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4)
- 2023(6387)
- 2022(5780)
- 2021(5336)
- 2020(4600)
- 2019(10873)
- 2018(10969)
- 2017(20903)
- 2016(11933)
- 2015(13760)
- 2014(14413)
- 2013(14307)
- 2012(13680)
- 2011(12405)
- 2010(12868)
- 2009(11899)
- 2008(12106)
- 2007(11417)
- 2006(9721)
- 2005(8767)
- 学科
- 济(48767)
- 经济(48720)
- 管理(31030)
- 业(30045)
- 方法(23938)
- 企(23309)
- 企业(23309)
- 数学(21136)
- 数学方法(20930)
- 农(14703)
- 财(12922)
- 中国(12754)
- 学(12082)
- 地方(9930)
- 业经(9780)
- 农业(9695)
- 贸(9556)
- 贸易(9552)
- 制(9285)
- 易(9248)
- 理论(8320)
- 务(8141)
- 银(8140)
- 财务(8118)
- 银行(8111)
- 财务管理(8084)
- 和(8063)
- 行(7671)
- 融(7561)
- 金融(7558)
- 机构
- 学院(178766)
- 大学(178153)
- 济(67598)
- 经济(65838)
- 管理(62985)
- 研究(61595)
- 理学(53313)
- 理学院(52625)
- 管理学(51500)
- 管理学院(51174)
- 中国(46280)
- 科学(41496)
- 农(39354)
- 京(39112)
- 所(34418)
- 财(31914)
- 农业(31809)
- 业大(31295)
- 研究所(31218)
- 江(30136)
- 中心(28900)
- 财经(25096)
- 北京(24527)
- 范(24095)
- 州(23800)
- 师范(23772)
- 经(22485)
- 省(22051)
- 技术(21500)
- 院(21382)
- 基金
- 项目(113179)
- 科学(85312)
- 研究(80218)
- 基金(78066)
- 家(69593)
- 国家(68990)
- 科学基金(56319)
- 社会(46588)
- 省(46540)
- 社会科(43924)
- 社会科学(43905)
- 基金项目(41414)
- 划(39070)
- 教育(38000)
- 自然(37586)
- 自然科(36610)
- 自然科学(36595)
- 自然科学基金(35910)
- 编号(34708)
- 资助(32922)
- 成果(28671)
- 重点(26160)
- 发(24800)
- 部(24604)
- 课题(24356)
- 创(22893)
- 计划(22500)
- 科研(22142)
- 创新(21451)
- 大学(20991)
共检索到268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大辉 刘驰 马增风 张月雄 秦钢 阎勇 卢星高
利用4个广西普通野生稻与籼稻品种9311杂交后自交,构建F2群体,对其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源自4个普通野生稻的黑色颖壳对来自9311的黄色颖壳现为显性遗传。通过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后获得多个农艺性状遗传稳定的黑颖壳水稻品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可以打破黑色颖壳与不良农艺性状的连锁,普通野生稻黑色颖壳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在育种上加以利用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黑色颖壳 育种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娟 高利军 高菊 卿冬进 朱昌兰 周维永
【目的】对6个亚洲国家的普通野生稻群体进行评价,以明确其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且多态性显著的25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南方4个省区(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及与中国相邻的5个亚洲国家(尼泊尔、老挝、缅甸、柬埔寨及越南)11个居群的280份普通野生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17.32,有效等位基因数Ae=8.71,期望杂合度He=0.87,香农指数I=2.34,基因流Nm=0.72,固定指数F=0.43。供试自然居群中以来自中国海南文昌(WC)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高(He=0.84),来自越南(VT)的次之(He=0.83),中国广东茂名(GZ)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最低(He=0.43)。通过综合比较发现,6个国家的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以越南为最高(He=0.83),中国及老挝(He=0.81)次之,缅甸最低(He=0.3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来自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居群之间、中国广西及广东的野生稻居群之间分别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中国海南文昌的野生稻居群与东南亚4国的野生稻亲缘关系更近。供试野生稻有11个潜在的遗传分支,并且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结论】供试普通野生稻整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纬度较低且临近东海岸的越南(VT)和中国海南文昌(WC)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加强收集亚洲各国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将对我国水稻育种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洲 普通野生稻 居群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学毅 李容柏 韦素美 黄凤宽 罗善昱 李青
利用5 个不同编号的抗稻褐飞虱纯合普通野生稻与一个感虫品种杂交配制成5 个组合。对其亲本与后代的鉴定结果表明, 普通野生稻抗性由2 对具有重叠作用的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其抗性基因与普通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没有连锁遗传关系。在后代选育中, 重点宜放在对F2、BC1F2 代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中进行鉴定和回交。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性遗传 后代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兰 李智 郑杏梅 蔡英钦 罗敏 聂益勇
