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9)
2023(8717)
2022(7286)
2021(6635)
2020(5480)
2019(11773)
2018(11229)
2017(21165)
2016(11454)
2015(12381)
2014(11762)
2013(11337)
2012(10691)
2011(9235)
2010(9020)
2009(8107)
2008(7633)
2007(6795)
2006(5677)
2005(4993)
作者
(34932)
(28980)
(28780)
(27152)
(18439)
(14177)
(12958)
(11328)
(11245)
(10075)
(9966)
(9720)
(9399)
(9135)
(9025)
(8976)
(8973)
(8732)
(8353)
(8330)
(7441)
(7087)
(6757)
(6733)
(6643)
(6412)
(6308)
(6301)
(5986)
(5886)
学科
(41674)
经济(41613)
管理(30079)
(27775)
(21913)
企业(21913)
方法(19566)
数学(16527)
数学方法(16357)
(12916)
(12556)
中国(11842)
(10778)
业经(10387)
(9504)
贸易(9502)
(9256)
农业(8981)
地方(8572)
(7653)
环境(7452)
产业(6959)
理论(6629)
技术(6333)
(6263)
(6159)
财务(6155)
财务管理(6136)
(6105)
(6032)
机构
大学(158990)
学院(158620)
(62134)
经济(60946)
管理(57831)
研究(57255)
理学(51109)
理学院(50444)
管理学(49322)
管理学院(49063)
中国(41118)
科学(38599)
(36298)
(33444)
(30031)
业大(29994)
农业(29253)
研究所(27830)
(27795)
中心(25523)
(22959)
财经(22427)
(21087)
(20804)
(20635)
北京(20514)
师范(20418)
农业大学(19748)
经济学(19151)
(17998)
基金
项目(116772)
科学(91250)
基金(85870)
(78958)
国家(78272)
研究(77689)
科学基金(65641)
社会(51039)
社会科(48404)
社会科学(48389)
基金项目(45986)
(45663)
自然(44901)
自然科(43858)
自然科学(43841)
自然科学基金(43103)
(39505)
教育(35162)
资助(33972)
编号(29113)
重点(26760)
(24967)
(24953)
(24590)
计划(23814)
科研(23345)
创新(22907)
成果(21910)
国家社会(21785)
大学(20843)
期刊
(64501)
经济(64501)
研究(42940)
学报(34966)
(31839)
中国(30104)
科学(29522)
大学(25469)
学学(24495)
农业(21814)
(20087)
管理(19611)
教育(14634)
(11959)
金融(11959)
经济研究(11891)
(11888)
业经(11348)
财经(10873)
业大(10149)
技术(9986)
(9510)
(9297)
问题(8592)
农业大学(8561)
科技(8298)
商业(7719)
资源(7298)
(7071)
林业(6865)
共检索到224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向秋霜  
居民对景观文化价值补偿的认知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内容。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居民景观文化价值补偿认知结构方程模型,以湖南省西部的芙蓉镇和边城镇两个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镇为案例地,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的景观价值感知中存在地方依赖和认同,它们是文化补偿认知的重要驱动因素;②居民文化补偿意识的形成需要文化补偿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支撑;③不同年龄、职业、月收入和居住地子群体居民文化补偿认知存在差异,但月收入和居住地群组中存在文化补偿认知差异不显著的子群。研究结论丰富了文化遗产保护价值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也有利于文化补偿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实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军辉  李同昇  徐冬平  
民族文化补偿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调节民族文化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而居民认知则是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的重要依据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依据与村寨民族文化的关系将受访居民分为局内人与局外人,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信息,进而探究居民民族文化补偿认知在不同区域间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完全遵从"核心—边缘"规律;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是文化距离、利益关系、旅游干扰强度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对民族旅游村寨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龚鹏  张绿水  古新仁  
【目的】原风景是指人在幼年时期到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以往在植物景观感知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原风景层面。本文旨在探讨原风景类型的不同对城市植物景观感知所产生的影响,为当下城镇化建设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原风景类型人群分为城市类型、城乡结合部类型、乡村类型。调查在以北亚热带绿化区植物景观为代表的南昌城市里进行。采用标准化问卷形式,分别让来自南方地区的120名大学生在5处城市植物景观环境实地中对植物景观的6类感知类型中的22种感知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对不同原风景类型人群间的感知评价结果进行偏好均值比较、因子间方差分析和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辽吉  
生态体验景观属性是景观行动者—网络空间过程的表现,是生态体验过程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文章以辽宁丹东的乡镇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生态体验景观中乡镇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及产业发展等网络行动者属性的结构关系。在模型验证过程中,运用SPSS11.0及AMOS6.0软件测试景观网络行动者的结构关系模型及相互作用的路径系数;拟合度检验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雨  王长松  
京杭运河城市景观是体现运河遗产价值的重要载体。基于网络用户共享照片和评论数据,梳理运河沿线各城市景观的类型,比较景观的多样性、吸引度和体验性差异。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运河沿线的运河景观包括8个类别,各类别在运河沿线各城市间的分布数量不均。(2)总体来看,有14个城市运河景观同时具有高多样性指数和吸引度指数;其余6个城市,淮安和苏州运河景观多样性指数低而吸引度指数高;廊坊、沧州、德州和镇江运河景观多样性指数高、吸引度指数低。(3)计算分析运河沿线各城市、各河段景观的评论文本内容的相似性,可得LSA数值较低,表明运河景观感知和体验存在普遍差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乌铁红  韩秋晨  
家是物质的,也是想象的。在惯常环境下的"地理想象"与非惯常环境中的"景观感知",共同构筑了旅游者对"家"的营建过程。在机械化、流程化重复的日常生活中,旅游者会在"寻家"的驱动下对"非惯常环境"进行地理想象而"离家",产生旅游流动的实践活动。到达期望的非惯常环境后,旅游者通过对景观的真实感知,丰富着对"家"的理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风华  程丽萍  傅学庆  李仁杰  
