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1)
2023(3239)
2022(2687)
2021(2426)
2020(2046)
2019(4510)
2018(4614)
2017(7900)
2016(4917)
2015(5484)
2014(5505)
2013(5264)
2012(5238)
2011(4721)
2010(5079)
2009(4526)
2008(4723)
2007(4361)
2006(3855)
2005(3450)
作者
(16769)
(14205)
(14113)
(13144)
(8964)
(6699)
(6209)
(5459)
(5392)
(5129)
(4966)
(4802)
(4704)
(4700)
(4581)
(4278)
(4202)
(4173)
(4111)
(4063)
(3691)
(3680)
(3523)
(3323)
(3300)
(3184)
(3149)
(3104)
(3093)
(3056)
学科
(15188)
经济(15156)
管理(10838)
(9670)
(7491)
企业(7491)
(6537)
中国(5934)
方法(5638)
(5320)
数学(4419)
(4317)
数学方法(4310)
(4303)
金融(4302)
银行(4288)
(4170)
业经(4097)
理论(3941)
(3657)
农业(3502)
(3334)
教育(2997)
(2945)
地方(2935)
环境(2546)
(2385)
贸易(2384)
技术(2285)
(2282)
机构
大学(72953)
学院(71730)
研究(30371)
(22891)
经济(22233)
科学(21914)
管理(21470)
中国(21406)
(20039)
理学(18023)
理学院(17707)
(17646)
管理学(17101)
管理学院(16991)
(16963)
研究所(16444)
农业(16119)
业大(14469)
中心(12927)
(11963)
(11519)
(11412)
师范(11223)
(10866)
北京(10794)
(10284)
农业大学(10204)
科学院(9997)
技术(9950)
(9507)
基金
项目(49276)
科学(37066)
基金(34011)
研究(33456)
(32444)
国家(32166)
科学基金(24955)
(20000)
社会(18822)
(17913)
社会科(17655)
社会科学(17649)
基金项目(17320)
自然(17092)
自然科(16651)
自然科学(16636)
自然科学基金(16338)
教育(15816)
资助(13991)
编号(13205)
成果(12326)
重点(12177)
计划(11156)
(10812)
课题(10805)
科技(10489)
(10290)
(10021)
科研(9568)
创新(9432)
期刊
(25995)
经济(25995)
研究(20428)
学报(19319)
(18806)
中国(17148)
科学(15035)
大学(12968)
农业(12546)
学学(12161)
教育(11423)
(8789)
管理(7531)
(7123)
(6262)
金融(6262)
业大(5877)
技术(5869)
(5416)
农业大学(4917)
财经(4255)
图书(3912)
科技(3852)
经济研究(3763)
业经(3745)
中国农业(3731)
林业(3687)
(3650)
资源(3463)
(3461)
共检索到110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召铎  刘植义  沈银柱  司智海  郑建卫  张步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细胞质类型普通小麦(T. aestivum)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共16个材料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雄性不育系之间的花粉粒形状及花粉粒表面纹饰有一定的差异,但花粉粒的大小、花粉粒萌发孔特征与不育细胞质类型无相关关系。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植义  张召铎  沈银柱  司智海  李继彪  邵素霞  
普通小麦、小黑麦和丹麦黑麦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和叶表皮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上述特征介于普通小麦和丹麦黑麦之间。因此,花粉粒形状及其表面纹饰特征和叶表皮结构特征可能适于作为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新物种的鉴定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也有参考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瞿波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演义  张全军  徐颖洁  钟必凤  任国慧  王晨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玉凤  张轲  王文元  曲波  王均喜  
为了丰富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和杂交育种理论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马蔺[I.lacteal var.chinensis(Fisch.)Koidz.]、溪荪(I.sanguinea Donn ex Horn.)、北陵鸢尾(I.typhifolia Kitagawa.)、紫花鸢尾(I.ensata var.ensataThunb.)、黄菖蒲(I.pseudoacorus L.)、西伯利亚鸢尾(I.sibirica L.)、单花鸢尾(I.uniflora Pall.)和山鸢尾(I.setosa Pall.)共9种鸢尾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德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琦  丁志彬  王丽萍  祝遵凌  
为了明确鹅耳枥属部分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验证花粉形态在鹅耳枥属植物种间鉴定应用中的可行性,从而为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遗传变异及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对7种鹅耳枥属的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7种鹅耳枥属植物花粉为单粒花粉,等极,近球形;花粉的极面观为近圆状,赤道面观为椭圆状;几种鹅耳枥的极轴长和赤道轴长差异显著,极轴长度为22.60030.884μm,赤道轴长度为21.26930.001μm,“帚状”欧洲鹅耳枥为花粉体积相对最大的种,而鹅耳枥为花粉体积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玲  万蜀渊  王绍柏  余昌俊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天麻种内两个不同变型乌天麻和红天麻及其杂种的花粉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4种材料的花粉均表现出复合花粉类型 ;在高倍镜下 ,花粉粒表面具有明显的网状纹饰 ,网脊较宽 ;花粉块上有白色粘性分泌物 ;乌天麻和以乌天麻为母本的杂种其花粉为花粉块类型 ,红天麻和以红天麻为母本的杂种花粉包括四合花粉类型和花粉块类型 ,杂种后代花粉类型和花粉块大小与某一亲本相似或为亲本的过渡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何聪芬  秘彩莉  刘植义  
