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2)
- 2023(4593)
- 2022(3877)
- 2021(3690)
- 2020(2977)
- 2019(6491)
- 2018(6608)
- 2017(12070)
- 2016(6292)
- 2015(6991)
- 2014(6874)
- 2013(6792)
- 2012(6102)
- 2011(5535)
- 2010(5754)
- 2009(5340)
- 2008(5040)
- 2007(4300)
- 2006(3866)
- 2005(3640)
- 学科
- 济(22383)
- 经济(22373)
- 管理(19032)
- 业(16493)
- 企(9757)
- 企业(9757)
- 环境(8381)
- 方法(8359)
- 学(7160)
- 中国(6988)
- 数学(6933)
- 农(6896)
- 数学方法(6816)
- 服务(6417)
- 生态(5725)
- 工作(5642)
- 业经(5218)
- 服务业(4988)
- 地方(4975)
- 划(4904)
- 制(4902)
- 贸(4760)
- 贸易(4756)
- 易(4654)
- 农业(4596)
- 银(4590)
- 银行(4581)
- 行(4449)
- 资源(4378)
- 和(4369)
- 机构
- 学院(86687)
- 大学(86686)
- 管理(32292)
- 济(32049)
- 研究(31985)
- 经济(31080)
- 理学(27357)
- 理学院(26982)
- 管理学(26279)
- 管理学院(26125)
- 中国(24759)
- 科学(21340)
- 京(19912)
- 所(16240)
- 中心(15319)
- 研究所(14897)
- 财(14198)
- 农(14191)
- 江(13401)
- 业大(13372)
- 北京(13079)
- 范(12894)
- 师范(12728)
- 院(12481)
- 财经(11172)
- 州(11140)
- 农业(10930)
- 师范大学(10310)
- 经(10114)
- 技术(9997)
- 基金
- 项目(62648)
- 科学(49026)
- 研究(45634)
- 基金(44705)
- 家(39944)
- 国家(39652)
- 科学基金(33503)
- 社会(28270)
- 社会科(26676)
- 社会科学(26669)
- 省(24298)
- 基金项目(23585)
- 自然(21921)
- 自然科(21304)
- 自然科学(21301)
- 划(20972)
- 自然科学基金(20888)
- 教育(19745)
- 编号(18714)
- 资助(17939)
- 成果(15057)
- 重点(14603)
- 发(14053)
- 课题(12718)
- 部(12634)
- 创(12454)
- 国家社会(11845)
- 科研(11785)
- 创新(11688)
- 计划(11616)
共检索到13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邴振华 高峻
生态系统服务已经是一个较为全面和成熟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以经济和货币价值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但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等问题没有在现有的研究中得到解答。"景观服务"是基于景观作为空间人类-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传递系统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促使景观变化、多功能化带来的附加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参与式制图是目前景观服务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景观服务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给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学者对景观服务研究的关注度较低,借鉴相关学者对参与式景观服务评估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具体案例地的景观服务指标体系,将成为景观多功能性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的新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汉初 孙中瑞 吴佳雨 虞虎 杨显明 周道静
景观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体现,对于人类健康和福祉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也是基于自然旅游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前置条件。景观美学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公认的难题,目前尽管诸如国家公园等一些景观规划和决策都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国内研究仍缺乏关于区域尺度的景观美学价值评价。论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从景观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独特性3个维度,尝试从区域尺度评估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结果显示: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处于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等级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2%、20.2%、32.4%、21.4%和13.8%。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藏东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峰区域以及藏北羌塘高原区域;低值区除集中分布于那曲—阿里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干旱荒漠以外,还广泛分散分布于中部的东部地区。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对西藏自然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程度逐次降低。西藏4个国家公园备选地中,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冈仁波齐和羌塘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空间景观价值评估以及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景观规划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付永虎 马星吉 刘俊青 胡晗
基于连云港2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应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定量分析了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了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的态势;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伯杰 吕一河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菊阳 祁承经 冯贵祥 朱颖芳 张娟 胥雯 徐程扬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支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服务,这就是生态系统服务(ES)。学者对它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尽管ES对人类如此重要,但是,自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展40年来,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仍然呈下降劣势,人类世的压力已经危及全球环境且处于突发巨变的危险中。在现代经济学框架中,ES被列入资本的概念内,包括自然资本、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必须与其它3类资本结合才能产生"流量",以提供给人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分类被区分为:供应服务、调节服务、社会(或文化)服务及支持服务,上述4类资本和4类服务构成了生态系统服务学的核心。本研究在理念上体现了生态与经济、自然资本与货币以及自然与人类3方面的整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海兰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经济学等的研究热点与重点,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内涵、分类及价值评估方法等均存在争论。文章在对国内外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价值分类和基于需求与人类福祉分类等不同分类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评估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出今后应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与价值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分类 价值评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 ,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 ,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 ,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 ...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资本 价值评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高地 林智钦
基于国内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中在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实践取得的成效,提出需要进一步发展突破的空间,包括进一步确定核算范围、建立统一规范的理论框架,发展可操作性强的核算方法、建立可复制的统计模型。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资产和服务 评估核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华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伦来 丁焱燕 朱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我国矿产资源型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受到矿产资源开发的严重威胁正在不断恶化,建立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调控与可持续管理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文章对矿产资源型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思想渊源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此作为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矿产资源统筹协调发展的切入点。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瑜 陈超 胡振琪
针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在系统化、层次化总结不够的问题,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进展、前景与难点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多采用参数借用评估模型,原因在于该类评估模型具有数据精度限制和模型简单易用的特点;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主导因素的研究趋于具体化,而县域小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成为研究趋势;就时空差异性和生态系统异质性的表征状况而言,遥感定量测量模型更适用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晨 李国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议题。生态系统服务既具有直接、间接、选择价值等使用价值,也具有遗赠价值、存在价值等非使用价值。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评估法、显示偏好法和状态偏好法,状态偏好法中条件价值法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条件价值法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这一公共物品的假想市场,评估受访者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的分布规律,得到生态系统服务总经济价值,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价值评估工具。但在应用中仍存在问卷设计偏误、假设偏误、策略性偏误和嵌入偏误四类偏误。应用条件价值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进而奠定生态补偿的价值基础,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秀波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君虎 王焕炯 王红丽 陈春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很多研究对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有效地增强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人类福祉关系的认识。但其中一些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较多,对生态补偿等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作用有限。因此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为客观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框架的优点,总结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评估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尺度及利益相关者问题。该理论框架要求以人类的支付意愿(Wish To Pay,WTP)为基本原则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估价,并将各项服务的具体价值分配到不同尺度的利益相关者。这可以增强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为生态补偿标准及对象的确定提供指导性帮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丽娜 杨国福 李嘉欣 张梦娴 徐斌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相互关系,是制定针对性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以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为人类提供了多类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其生态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以杭嘉湖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学统计数据,采用InVEST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评估并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2000~2020年,杭嘉湖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以东南部的高值区为核心向外依次扩散,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聚集性向分散性转变。(2)2000、2010和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028 6、0.027 7和0.026 6,研究区整体从中等风险等级转入较低风险等级,研究区生态风险状况有所改善,高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呈片状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及北部。(3)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景观生态风险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负向相关,即景观生态风险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互馈效应,负向影响与关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能为制定降低区域生态风险、增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稳定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