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3)
2023(9382)
2022(7908)
2021(7226)
2020(5697)
2019(12813)
2018(12616)
2017(23068)
2016(12848)
2015(14234)
2014(14081)
2013(14229)
2012(13943)
2011(12819)
2010(13018)
2009(11861)
2008(11651)
2007(10557)
2006(9722)
2005(9207)
作者
(42205)
(35481)
(35097)
(33095)
(22555)
(17416)
(15840)
(13677)
(13669)
(12887)
(12344)
(11947)
(11823)
(11611)
(11379)
(10943)
(10625)
(10526)
(10304)
(10227)
(9169)
(9127)
(8782)
(8102)
(8053)
(7992)
(7954)
(7814)
(7449)
(7310)
学科
(58055)
经济(57990)
(29646)
管理(28603)
地方(21587)
(20574)
企业(20574)
中国(19390)
(18384)
方法(16358)
(15098)
业经(14002)
数学(13732)
数学方法(13527)
农业(12952)
地方经济(12047)
(10894)
贸易(10882)
(10735)
(10727)
(10643)
金融(10641)
(10416)
(10144)
(9943)
银行(9888)
环境(9746)
(9714)
(8353)
技术(8102)
机构
学院(187471)
大学(184928)
研究(79323)
(72617)
经济(70919)
管理(60333)
中国(58090)
科学(53118)
理学(49906)
理学院(49097)
管理学(47951)
管理学院(47625)
(44043)
(43319)
(43038)
研究所(40166)
中心(34234)
农业(34211)
业大(33271)
(32728)
(30680)
(29457)
北京(28480)
(28475)
(27524)
师范(27105)
(25423)
科学院(25048)
财经(24565)
技术(23025)
基金
项目(123794)
科学(93758)
研究(85691)
基金(84980)
(78618)
国家(77948)
科学基金(62543)
社会(51039)
(50781)
社会科(48092)
社会科学(48080)
基金项目(44406)
(43194)
自然(41745)
自然科(40646)
自然科学(40633)
自然科学基金(39872)
教育(38071)
资助(35471)
(33863)
编号(33698)
重点(29778)
成果(28027)
课题(26311)
发展(26053)
(25600)
计划(25488)
(25302)
(25119)
科技(24164)
期刊
(92552)
经济(92552)
研究(59459)
中国(45319)
(41711)
学报(39704)
科学(34190)
大学(28976)
农业(28864)
学学(27482)
管理(24161)
教育(23424)
(23182)
(19968)
金融(19968)
业经(16429)
(15561)
技术(15292)
经济研究(14709)
问题(11961)
财经(11899)
业大(11415)
林业(11040)
科技(10545)
(10302)
(10302)
资源(9760)
世界(9704)
(9510)
国际(9294)
共检索到306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华  张弘  李文良  赵虹  张汝国  于连松  
为寻找形态鉴定之外的方法进行活体云南松和思茅松的区分,对生长于云南省景东山区的云南松、思茅松活体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加以检测.结果表明,思茅松挥发物中含有1%左右的长叶松烯而云南松挥发物中未发现该成分;云南松和思茅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成分为主,其中β-蒎烯相对含量(云南松14.44%,思茅松41.68%)均高于α-蒎烯(云南松3.68%,思茅松9.72%),与云南松松脂和思茅松脂松节油中的含量相反.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中均检测到约10%的苯系物对繖花烃,云南松挥发物中还检出其少量异构体邻繖花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彭璐  严善春  廖月枝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梢象尤其对0.4和0.8mol/L浓度下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反应较强。"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表明,除β--月桂烯无明显定向作用、反--柠檬烯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外,其他6种挥发物对松梢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引作用。反--柠檬烯在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东山  贾婕  陈虎  颜培栋  徐荣勋  杨柳琴  杨章旗  
【目的】掌握横坑切梢小蠹危害与细叶云南松应激响应规律,探讨其与抗性有关的代谢挥发物关系,以期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以广西乐业县雅长林场不同危害程度细叶云南松嫩梢为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细叶云南松诱导抗性挥发物质。SPME萃取优化条件为:在75℃固相萃取仪上平衡15 min,用75μm萃取头(DVB/CAR/PDMS)萃取15 min。【结果】重度危害检测出最多挥发组分,主要为萜烯类、醇类。细叶云南松主要代谢挥发产物与其受危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受害程度的增加,α-蒎烯、3-蒈烯、β-石竹烯、β-毕澄茄烯的含量随之增加,β-蒎烯含量逐渐减少,且仅对照含有少量长叶烯成分。重度危害类型中β-蒎烯含量最低仅为对照的47.85%,而3-蒈烯升高幅度最大,高于对照62.83%。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含氧衍生物总量随受害程度增加而增加,表明含氧化合物增多其抗虫性减弱。【结论】3-蒈烯、β-蒎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和β-毕澄茄烯含量差异是导致细叶云南松诱导横坑切梢小蠹虫抗性的主要原因。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适用于松针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为细叶云南松小蠹诱导抗性物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小洋  冯永忠  王得祥  吕迪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油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建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和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7月上、中、下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连续3d在08:30,10:00,11:30,13:00,14:30,16:00和17:30,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松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鉴定,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同时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分析油松总挥发物(TVOC)含量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油松挥发物成分包...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原晓龙  王毅  罗婷  李云琴  毕玮  陈伟  李江  
