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1)
2023(3963)
2022(3273)
2021(3345)
2020(2539)
2019(5887)
2018(6025)
2017(9693)
2016(6397)
2015(7148)
2014(7316)
2013(6409)
2012(6010)
2011(5793)
2010(6114)
2009(5500)
2008(5496)
2007(5418)
2006(5244)
2005(4726)
作者
(15284)
(12678)
(12327)
(12137)
(8036)
(6141)
(6014)
(5192)
(4752)
(4749)
(4347)
(4311)
(4158)
(4101)
(4055)
(3886)
(3808)
(3774)
(3703)
(3683)
(3535)
(3112)
(3096)
(2982)
(2978)
(2969)
(2896)
(2782)
(2601)
(2513)
学科
教育(19776)
(16641)
经济(16504)
中国(13326)
管理(11278)
理论(11005)
(9681)
(9601)
企业(9601)
(7161)
方法(6529)
教学(6358)
业经(6338)
(5451)
(5342)
(4778)
(4705)
(4395)
发展(4095)
社会(4001)
(3971)
思想(3919)
政治(3896)
企业经济(3893)
(3868)
研究(3819)
经济理论(3797)
(3579)
银行(3579)
(3496)
机构
大学(90655)
学院(83682)
研究(32108)
教育(28670)
(24350)
师范(24302)
(24160)
经济(23309)
管理(23130)
(20984)
师范大学(20171)
理学(18972)
理学院(18591)
管理学(18048)
管理学院(17838)
科学(17769)
中国(17713)
(15838)
(15078)
(14921)
北京(14502)
研究所(14065)
中心(12940)
职业(12661)
技术(11994)
(11929)
财经(11371)
教育学(11269)
(10891)
(10133)
基金
项目(45935)
研究(43512)
科学(37675)
基金(29554)
教育(29305)
社会(26714)
(24008)
社会科(23668)
社会科学(23656)
国家(23575)
成果(21612)
编号(21059)
科学基金(19435)
(18827)
(18214)
课题(18146)
(15963)
基金项目(14160)
规划(13472)
项目编号(12864)
(12462)
(12408)
(11957)
重点(11892)
教育部(11720)
资助(11616)
研究成果(11429)
(11269)
(11207)
阶段(11184)
期刊
教育(49336)
研究(40416)
(31868)
经济(31868)
中国(28151)
(12643)
学报(12066)
职业(11543)
大学(10812)
技术(10657)
科学(10303)
管理(8478)
学学(8132)
(7955)
财经(7445)
技术教育(7389)
职业技术(7389)
职业技术教育(7389)
(6455)
(6389)
论坛(6389)
图书(6123)
高等(5802)
(5523)
金融(5523)
成人(5275)
成人教育(5275)
(5273)
高等教育(5120)
农业(5059)
共检索到146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张东娇  
普遍道德目的的空想性、普遍道德教育的有限性和个体德性的可塑性是普遍道德教育形成德性混沌的人为原因。摆脱道德危机必须从降低不确定性开始。消除普遍道德目的的空想性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而谋道性与谋生性共存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忠明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职业教育诞生以来,其价值取向总是跟随历史的变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对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历史回顾和不断的总结,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作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桥  丁娜  高力力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受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狭义理解、学校教育中社会本位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定位,偏重社会价值,而轻视了教育中"人"的价值和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因而呈现出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效果分离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站在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的高度,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视角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教育应以促进人的生态转向、培养生态人格为目的,并以此为指引革新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各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法得当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立桥  丁娜  高力力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受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狭义理解、学校教育中社会本位习惯等因素影响,当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定位,偏重社会价值,而轻视了教育中"人"的价值和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因而呈现出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效果分离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站在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的高度,从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视角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教育应以促进人的生态转向、培养生态人格为目的,并以此为指引革新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各种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法得当的教学过程,从而使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向前  
高校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教化与内化呈现三种关系状态:契合状态、相斥状态、学生选择性接受状态。在现实的高校环境中,以教化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机制正在向以学生内化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机制转变。道德知识的教育方法、道德教育的实践载体、道德内化的信息环境、学生宿舍区的道德氛围、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共同构建了以学生内化为本位的道德教育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宇文  
社会本位思潮是影响当前教育的重要思潮之一。社会本位思潮所提倡的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利益高于一切、社会是制约教育的惟一因素等思想,导致了教育功能功利化、教育阶级性泛化、公民教育极端化、办学模式单一化、教育内容演绎化、教学过程模式化等现象,这些正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病理表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中原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建立教育社会普遍服务机制既可促进教育公平,又能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美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是现代教育目的论上的重要论题。处理这一论题时,如今的教育理论教科书多采取折中调和立场。与之不同,刘咸炘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个人主义”与“社会本位”二论之偏弊,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之论断,堪称继往开来以创新中国教育理论之典范。“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主张个人是无限时空关联中的一个点,纵向贯通祖先后代,横向连贯家国天下,因此教育要从个人的自我完善做起,以个人达于社会。“社会本位”和“个人主义”则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此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的根源所在,概念间的混淆也导致了当代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的偏谬,因此,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当以“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为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桂  
作为一门实践学科,教育学的合法性取决于教育学的普遍性能否证成。在方法论上,教育学的普遍性需要对教育实践的合道德性进行普遍性证成,这从理论上意味着需要回应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然而,一个更深刻的观念现象是,教育学对普遍性的追求仍然会受制于理性多元论的现代处境。需要一种基于公共理性的公共教育学,通过提出一种公共教育观来证成教育学的普遍性格,达成理性多元论之间的重叠共识。不重视乃至遮蔽教育学的普遍性格,不恰当地强调教育学的文化性格,不利于教育学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义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和震  
 本文探寻社会学、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不同领域中能力概念的差异与一致性,探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基本假设与理论精髓———以职业的需要为开发能力标准的起点,以能力标准的达成为目标,强调学习结果的行为目标化与可测量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海澜  
20世纪 60年代兴起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混沌理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教育的复杂性 ,但同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运用是不适当的。这样 ,对混沌理论该不该、究竟如何用于教育的问题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本文讨论了这场争论的起因 ,以及争论的内容 :混沌理论的运用范围、运用方式、运用什么、以及混沌理论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作者鉴于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长期存在的误区 ,提出了重新审视道德教育方法论的命题。本文从“道德”的概念与“道德教育”的基本视点出发 ,尝试以现代心理学理论阐明儿童的道德得以形成的心理学机理及其环境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梁雨谷  
30多年来,金融界已分成两派,一是技术分析学者,相信市场遵从有规律的周期性循环,而另一派即定量分析学者则认为市场不存在周期性循环。最近的研究利用物理学中开发出的方法来分析非线性系统,认为真实情况介于两者之间。S&P500有非周期性循环,它服从于某个混沌的或分数的吸引子。这种吸引子起因于主宰市场运行的变量之间关系的非线性。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在于趋势和长期相关。如果市场是非线性的,那么标准统计分析的广泛应用就令人怀疑,尤其是,有效市场假设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的现行形式)作为可操作性理论就更值得怀疑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