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5)
- 2023(6648)
- 2022(5897)
- 2021(5418)
- 2020(4841)
- 2019(11300)
- 2018(11483)
- 2017(21903)
- 2016(12542)
- 2015(14606)
- 2014(15001)
- 2013(14902)
- 2012(14408)
- 2011(12991)
- 2010(13306)
- 2009(12584)
- 2008(13072)
- 2007(12265)
- 2006(10423)
- 2005(9356)
- 学科
- 济(51512)
- 经济(51448)
- 管理(34111)
- 业(33323)
- 企(26719)
- 企业(26719)
- 方法(26333)
- 数学(23078)
- 数学方法(22783)
- 农(14709)
- 财(14695)
- 学(13474)
- 中国(13331)
- 贸(10147)
- 贸易(10140)
- 业经(10020)
- 制(9840)
- 易(9835)
- 地方(9681)
- 务(9617)
- 财务(9596)
- 农业(9578)
- 财务管理(9564)
- 企业财务(9006)
- 银(8741)
- 银行(8703)
- 和(8252)
- 融(8231)
- 金融(8229)
- 理论(8211)
- 机构
- 大学(190797)
- 学院(188998)
- 济(71646)
- 经济(69922)
- 研究(66475)
- 管理(66458)
- 理学(56775)
- 理学院(56038)
- 管理学(54723)
- 管理学院(54388)
- 中国(49958)
- 科学(45514)
- 农(42968)
- 京(41706)
- 所(37015)
- 农业(34583)
- 业大(33831)
- 财(33772)
- 研究所(33644)
- 中心(31252)
- 江(30025)
- 财经(26652)
- 北京(26235)
- 范(25315)
- 师范(24954)
- 经(23938)
- 州(23840)
- 院(22725)
- 农业大学(22450)
- 技术(22362)
- 基金
- 项目(121341)
- 科学(92697)
- 基金(86131)
- 研究(83159)
- 家(77361)
- 国家(76707)
- 科学基金(63039)
- 社会(49288)
- 省(48400)
- 社会科(46489)
- 社会科学(46467)
- 基金项目(45523)
- 自然(43027)
- 自然科(41997)
- 自然科学(41980)
- 划(41666)
- 自然科学基金(41213)
- 教育(39085)
- 资助(36350)
- 编号(34125)
- 成果(28999)
- 重点(27924)
- 部(26426)
- 发(25928)
- 计划(24968)
- 创(24312)
- 科研(24143)
- 课题(23989)
- 创新(22848)
- 大学(22532)
共检索到282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宝娜 张鹏钰 王同朝 王翔 尹钧 卫丽
为进一步完善普通小麦春化特性理论基础,从不同春化特性小麦品种RNA-Seq结果中筛选得到一个春化诱导上调表达的eST序列UNigeNe3230,经NCBi比对与小麦wCoR14A基因序列一致。为进一步明确该基因在春化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wCoR14A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wCoR14A基因能够响应低温、ABA、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对wCoR14A基因在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总体表现为春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而且表达时间表现为冬性和强冬性早于春性和半冬性。
关键词:
小麦 非生物胁迫 春化 表达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钰 刘毓侠 曹丽茹 袁珍 王国瑞 王同朝 尹钧 卫丽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逆境胁迫响应基因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探究小麦逆境胁迫响应机制,从前期转录组结果中筛选出1个编码MYB蛋白的基因,暂命名为Tamyb59,通过PCR技术扩增Tamyb59的全长;利用NCBI和DNAMAN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的分析;利用Expasy和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氨基酸组成、亲水系数分析;采用MEGA 6. 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pMDC83-GFP融合表达载体,进行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qRT-PCR分析了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并利用SA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典型的SANT保守结构域,CDS序列全长为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19. 7 ku,理论等电点为7. 6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Tamyb59与山羊草、粳稻、玉米等9种植物MYB转录因子有52. 0%~85. 6%的同源性,其中与谷子的MYB蛋白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amyb59基因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利用qRT-PCR分析了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Tamyb59基因在小麦根中的表达量较高,茎、叶和幼穗中表达量较低; PEG和盐胁迫处理过程中,Tamyb59基因的表达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Tamyb59基因对不同非生物胁迫有不同的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敏 高翔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王明霞
【目的】利用E.coli体外大量高效表达带有1个额外半胱氨酸残基的α-醇溶蛋白,经Ni+-NTA柱纯化获得目标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其整合到基础面粉中,利用粉质仪研究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确定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加工品质效应。【方法】根据α-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小麦品种陕253中克隆到1条含α-醇溶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目的片段,长度为1243bp(GenBank登录号GQ891685),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253-Agli,在大肠杆菌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及低温冷冻干燥回收、纯化,通过微量掺粉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吴利民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宝娜 朱灿灿 张鹏钰 卫丽 王翔 姜玉梅 王同朝
为进一步探究春化基因VRN1在小麦发育进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RN1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京84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VRN1基因在新春2号叶片和茎尖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VRN1基因在京841叶片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茎尖中表达量趋于0;以P FGC5941载体为基础构建含有VRN1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转化新春2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PCR法检测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小麦发育特性遗传改良和创育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VRN1 表达 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子义 魏凤菊 闫爱华 张蕴玮 王冬梅
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亲和互作的SSH文库基础上,从叶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中发现在接种后8 h表现高表达量的CDPK2-EST。CDPKs即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是植物细胞应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承接Ca2+流变化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CDPK2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特性,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小麦受叶锈菌侵染后不同亲和性组合中CDPK2的表达谱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麦CDPK2基因受叶锈菌侵染诱导,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后4 h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该基因均表现上调表达,而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接种后16 h降至对...