定量计算旅游者对景观的感知度是旅游和地理学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引入认知地图和地图综合思想,利用景观语义特征点进行景观抽象和表达,提出了基于栅格结构的景观感知计算方法,用于定量描述旅游者对景观个体或景观系统的感知特征。栅格结构使计算结果能够表达任意位置的景观感知,准确描述感知的空间格局。清西陵案例研究从模型数据需求、适应的景观类型和应用视角等方面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准确描述旅游景观感知强度及其空间格局,并能基于观光线路分析重要观景点的景观语义内涵,进而辅助设计师开展景观设计和线路规划,为旅游景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凡  傅伟聪  洪邵平  董建文  王敏华  
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创新性地从景观感知以及地方依恋的视角出发,构建游憩者景观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三者的影响关系模型,选取福州市四个城市山地公园(乌山公园、金鸡山公园、于山公园以及金牛山公园)为案例研究样地,收集有效问卷40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者景观感知可划分为景观自然性感知、景观庇护性感知、景观空间性感知、景观文化性感知以及景观视野性感知五个维度;(2)景观感知能够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而景观感知维度中对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文化性感知(0.656)、景观庇护性感知(0.392)、景观空间性感知(0.377)、景观视野性感知(0.273)、景观自然性感知(0.224);(3)地方依恋的二维度均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地方依赖的效能大于地方认同。据此,通过解析游憩者的景观感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体验的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憩者对公园的地方依恋情感,进而激发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憩者提供高品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意峰  徐曼玉  赵欣  
从旅游地居民视角出发,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化原真性是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依赖间接产生。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有利于建构居民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意峰  徐曼玉  赵欣  
从旅游地居民视角出发,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化原真性是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依赖间接产生。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有利于建构居民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舒涵  王长松  
运河遗产空间蕴含丰富景观资源,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基于景观的地方意象,其中,声音景观作为感知地方与空间的关键路径,对于遗产保护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了运河遗产空间内感知主体对于声音景观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研究发现:(1)从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结构来看,位于不同街区位置的空间类型与声音景观的感知和偏好直接相关,越靠近运河河道,感知主体的积极情感相对越强烈,京杭运河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音景观提供了相对积极的感知空间。(2)环境功能一定程度影响了感知主体对该地声音景观类型的心理预期,从而决定了对声音元素的情感偏好。在同一街区的不同地点,感知主体受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影响,对不同声音景观元素的感知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3)不同声音类型对感知主体情感偏好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运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应重视对于声音景观的建设和维护,为运河遗产空间内历史街区的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玉华  章明  
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4,2009和2012年4期TM遥感影像,研究近10年来重庆两江新区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期间,两江新区呈现出以水田、旱地景观类型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景观分布集中;研究时段内,该区域水田、旱地面积急剧下降,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快速增加;2城镇村及工矿用单一动态度绝对值最大,2009—2012年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值显著增加,且在2009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由慢速变化型转换为快速变化型;3景观尺度指数在2004年变化趋势均出现转折,在2009—2012年间各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贤  张智光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禹慷   冶建明  
厘清草原景观感知、游客满意度、游客涉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推进草原旅游可持续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旷奥理论,构建景观感知、游客满意度、环境责任行为和游客涉入的中介调节模型。选取喀纳斯草原为案例地,利用375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旷性感知和奥性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显著作用;2)游客满意度在旷性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奥性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游客涉入正向调节旷奥景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由此可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客对草原的满意感受,进而激发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景观感知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草原景区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安禧  郭英之  李海军  姜红  
深刻揭示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形成机制对当地旅游业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从浙江省乌镇收集的458份有效问卷,实证考察了旅游地居民积极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对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探讨了生活质量的中介作用和社区依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质量是较积极和消极旅游影响感知更近端的支持旅游开发的前因变量;生活质量部分中介积极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旅游开发的关系,以直接影响为衡量依据会低估积极旅游影响感知对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社区依恋正向调节消极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旅游开发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为科学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