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1)
- 2023(10645)
- 2022(8983)
- 2021(8101)
- 2020(6459)
- 2019(14659)
- 2018(14393)
- 2017(27783)
- 2016(14454)
- 2015(15624)
- 2014(15615)
- 2013(15719)
- 2012(15196)
- 2011(14163)
- 2010(14695)
- 2009(13655)
- 2008(13009)
- 2007(11752)
- 2006(10962)
- 2005(10317)
- 学科
- 济(83801)
- 经济(83740)
- 管理(35753)
- 业(32489)
- 地方(27439)
- 中国(24031)
- 方法(21930)
- 企(20759)
- 企业(20759)
- 农(20270)
- 数学(18123)
- 数学方法(18010)
- 业经(17437)
- 地方经济(16255)
- 学(14584)
- 农业(14360)
- 财(13483)
- 制(13182)
- 发(12648)
- 融(12174)
- 金融(12173)
- 贸(11935)
- 贸易(11922)
- 环境(11632)
- 银(11504)
- 银行(11495)
- 易(11365)
- 行(11362)
- 产业(9551)
- 理论(9381)
- 机构
- 学院(210607)
- 大学(207753)
- 济(96967)
- 经济(94901)
- 研究(81621)
- 管理(75870)
- 理学(62927)
- 理学院(62081)
- 中国(62043)
- 管理学(61323)
- 管理学院(60879)
- 科学(46996)
- 京(45690)
- 财(44085)
- 所(41526)
- 研究所(37026)
- 中心(35822)
- 江(33598)
- 财经(33174)
- 范(31618)
- 农(31420)
- 师范(31358)
- 经济学(30720)
- 北京(30106)
- 经(29859)
- 院(29344)
- 州(27538)
- 经济学院(27197)
- 业大(25456)
- 师范大学(25306)
- 基金
- 项目(130825)
- 科学(102496)
- 研究(100471)
- 基金(92554)
- 家(79804)
- 国家(79101)
- 科学基金(66795)
- 社会(66186)
- 社会科(62706)
- 社会科学(62691)
- 省(51474)
- 基金项目(48705)
- 教育(43206)
- 划(42336)
- 编号(41049)
- 自然(38307)
- 资助(37364)
- 自然科(37321)
- 自然科学(37315)
- 自然科学基金(36624)
- 发(36108)
- 成果(34326)
- 发展(29964)
- 重点(29664)
- 展(29501)
- 课题(29058)
- 国家社会(27984)
- 部(27856)
- 创(26289)
- 性(24785)
- 期刊
- 济(126566)
- 经济(126566)
- 研究(71573)
- 中国(47762)
- 财(31797)
- 农(30506)
- 管理(28998)
- 科学(27786)
- 学报(27438)
- 融(22580)
- 金融(22580)
- 教育(21836)
- 经济研究(21327)
- 大学(21319)
- 农业(20874)
- 业经(19993)
- 学学(19766)
- 技术(18156)
- 财经(16951)
- 问题(16005)
- 经(14922)
- 图书(14895)
- 贸(12421)
- 世界(11739)
- 书馆(11248)
- 图书馆(11248)
- 国际(11181)
- 技术经济(11165)
- 商业(10964)
- 业(10365)
共检索到349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瑞明 李林 亢延锟 赵勇
旅游经济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绿色”驱动力,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常常通过“景点评选”来向外界展示地区的风景名胜。这些评选活动是否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首次利用2002—2015年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景点评选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区景点被评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并未显著带动旅游经济指标的提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选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想效果,是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生延超 李倩 许玲玲
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供给水平,是实现旅游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9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法律制度建设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旅游法》出台对人均旅游收入和人均旅游次数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人均旅游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法治环境较好、腐败程度较低的城市更显著,对人均旅游次数的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法治环境较好、腐败程度较低的城市更显著。文章通过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法律制度建设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是调整旅游业整体供给水平。具体表现为:《旅游法》出台通过保障劳动者各项权益,吸纳要素形成劳动力的规模效应;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的聚集效应;赋予地方政府旅游发展规划权,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但总的来看,《旅游法》出台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重在增加人均旅游次数而非提升人均旅游收入,表明法制建设主要是通过刺激需求端,优化供给端,形成供给端和需求端响应机制进而推动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文章为更好地运用法律制度实现“依法治旅”和“依法兴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
旅游法 供给水平 双重差分 旅游经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明生
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告诉我们,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是源于供给就是源于需求,或二者兼而有之。从亚当.斯密到后凯恩斯主义,在如何解决供给与需求的问题上,各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要走出一条稳定和谐的和平崛起之路,必须要精心协调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关键词:
供给 需求 市场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芳 赵筱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旅行过程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了新的诉求,本文在分析乡村社区旅游公共服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乡村社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旅游产业链以市场化供给模式和政府激励性规制手段,来完善乡村社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力宏