以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 75 3369B为材料 ,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MboⅠ对 75 3369B的mtDNA进行完全酶切和部分酶切 ,构建了两个基因文库。其中用EcoRⅠ酶切得到的库 (以下简称ME库 )由 350个重组子构成 ;MboⅠ酶切所构建的库 (以下简称MM库 )由 4 50个重组子构成 ,MM库的库容量是 98 12 %。同时 ,讨论了两种建库方法的优缺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雅琼  黄莉  尹元萍  刘萍  董蓉娇  彭进乔  杨晓菲  梁泉  
【目的】比较白及属3个种的花部特征和花粉形态,为白及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及进一步的分类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3个种的植株形态、花部特征以及花粉电镜扫描结果进行描述与比较。【结果】白及的3个品种(系)花部特征性状没有明显的差异;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在植株、假鳞茎和叶部性状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花部特征性状既可定性也可定量的明显区分上述3个种;3个种的花粉外观形态无明显差异,白及与黄花白及在花粉长度上差异显著,黄花白及与小白及在花粉长度和宽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在12 000倍的电镜下白及花粉外壁具有明显的网状脉纹,黄花白及的表明纹饰密集连接成片,而小白及的表面纹饰为断片状,呈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彼此分离。【结论】花部特征和花粉外壁纹饰可以作为白及属植物种间的分类依据。白及的3个不同花色品种(系)的花部特征没有明显区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燕  祁翔  林昌虎  王济红  
探明云雾贡茶新变种的分类地位,为选育遗传性状稳定的云雾贡茶栽培品种提供参考,以6份云雾贡茶新变种、2份大茶树(CK)和1份福鼎大白茶(CK)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①9份茶树均为单粒花粉,极面观察均为三裂圆形,萌发孔均为3孔沟型,外壁纹饰均为穴网状;其中,6份云雾贡茶的外壁纹饰均较光滑,萌发孔孔沟较窄、内孔轮廓不明显,总体表现出野生原始小乔木型或灌木型茶树的花粉形态特征;2份大茶树的外壁纹饰最光滑,萌发孔均为沟形,内孔为梭形,内孔在赤道部位突起,使萌发孔沟几乎断裂成两个半沟,具乔木进化类型的花粉形态特征;福鼎大白茶表现出典型的人工栽培灌木类型茶树花粉的形态特征。②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兰  徐珍秀  聂以春  
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技术,研究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观察到成熟花粉母细胞胼胝质壁的一段断裂成2~3节,断面光滑整齐。花粉壁的形成是从四分孢子期中的小孢子开始产生原外壁。单核花粉早期(核在中央)细胞壁加厚,内、外壁已形成,其上有少量细小的刺状突起。单核靠边期花粉壁的形成过程全部完成,壁上已有密集的发育完好的刺状突起和萌发孔,棉花花粉壁形成所需时间较有些被子植物短。在单核早期的花粉中,观察到核仁上有一个突起的似孔状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鞠正春  孙兰珍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雄蕊、雌蕊、旗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K、V型不育系、保持系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具有不同的酶谱。根据酶带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发现K、V型不育系之间在花粉败育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认为V型不育系败育的关键时期是“单核期”,而K型不育系为“二核期”,与细胞学观察结果相吻合。K、V型不育系、保持系之间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雌蕊、旗叶上的同工酶未见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慧  陈保平  付新华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端黑萤(Luciola praeusta Kiesenwetter)成虫及幼虫头部的形态,结果表明:端黑萤成虫复眼发达,但口器退化,仅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须及下唇组成;幼虫有1对不发达的侧单眼,1对发达的、左右对称的3节触角,其口器非常发达,具有1对锋利的、中空的镰刀状上颚,1对下颚须,1对下唇须和1对内颚叶。端黑萤幼虫口器的典型特征为上颚近1/2处向内侧弯曲成1个齿状突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会忠  董钧锋  宋月芹  林克剑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温室粉虱雌雄成虫的体形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雄成虫具有1对单眼和1对复眼,分别位于头部两侧,复眼呈哑铃型,单个复眼约有110个单眼组成;刺吸式口器具3个口针,下唇特化为喙,喙的尾端1/3处耳状膨大;线状触角共7节;翅前缘具有乳头状缘齿,缘齿上簇生鬃毛;跳跃足前跗节的2个侧爪之间具有1个发达的爪间突。产卵器具3个产卵瓣,阳茎长椎状;肛门下面的舌状突在雌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超微结构特征丰富了温室粉虱及其外类群的生物学和分类学资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