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
2023(673)
2022(509)
2021(434)
2020(269)
2019(606)
2018(632)
2017(1076)
2016(566)
2015(591)
2014(585)
2013(504)
2012(469)
2011(427)
2010(473)
2009(408)
2008(425)
2007(389)
2006(318)
2005(320)
作者
(2411)
(2189)
(2091)
(1853)
(1101)
(993)
(867)
(863)
(717)
(716)
(692)
(660)
(638)
(622)
(591)
(583)
(567)
(566)
(551)
(548)
(529)
(518)
(513)
(508)
(507)
(507)
(472)
(467)
(467)
(448)
学科
(1848)
小麦(1613)
中国(1530)
(1476)
经济(1473)
(1245)
金融(1245)
(1174)
银行(1174)
(1169)
中国金融(1016)
(907)
业经(907)
产业(729)
信息(724)
总论(715)
信息产业(713)
(707)
管理(667)
(564)
企业(564)
农业(563)
(397)
教育(385)
理论(359)
(301)
方法(291)
教学(279)
(273)
收入(253)
机构
学院(8279)
大学(8238)
(4645)
研究(4144)
农业(3773)
科学(3301)
(2721)
中国(2679)
业大(2597)
研究所(2522)
(2334)
农业大学(2320)
(2076)
(2035)
经济(2005)
科学院(1990)
(1936)
中心(1846)
(1721)
管理(1586)
实验(1584)
实验室(1533)
技术(1469)
重点(1467)
理学(1359)
(1334)
北京(1331)
理学院(1316)
(1314)
师范(1293)
基金
项目(6132)
(4705)
国家(4661)
科学(4560)
基金(4279)
研究(3613)
科学基金(3278)
(2714)
(2677)
自然(2469)
自然科(2401)
自然科学(2399)
自然科学基金(2351)
基金项目(2015)
计划(1983)
社会(1874)
(1840)
科技(1802)
社会科(1760)
社会科学(1758)
重点(1674)
教育(1645)
资助(1623)
(1575)
(1528)
专项(1494)
(1357)
农业(1335)
创新(1276)
编号(1257)
期刊
(4656)
学报(3593)
中国(2812)
农业(2810)
科学(2184)
研究(2005)
(2004)
(1825)
经济(1825)
大学(1801)
学学(1673)
教育(1586)
中国农业(1381)
农学(1251)
华北(1251)
(1047)
金融(1047)
业大(981)
农业大学(948)
农业科学(934)
(672)
(652)
管理(586)
技术(511)
科技(511)
自然(504)
西南(488)
自然科(446)
自然科学(446)
农林(400)
共检索到1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子萌   袁婵   张宇庆   任妍   刘鹏鹏   严珊珊   袭梦涵   穆培源   兰彩霞  
【目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确保小麦产量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途径,挖掘新成株抗性基因/位点为选育持久抗病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培育的普通小麦品系Arableu#1在苗期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而成株期呈现高水平抗性。为深入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利用Arableu#1与高感品系Apav#1杂交,构建一个含有142个家系的F5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平台测序,获得4 298个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并进行群体检测,所获基因型用于构建整个群体的遗传连锁图。【结果】结合白粉病连续2年田间表型和基因型数据,使用IciMapping 4.1对田间病害严重度、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和病害多年平均严重度(MFDS)等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在该群体中定位了4个来自Arableu#1的白粉病成株抗性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1BL、5BL、6BS和7BL上,以及2个来自Apav#1的抗性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S和4BL上,可解释白粉病表型变异介于3.1%—28.5%。6个位点聚合时的群体平均病害严重度达到各位点组合中的最低水平,QPm.hzau-1BL、QPm.hzau-4BL、QPm.hzau-5BL和QPm.hzau-7BL 4个位点聚合后的效应仅次于6个位点同时存在。【结论】将2个新位点QPm.hzau-5BL和QPm.hzau-7BL的两翼分子标记开发成KASP标记,经对570份世界各地育成品种或地方品种检测,2个位点单独存在或聚合在一起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白粉病抗性,且这两个位点在我国小麦材料中的分布频率较CIMMYT的小麦种质中低。获得1个可能同时聚合6个白粉病抗性位点家系,其田间白粉病抗性可达近免疫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周凤云  廖敦秀  张丕辉  杨明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引进糯小麦种质材料与重庆本地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连续多年的回交转育,已选育出了多个农艺性状优良、适合重庆本地种植的白粒糯小麦新品系。本文以重庆糯小麦品系渝L-3、渝L-1和普通小麦品系渝03062、R21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系相比较,糯小麦渝L-3和渝L-1具有较低或极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峰值时间、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等5个参数上均明显低于参试的2个普通小麦品系。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配粉研究方面的问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华盛  南成虎  田良才  
提出了由小麦气候生态区、地理生态区、栽培生态区及品种区域四级所构建的小麦生态区划体系。将中国普通小麦划分为5大气候生态区和20个地理生态区,即:Ⅰ北方温带春麦气候生态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3个春麦地理生态区;Ⅱ黄淮海暖温带冬麦气候生态区,包括海河流域、黄土高原、胶东沿海、华北平原、黄河中游丘陵川地和淮北平原6个冬麦地理生态区;Ⅲ南方亚热带(热带)秋(冬)播春麦气候生态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秦巴山地、南方山地、四川盆地、云南高原、川贵高原6个秋播春麦地理生态区和华南冬播春麦地理生态区;Ⅳ新疆内陆冬春麦气候生态区,包括北疆春冬麦和南疆冬春麦两个地理生态区;Ⅴ青藏高原春冬麦气候生态区,包括青海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良才  李晋川  余华盛  南成虎  
以生态学为指导,小麦生态区划为基础,小麦适应性及其生态性状为依据,构建了与小麦生态区划对应的小麦生态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5大生态气候群及20个地理生态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明亮  金轻  黄格  赵红  李宏生  崔永祯  李绍祥  顾坚  杨木军  刘琨  