为了挖掘和克隆更多控制株高与分蘖的基因应用于水稻育种,利用多分蘖普通野生稻矮秆突变体与少分蘖高秆南特号组配杂交组合F1并构建分离群体F2;并且对该群体的株高与有效分蘖数进行性状遗传分析以及基因型检测,利用IciMapping V3.0对株高与分蘖数进行QTL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亲本的株高与分蘖数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45对分子标记对两亲本普通野生稻矮秆突变体与南特号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出194对差异明显的多态标记,多态率为56.23%;利用122对基因型清晰的多态标记对571株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共获得33个与株高相关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夏秀忠 杨行海 梁树辉 张晓丽 徐志健 农保选 张宗琼 冯锐
【目的】探究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对褐飞虱的抗性与遗传多样性,为优异抗性水稻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临桂、贵港、邕宁、博白、横州、扶绥、玉林和防城港8个居群的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飞虱鉴定,利用筛选出的62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Structure ver 2.3.4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构建聚类图,利用GenAlEx 6.5分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并进行不同类群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褐飞虱抗性鉴定表明,表现为高抗、抗、中抗、中感的材料分别有7、34、31和4份。遗传多样性分析中,7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含10.79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变幅为4~19个,其中稀有等位基因348个,占总数的52.02%,平均每个位点含5.613个;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变异范围在0.158~0.855,平均为0.37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异范围为0.260~0.894,平均为0.75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异范围为0.248~0.885,平均值为0.727。8个居群He表现为防城港>邕宁>贵港>博白>扶绥>横县>玉林>临桂,种质褐飞虱抗性与居群纬度和He无显著相关性(P>0.05),居群纬度与居群He的相关系数(r)为-0.822,达显著水平(P<0.05)。遗传结构分析显示,K=3时,供试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8个居群两两之间有85.71%的居群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分析表明,防城港、博白、邕宁居群之间及贵港与扶绥之间基因交流频繁。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来源主要为个体内与个体间,群组间的变异比例较小。【结论】76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种质对褐飞虱表现出较好抗性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新的褐飞虱抗性基因和优异等位基因,并转育创新抗性新种质,可用于培育多抗优质水稻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庆文 余丽琴 张万霞 陈大洲 时津霞 任军方 苗晗
为了明确我国异位保存的普通野生稻是否能够代表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完整性,利用SSR(简单序列重复)方法对江西省东乡县庵家山和水桃树2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的原、异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庵家山居群原、异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000和0.3555,异位保存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只有原位保存群体的71.1%,并且异位保存材料在聚类图中聚集在一起,仅为原位保护材料聚类图中的一个分支;虽然水桃树居群原、异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00和0.4577,相差较小,并且原、异位保存材料在聚类图中混合聚类,似乎异位保存群体能够代表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但异位保存的14份材料在聚类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娟 杨庆文 陈成斌 梁世春 张万霞 乔伟华 王家祥
【目的】对广西境内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明确广西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36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广西14个区域(县级行政区域)的27个居群690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9.86,有效等位基因数Ae=5.05,总遗传多样度Ht=0.74,基因分化系数Gst=0.49,说明广西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居群内与居群间的多样性对总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相当。通过不同区域遗传多样性检测和聚类分析,在遗传一致度为0.5处可把广西普通野生稻分为3个类群。【结论】结合广西的地形及野生稻居群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地理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先冬 刘伟 曹利霞 李孝辉 陆怡 傅雪琳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_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_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_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0.18<3.84),说明SSSL-B50高秆性状为显性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利用IciMapping软件对F_2进行连锁分析,将SSSL-B50携带的高秆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代换片段上的标记S18和X161之间38.38~39.07 Mb。候选基因筛选分析发现,定位区间内存在着“绿色革命”基因座位SD1。对展颖野生稻、SSSL-B50及HJX74进行SD1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发现HJX74的CDS序列与展颖野生稻、SSSL-B50相比有280 bp的缺失,导致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qRT-PCR结果表明,SD1表达量在SSSL-B50茎秆的第2,3,4节均显著高于HJX74。此外,与前人报道结果相比,展颖野生稻S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2处改变(E100G、Q339R)。研究结果弄清楚了展颖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B50高秆性状受SD1调控,同时从展颖野生稻鉴定到了SD1的新等位型SD1~(Glu)。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传清 王象坤 才宏伟 吉村淳 土井一行 岩田伸夫