【目的】比较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和云南松P. yunnanensis转录组中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密码子实现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 W 1.4.2软件分析思茅松不同组织和云南松转录组密码子碱基组成,同时统计和计算其他相关参数,推断其最优密码子并将其与其他物种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云南松和思茅松根转录组密码子的碱基组成方面,云南松为GC12(0.50)> GC3s(0.47),思茅松根为GC12(0.51)> GC3s(0.32);在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碱基组成方面,高产脂树皮为GC12(0.49)> GC3s(0.45),低产脂树皮为GC12(0.50)> GC3s(0.41),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密码子在第3位上均偏好以AU结尾;它们的CAI值相较于被子植物均较低,这些均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均较弱;且其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分析说明它们的使用模式均主要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显示云南松和思茅松根的最优密码子差异较小。通过对思茅松、拟南芥、构巢曲霉、酵母、毛果杨和云南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思茅松与云南松转录组的密码子偏好性极为相似,与构巢曲霉和拟南芥的相对接近,说明构巢曲霉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思茅松基因的异源表达。【结论】思茅松和云南松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性以选择影响为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巢曲霉是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的最佳表达受体。该结论为今后开展思茅松转基因育种、特定基因的异源表达和生物合成中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丽  李元禄  
通过对云南松和思茅松的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进行探索,结果发现了磺化处理思茅松木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_2SO_3用量为18%,最高温度为150℃,液比6:1,保温时间40min,然后应用YG01盘磨机进行机械后处理.同时发现SCMP的得率和光学性能接近SGW,强度性质接近CP.并发现由于云南松与思茅松原料本身的差异造成SCMP的强度也有差别,以上充分说明了SCMP能扩大MP的使用范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立军  李新岗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是我国松属(Pinus)针叶树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属寡食性害虫,在我国北方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ebulaeformis)(李宽胜,1992;李新岗,2002)。此虫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幼虫在5—6月份钻蛀球果及新梢,致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俊康  陈虎  谭健晖  罗群凤  汪挺  杨章旗  
【目的】研究马尾松幼苗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其在外源信号物质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为松针挥发性物质在抗病虫害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抗病虫害马尾松的选育工作具有参考意义。【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6种信号物质对马尾松幼苗进行喷施,摘取处理后的马尾松针叶,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处理下松针挥发物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总共分析和鉴定出22种挥发物组分,其中单萜6种,倍半萜12种,醇类2种和酯类2种。浓度较高的赤霉素(GA)和水杨酸(SA)处理后,单萜和α-蒎烯相对含量有所上升。不同浓度乙烯(ET)处理后,单萜和α-蒎烯相对含量均降低,但它们的变化程度不大。过氧化氢(H_2O_2)在较低的处理浓度下,单萜和α-蒎烯相对含量降低明显。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处理后,单萜和α-蒎烯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外源信号物质处理后,可以改变松针中单萜和α-蒎烯的相对含量,但是α-蒎烯和单萜的相对含量的关系不变。【结论】外源信号物质处理可以引起松针中各挥发物组分的变化,挥发物组分变化与外源信号物质的种类及浓度有关。可以通过外源信号物质的作用,调节松针挥发物组成以达到抗病虫害的目的,进而减缓长期药物喷施带来的环境污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刘英胜  王琪  程红  张健  迟德富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μL.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著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苏芳  张真  孔祥波  王鸿斌  蔡道雄  陶怡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S-α-蒎烯、R-α-蒎烯、月桂烯、R-β-蒎烯、S-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刘拉平  马养民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秀华  李传荣  许景伟  胡丁猛  王超  
【目的】元宝枫、雪松是华北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典型代表,研究其挥发物释放规律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树种合理配置,科学指导绿地游憩林建设,创造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地环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SPME-GC-MS),选择生长健康的多年生元宝枫、雪松植株,摘取当年生向阳叶片与枝叶,在7月中旬从8:00—次日5:00,每隔3 h测定其挥发物成分与含量,同时同步测定植株生长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采用SPSS软件对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元宝枫叶片挥发物主要成分是C6,C8的酯、醇、醛和萜烯类化合物,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3-己烯醇、3-己烯醛和β-石竹烯约占挥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