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3)
2023(10853)
2022(9706)
2021(9203)
2020(7585)
2019(17502)
2018(17562)
2017(33659)
2016(18314)
2015(20557)
2014(20375)
2013(20109)
2012(18315)
2011(16396)
2010(16329)
2009(14864)
2008(14342)
2007(12213)
2006(10580)
2005(9185)
作者
(52658)
(43557)
(43176)
(41360)
(27633)
(20936)
(19653)
(17327)
(16577)
(15531)
(15054)
(14520)
(13800)
(13678)
(13454)
(13200)
(13085)
(12936)
(12301)
(12167)
(10896)
(10577)
(10454)
(9855)
(9785)
(9685)
(9607)
(9577)
(8712)
(8609)
学科
(72390)
经济(72315)
管理(53460)
(47689)
(40164)
企业(40164)
方法(33966)
数学(29195)
数学方法(28859)
(18803)
(17983)
中国(17640)
(16420)
业经(15814)
地方(15290)
环境(14847)
理论(12869)
(12786)
农业(12617)
(12546)
贸易(12542)
(12118)
(11465)
(11236)
技术(11028)
(10522)
财务(10464)
财务管理(10446)
教育(10375)
企业财务(9912)
机构
大学(257284)
学院(255968)
管理(103959)
(96511)
经济(94290)
理学(91048)
理学院(89959)
管理学(88321)
管理学院(87884)
研究(85316)
中国(61074)
科学(55735)
(55295)
(42703)
(42203)
(39883)
业大(39833)
研究所(39435)
中心(37839)
(35611)
(35373)
师范(35326)
北京(35031)
财经(34752)
(31605)
(31566)
农业(31170)
(29457)
师范大学(28852)
经济学(27482)
基金
项目(183281)
科学(143800)
研究(133534)
基金(132429)
(115543)
国家(114582)
科学基金(98487)
社会(82407)
社会科(77892)
社会科学(77868)
基金项目(71701)
(71535)
自然(65620)
自然科(64004)
自然科学(63990)
自然科学基金(62817)
教育(60846)
(60502)
编号(54931)
资助(53971)
成果(43591)
重点(40760)
(39585)
(38633)
(37694)
课题(37392)
科研(35018)
创新(35001)
大学(33923)
教育部(33752)
期刊
(104769)
经济(104769)
研究(73110)
中国(43719)
学报(41757)
科学(38857)
管理(36578)
(35671)
大学(31195)
(29654)
教育(29604)
学学(29322)
农业(25549)
技术(21081)
业经(17907)
(17867)
金融(17867)
经济研究(16453)
财经(15880)
图书(14229)
科技(13438)
(13356)
问题(13227)
资源(13198)
理论(13045)
(12740)
实践(12157)
(12157)
技术经济(11750)
现代(11644)
共检索到35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巍巍  王根绪  邓伟  
景观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不同的景观生态过程,与此同时景观格局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研究方法、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目前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保华  谷艳芳  丁圣彦  梁国付  
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及生态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景观格局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在驱动力和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则是案例较多、归纳总结和机制研究相对薄弱。分析了形成当前研究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发展能够反映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归纳农业景观演变的驱动机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机理研究、发展景观格局整体性指标和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相结合研究方法、农业景观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恶化的恢复因子和恢复方法的研究、加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和实施、高效农田景观结构设计机理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治清,王仰麟  
城市景观是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类型,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也深深地刻上了人类影响的烙印。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城市化,未来的景观将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改造。人类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市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更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却是通过城市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区域物质能量流,进而影响区域生态过程,这种城市景观通过空间格局对生态系统特征和过程造成的影响,可以称之为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本文考察了中外学者近年来就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所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包括景观要素与格局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城市动植物群落、气候、水文、土壤等造成的影响。作者通过评述近年来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认为尽管目前对景观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结合尚未完善,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在不同尺度、不同切入点的实证研究,为建立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有机结合提供基础。这些研究的结论及其所揭示的规律将作为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的依据,推动城市和人类-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健生  王政  张理卿  宋静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是理解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演化关系的基础。本文概述了驱动因子的分类,分析了主导驱动因子的时间尺度效应、空间尺度效应和主题尺度效应,并介绍了驱动因子的相互作用、驱动机制识别、驱动系统自适应等的研究进展。驱动力识别方法正经历从简单定性分析向定量、半定量分析转变的过程,数据获取手段也随着遥感技术等的进步得到快速发展,多学科手段综合是景观格局驱动力研究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驱动力研究的问题导向型特征,目前尚缺乏对某一类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的归纳及跨时空、多尺度对比。对景观格局变化的跨界研究,可以加深对制度、文化等驱动力的驱动机制的理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红玉,吕宪国,张世奎  
湿地在流域中处于水陆交错的特殊过渡区域,是地表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在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至今,人类已把天然的湿地景观格局改变为受人类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自然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局地、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湿地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维阳  段学军  