通过对来自中国5个省(自治区)39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和33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L.)的核DNA的RFLP分析,探讨了中国普野籼粳分化及其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分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核DNA分化上,中国普野可分为原始普野型、偏籼型和偏粳型。中国普野因地理分布不同,其遗传分化表现出多态性:江西东乡和湖南茶陵以及部分云南元江普野既不与籼稻聚在一起,又不与粳稻聚在一起,而独聚一类,其形态上亦比较原始,属于原始祖先型;广东、广西普野则表现为偏籼或偏粳。本研究认为籼粳演化应该是多途径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作峰 孙传清 付永彩 张培江 王象坤
用 30对SSR引物比较了 5 2份不同生态型的栽培稻和 34份不同省 (区 )的普通野生稻 (简称CWR)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在 2 84条多态性带中 ,有栽培稻特异带 15条 (5 .2 % ) ,普通野生稻特异带 117条 (41.2 % )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差异主要来自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分别为 0 .6 7和 0 .9,每一位点在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平均为 5 .3,而在野生稻中平均为 9.6 ,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数仅为野生稻的 6 2 % ;野生稻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80 11,远大于栽培稻品种之间的 0 .6 6 0 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效文 杨彦豪 鲁翠云 曹顶臣 雷清泉
利用15个微卫星多态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龙水库和双凤水库两个水体的雌核发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获得银鲫10.39个有效等位基因,普通鲫11.82个有效等位基因;双龙水库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035和0.6300,双凤水库中的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311和0.5885;相似性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大的是双凤水体内的银鲫和普通鲫(0.8127),远大于两个水体间的银鲫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红霞 赵书岗 高仪 张志华 玄立春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普通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对131份核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应用NTSYSpc2.11a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用20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 643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 512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检测出82.1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高达92.03%。得到131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637—0.928。当相似系数为0.76时,UPGMA分析将1...
关键词:
核桃 AFLP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庆文 余丽琴 张万霞 时津霞 任军方 苗晗
【目的】东乡野生稻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居群,研究其遗传分化不仅能够阐明居群的起源、演化规律,而且可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简单序列重复)分子标记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仅存的2个原位保护居群进行了30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东乡野生稻2个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20和0.0564,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1219,即87%以上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POPGENE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东乡野生稻的2个居群实际属于一个大群体,水桃树居群可看作庵家山居群的一个分支。利用同样方法对庵家山居群人为隔离的3个小群体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玉玲 薛喜梅 连东军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以 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 ,BC1,BC2 为材料 ,研究了 5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除粒宽外 ,各性状的遗传同时由细胞质效应和胚、胚乳、母体基因效应所控制 ,百粒重主要受胚乳和母体效应的影响 ,粒长的遗传以母体效应为主 ,粒宽和粒厚以胚乳效应为主。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胚乳直接加性效应与母体加性效应的协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其余性状的胚、胚乳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不显著 ,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选择。在提高百粒重的玉米育种中 ,以任一部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