在我国这样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再是政府直接去干预经济,而是政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本文从政府因素的角度对"浙江现象"进行了解读。文章指出,浙江各级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制度供给 经济发展 浙江现象 政府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海鸣 马嘉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新型的城市景观成为了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面。城市景观的开发和发展是城市旅游各方面提升的基础。本文从城市景观和城市旅游业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进而具体分析城市景观是如何在各个方面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的,最后文章给出提高建设新型城市景观的几点策略以更好的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城市旅游业 城市景观 相互影响 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丽娜
为分析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消费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发现虽然同样是地区经济溢出效应,但是不同地方的经济溢出效应不同。为此,本文提出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消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李佳佳
在分析我国省域间经济联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分析了省级政府公共品竞争性供给对地区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对省域间经济联系呈现出了倒U型的影响路径;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其供给公共品的外部性上,正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有利于加强省域间的经济联系,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等负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不利于加强省域间的经济联系。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隔阂,实现生产要素在省域间的自由流动;构建省域间政府公共品供给竞争的良性机制;优化市场机制,完善整体市场环境,为省域间加强经济联系提供保障。
关键词:
公共品竞争性供给 地区经济联系 外部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蓉
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点是旅游业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为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运行机制、开发机制、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可持续发展 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安传艳
基于节假日景区游客过多、传统景点门票价格较高以及游客更加注重追求休闲舒适的旅游环境等现实状况,一种由传统景点旅游衍生的新兴旅游方式——无景点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无景点旅游因具有休闲性、选择开放性、大众普及性的特点,而深受资深旅客喜爱。目前,乡村旅游市场环境已初步形成,我国各省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且乡村旅游市场投入在旅游开发总投入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诸多弊端,如缺少地方乡村特色,商业化色彩明显;基础设施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品牌意识;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经营格局杂而乱等。为使乡村旅游能够更长远的发展,文章提出挖掘传统地域特色,开发本土乡村文化;统筹规划...
关键词:
无景点 乡村旅游 特点 现状 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张科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行路径。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以及“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拥有大量优质旅游资源。理论上,通过挖掘利用其自然生态、文化民俗和山川美景等本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硬实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娜 万金城 程振强
基于中国2000—2018年地市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红色文化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着重剖析旅游业在其中的渠道性作用。一般情况下红色文化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有限,但当其形成集聚优势或比较优势时,这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当将旅游业的渠道作用分离出来后发现,红色文化资源之所以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是因为其在旅游吸引上普遍存在"引流不引财"的问题。当红色文化资源形成集聚优势或比较优势后,才能产生"引流又引财"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红色文化资源如果能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并予以良好的文化制度环境支撑,则有望提升自身旅游吸引力并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结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提供了经验性证据,并为各地因地制宜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旅游吸引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指导。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旅游 经济发展 文旅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懿 刘小迪 时蓓蓓
旅游业能够通过创造外汇、提高税收、带动投资、刺激消费等手段,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如果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过高,会造成经济发展滞后、支柱产业单一、外部经济依赖、产业结构空心、发展风险隐蔽等问题。因此,对于旅游依赖型地区而言,应该正视旅游产业功能、认清旅游产业地位、优化区域旅游定位,并制定一系列关于征收旅游税、控制生产要素流动和创新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的相关政策,实现旅游反哺其他产业和适度地产业多元化,并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危机管理。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旅游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水平 林杰
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程度具有高度关联性。文章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江西省11个地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发展与旅游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旅游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2)经济发展对旅游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对旅游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增长速度更为显著;(3)经济发展对旅游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经济差异的影响大于相对地理位置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