对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系统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内容既涉及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碳效应、交互关系、碳减排的经济损失等基础分析,又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碳流动等应用领域。研究多采用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情景分析、模型模拟、投入产出和碳足迹等定量方法,与定性研究相得益彰。研究内容呈现多层次性,理论不断深化,方法趋于多类型综合化,视角逐步向微观层面转向。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完善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进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的研究模式和框架;扩展研究尺度,填补研究空白和薄弱之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文伟  刘彤  丁丽霞  温国胜  张万荣  钟泰林  
空间异质性是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界研究的焦点。从空间异质性概念、空间结构特征与尺度关系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指明了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影响与反馈研究应重视景观内在的生态流作用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将异质性理论运用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参4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俞孔坚  姜芊孜  王志芳  李明翰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陂塘等小型半自然、人工水体正在大量消失。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陂塘的相关定义、陂塘景观特征及其测度,指出陂塘景观是人们在农耕过程、土地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水土资源,应对外部水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水适应性景观"。陂塘景观具有雨洪滞蓄、旱涝调节、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陂塘景观应对的问题不同,景观特征有所差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从农业时代的水利乡土景观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破坏,再走向生态自觉下的多功能生态景观;变化趋势也说明了陂塘景观在上述多种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潜力。陂塘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应当建立在对陂塘景观的综合评价的基础之上。最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娟丽  杨庆媛  张忠训  苏康传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农业景观更是新时代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欧美学术界就对农业景观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我国对农业景观的广泛研究则始于1980年代。文章沿着"核心理论提炼—关键问题剖析—研究趋势展望"的思路,从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科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农业景观演变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着重系统梳理了农业景观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了农业景观和景观农业概念的异同,并从农业景观分类、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效应、农业景观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4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农业景观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即深化山区农业景观塑造及农耕文明传承策略研究、深化国家战略和制度政策对农业景观演化及农耕文明传承的影响机制研究、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于农业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注重国情特点兼顾他山之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薇  姚崇怀  
武汉科技新城位于武汉市东部,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今后的发展对于武汉市甚至湖北省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武汉科技新城的现状情况,在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该地区进行适时适度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用景观格局原理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通过保护其生态基础设施,以尽量小的代价实现科技新城的发展,满足人类活动的用地要求,从最大程度上保护研究区的生态功能和山水格局。通过对武汉科技新城进行实地调查,以及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原理、方法,对武汉科技新城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振林  石培礼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其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过程和特定高山环境下的地理特征格局的适应结果。一方面,树木通过自身生理生态学上的调整对高山极端环境进行适应。一方面,高山特定地理环境特征对树线的景观格局进行影响,因而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研究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运用3S技术,可以将高山树线交错带研究中的树线景观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结合在一起,并验证在其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地理特征和人为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景观生态学自诞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进展,然而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有关概念和方法,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开展耦合研究的必要性,进而总结了耦合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以一定区域为依托和一定目标为导向进行土地单元或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通过土地评价和模型集成将小尺度观测研究和大尺度空间动态模拟相结合,在实现区域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耦合模型系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哲  潘会堂  
园林植物不仅有利于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植物景观的评价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概述了近年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评价法(SBE),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PPI),审美评价测量法(BIB-LCJ)和语义分析法(SD)的评价特点及其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5种评价方法适用的绿地类型,指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前景及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艺惠  陈田  王云才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随着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点状斑块向区域性文脉整体保护认识的转变,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概念与内涵阐释入手,对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景观的变化、景观的保护三大方面,其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及相应的保护调控措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