关键词:
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 叶锈菌 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自成 苗丽丽 王景一 杨德龙 毛新国 景蕊莲
【目的】非生物逆境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至少含有200个WRKY,目前仅对少数成员的功能进行了鉴定。通过克隆小麦WRKY转录因子TaWRKY35并揭示其功能,为改良小麦的抗逆性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小麦全长cDNa数据信息,从强抗旱小麦品种旱选10号中克隆逆境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目标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PEG-6000、Nacl、aBa和低温等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构建目标基因与GFP融合的表达载体,转化小麦原生质体,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
关键词:
糯小麦 糖化 酿酒 动态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耀锋 曹团武 丁云姣 李春莲 郭月霞 韩德俊 任惠莉 郭东伟 奚亚军
对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高频率再分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条件下诱导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显著高于散光和2000lx光照条件;大田生长的小麦比温室盆栽小麦的幼胚脱分化和再分化频率高。小麦主茎穗部的幼胚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显著高于小麦分蘖茎穗部的幼胚组织。不同年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及不同胚龄幼胚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有一定差异。通过诸多因素的优化和最适幼胚组织的选择,可建立小麦基因转化中不依赖于基因型的良好受体系统。
关键词:
小麦 幼胚组织 再分化 受体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时佳 翟胜男 刘金栋 魏景欣 白璐 高文伟 闻伟锷 何中虎 夏先春 耿洪伟
【目的】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对面制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发掘控制籽粒POD活性重要位点,并筛选其候选基因,为小麦品质的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151份黄淮冬麦区和82份北部冬麦区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来自于小麦90 K SNP芯片的18 189和18 417个高质量SNP标记,对POD活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供试材料中POD活性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和多样性,黄淮麦区材料的POD活性变异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钰 袁珍 王国瑞 王同朝 尹钧 卫丽 刘毓侠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春化相关基因,探明小麦春化发育调控机制,从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春化响应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筛选并克隆到1个EST序列,命名为Trx59,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372 bp,编码12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Trx59基因有1个Thioredoxin结构域。利用qRT-PCR分析了在春化处理过程中Trx59基因在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的表达特性,并利用VIGS技术进行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Trx59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从表达量和表达时间来看,T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何玉科 陈耀锋 李春莲 郭东伟 韩德俊 余玲
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ROK2为外源DNA,以蔗糖和甘露醇为渗透剂,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渗透剂种类及其处理时间和浓度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的体系中,受体愈伤的最佳发育阶段为胚性启动前期;高渗处理可以使基因枪转化频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处理时间过长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又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蔗糖进行高渗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再生的抑制作用较用甘露醇弱;用0.6 mol/L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分别在轰击前6 h和轰击后18 h进行高渗处理转化效果均最佳。文章建立了高效蔗糖高渗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思敏 李军辉 樊路
利用中国春ph1b突变体和中国春为母本 ,分别与甘肃黑麦和兰州黑麦杂交 ,F1 观察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 ,并用中国春回交 ,统计回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无论以CSph1b还是以CS做母本 ,用甘肃黑麦做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甘肃黑麦和CS×甘肃黑麦 )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水平 ,均明显高于用兰州黑麦作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兰州黑麦和CS×兰州黑麦 )。首次发现在中国的黑麦品种甘肃黑麦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杂色体配对基因。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分析表明 ,甘肃黑麦中可能含有 ph1b like基因 ,其作用与ph1b基因相似。回交结实情况表明 ,用甘肃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清华 景蕊莲 吴新元 曹连莆 昌小平 张新忠 黄天荣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白粉病成株抗性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提供理论依据及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DH群体在4种单一环境条件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情况下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4种单一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5个控制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加性效应QTL,对白粉病成株抗性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3.8%~21.0%;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情况下检测到9个加性QTL,分别与单一环境下检测到的加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