【目的】为了明确硬粒小麦资源在云南高原麦区对普通小麦改良效果。【方法】以12个通过硬粒小麦×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和19个通过普通小麦×普通小麦种内杂交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t测验法对2种途径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小区产量和有效穗高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小区产量差异极显著(t=3. 311**),有效穗差异极显著(t=2. 157*);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低于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但是千粒重和穗粒数差异均不显著;通过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品系在标准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和硬度值高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而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和出粉率却低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但9个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云南高原麦区,硬粒小麦资源在普通小麦改良中可以通过改进普通小麦有效穗进而提高产量,然而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效果却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泉  杨虹  郎杰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钰  袁珍  王国瑞  王同朝  尹钧  卫丽  刘毓侠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春化相关基因,探明小麦春化发育调控机制,从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春化响应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筛选并克隆到1个EST序列,命名为Trx59,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372 bp,编码12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Trx59基因有1个Thioredoxin结构域。利用qRT-PCR分析了在春化处理过程中Trx59基因在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的表达特性,并利用VIGS技术进行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Trx59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从表达量和表达时间来看,T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华  张爱民  李元清  刘冬成  于美玲  
对普通小麦—Aegilopscrassa核质杂种及其核亲本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测试核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数和带有Aegilopscrassa细胞质的3个核质杂种的酶谱数不尽一致,但其中谱带1的酶活性均以弱势表达;核质杂种的酯酶同工酶与相应的核亲本比较酶带数目变化不明显,只是存在活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测试材料间也并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了不同的核质杂种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不同。说明Aegilopscrassa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结合产生的特异核质互作,在灌浆期旗叶的有关同工酶上也有所体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郭北海  石云素  裴翠娟  王子宁  高增杰  
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根尖染色体数目,其中单体、二体和缺体株频率分别为52.7%、42.6%和3.8%。观察到的其他类型非整倍体有三体、四体、单端体和双单体,频率不超过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朝晖  刘广田  
选用4个单交组合的亲本、F1、F2和F3,对普通小麦6个品质性状杂种早代的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各品质性状遗传力偏中,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的遗传力均大于沉淀值的遗传力。各品质性状在杂种早期世代选择的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均较高,并且以沉淀值的为最高。在相关遗传进度的分析中,干面筋的选择对其他品质性状有较大的增效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文业  孙玉  张美荣  裴自友  孙善澄  李丕皋  封如敏  
李丕皋等将圆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导入普通小麦并选育出超高产穗分枝小麦新品系分33。通过对分33进行细胞学鉴定和对其穗分枝特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分33的基本核型及带型均为普通小麦型,为一普通小麦新品系;分33的穗分枝特性源于分枝型的圆锥小麦;分33小麦新品系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虽然穗分枝性状表达的程度不同,但均具穗分枝特性,且与分枝型圆锥小麦的遗传稳定性相似,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穗分枝性状的表达受两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并可能受到一些修饰基因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何玉科  陈耀锋  李春莲  郭东伟  韩德俊  余玲  
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ROK2为外源DNA,以蔗糖和甘露醇为渗透剂,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渗透剂种类及其处理时间和浓度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的体系中,受体愈伤的最佳发育阶段为胚性启动前期;高渗处理可以使基因枪转化频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处理时间过长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又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蔗糖进行高渗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再生的抑制作用较用甘露醇弱;用0.6 mol/L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分别在轰击前6 h和轰击后18 h进行高渗处理转化效果均最佳。文章建立了高效蔗糖高渗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亓增军  李晴祺  王洪刚  
6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高亲和材料在山东麦区普遍存在。其中结实率大于50%的有10个品种,并有长芒透龙白,蚂蚱头火麦、小芒麦和白秃头4个品种的亲和性与中国春小麦相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30%~5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10%~3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5%~10%间的品种有9个(其基因型尚难推测);结实率小于5%的品种34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亲和性地理分布说明,供试材料中高亲和的品种在山东中部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