删减的科学问题,在定性分析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分析得到江苏省栅格格式的景观生态类型图,并用FRAGSTATS3.3中计算得到景观指数进行分析,借助粗糙集属性约减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决策因子与属性因子与景观驱动因子和景观综合指数对应起来,并从景观格局指数中选出强指数,构成景观综合指数,作为决策因子,对所选择的19个属性因子作为属性因子,进行删减,结果证明方法有效,删减得到的4个条件属性,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继群  濮励杰  张润森  
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耕地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空间差异。然后运用Moran I指数验证了耕地资源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存在,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8~2008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9.69×104hm2,平均每年减少2.70×104hm2。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和镇江5个地区耕地资源减少最为严重;(2)全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1998~2008年,耕地面积Moran I值由0.400 3增加至0.452 4,呈逐步增强的趋势;(3)人口、经济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卢晓旭  董留群  
基于GIS平台,提取了淮安市主城区城市用地的矢量数据,借助Fragstats3.3软件,计算了主要功能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对城市功能用地景观格局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82年以来,城市功能用地斑块数量增多,斑块面积逐渐增大,面积差异不断缩小,用地斑块空间聚集程度渐渐上升,连通性水平逐步提高,功能用地斑块的形状特征与规整性变化明显;居住用地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特征,斑块面积由小变大,斑块之间距离增大,密度降低,用地斑块的规整性与形态变化较大;工业用地由分散布局逐渐趋向于集中,斑块面积规模由小变大,完整性与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相互连通性明显增强,斑块形态复杂性低;城市公共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焕侠  张小林  李红波  
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缓冲区法、空间叠置分析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不同等级的行政中心驻地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是丰县的景观基质,聚落(城乡建设用地)景观是丰县主要的景观类型。与行政中心的距离越近,人为景观的面积比重就越高,大于各景观类型的现状比重,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吸引特性;相反,自然景观所占比重远远低于现状比重,反映出较明显的空间排斥效应。(2)与镇政府的距离变大,土地利用景观的破碎程度、聚集程度、斑块形状的规则程度均先减弱后增强;与县政府驻地的距离变大,景观的破碎程度呈现"减弱-增强-稳定"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峰  欧名豪  
利用江苏省1996年-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耕地、牧草地明显减少,交通用地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用地结构不断趋于均质化;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用地效率明显提高。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LUCC变化的旅游驱动因子,借助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旅游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旅游驱动力因子,以更好促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亚哲  张小林  吴江国  李红波  
以镇江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按照中心属性值法和面积最大法从现状数据粗化为30m、100m、500m和1 000m栅格和矢量数据的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显示:最大面积值法生成数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大,特别是其它土地,在空间粒度为1 000m时消失,中心属性值法在空间粒度转换中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小,并且是随机的;在聚落景观变化方面,研究区斑块密度、聚集度指数和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升高,说明聚落景观斑块破碎化降低、斑块面积扩大并趋于成片成团、空间分布更为离散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王月容  
基于洞庭湖1987、1996、2008年三期LANDSAT-TM影像及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以钱粮湖单退垸为例,应用GIS技术及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其近20多年来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通过建立转移矩阵及计算转移贡献率,分析了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87-2008年间,湖区景观要素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表现为旱地和园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水田、道路和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面积先减后增;景观格局总体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均匀度增加、破碎度增大、景观形状由简单趋于复杂;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退田还湖工程实施是导致研究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查奇芬  张珍花  王瑛  
本文阐述了人才指数和人才环境指数的编制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才指数和人才环境指数间的相关性,提出通过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状况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健生  王政  张理卿  宋静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是理解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演化关系的基础。本文概述了驱动因子的分类,分析了主导驱动因子的时间尺度效应、空间尺度效应和主题尺度效应,并介绍了驱动因子的相互作用、驱动机制识别、驱动系统自适应等的研究进展。驱动力识别方法正经历从简单定性分析向定量、半定量分析转变的过程,数据获取手段也随着遥感技术等的进步得到快速发展,多学科手段综合是景观格局驱动力研究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驱动力研究的问题导向型特征,目前尚缺乏对某一类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的归纳及跨时空、多尺度对比。对景观格局变化的跨界研究,可以加深对制度、文化等驱动力的驱动机制的理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利用2005年3月份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江苏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数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耕地、城镇用地、水体、自然植被、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景观斑块共57 030万块,总面积为10.18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耕地和城镇用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全省总面积的68.6451%。江苏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不高,且斑块空间形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瑞林  周葆华  刘承良  
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功能,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其良好的自然性,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基于1988、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借助于RS/GIS工具,获取安庆沿江湿地的景观斑块数据,运用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探讨了近20年来安庆沿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安庆沿江湿地以湖泊和滩涂沼泽为主要景观类型;(2)研究期内湿地景观面积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各湿地景观类型间的动态变化较显著,以湖泊的萎缩变化最明显;(3)安庆沿江湿地景观在空间配置上趋于破碎和零散,景观斑块边界的复杂性程度和不规则程度在逐渐下降,形状趋于规整,景观类型结构和数量趋于均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姚  朱凤武  周生路  沈春竹  王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姚  朱凤武  周生路  沈春竹  王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龙  周生路  周兵兵  吕立刚  昌亭  
运用多视角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江苏省1985、1995、2005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定量研究了江苏省24年来区域用地转型规律与驱动力变化。结果表明:11985—2008年间,即前工业化阶段到工业化中后期,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整体经历了"缓慢变化—剧烈变化—缓慢变化"的倒U型转型规律。2农业生产用地和绿色生态用地呈逐步减少趋势,区域用地的粮食生产功能与绿库功能相对重要性降低,而其他主导功能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系统历经了生产、生态与生活用地之间的耦合转型。3转出和转入双重视角下,农业生产用地在三个时期均成为其他用地最主要的来源,而生活用地成为最主要的接受者;绿色生态用地成为其他用地类型的次主要来源,但其和水域生态用地的相互转化调整使得生态用地总量保持稳定。4通过对多种潜在影响土地利用转型的社会经济因子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GDP、工业产值、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对江苏省用地转型贡献作用最大的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