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0)
2023(4064)
2022(3410)
2021(3127)
2020(2577)
2019(5573)
2018(5821)
2017(9803)
2016(5709)
2015(6638)
2014(7055)
2013(6408)
2012(5914)
2011(5452)
2010(5563)
2009(5195)
2008(4881)
2007(4588)
2006(4052)
2005(3771)
作者
(21044)
(17784)
(17395)
(16445)
(10835)
(8386)
(7949)
(7028)
(6491)
(6340)
(5872)
(5865)
(5839)
(5818)
(5524)
(5394)
(5383)
(5265)
(5082)
(4848)
(4606)
(4463)
(4386)
(4088)
(3994)
(3990)
(3930)
(3849)
(3808)
(3768)
学科
(15812)
经济(15780)
管理(14637)
(11448)
(9133)
企业(9133)
(7909)
中国(6971)
(6179)
(5894)
(5476)
(5418)
银行(5395)
(5257)
(5067)
金融(5060)
方法(4884)
理论(4861)
(4547)
业经(4342)
农业(3758)
地方(3756)
教育(3721)
数学(3604)
数学方法(3513)
体制(3252)
(2976)
教学(2972)
技术(2971)
(2859)
机构
学院(82374)
大学(82036)
研究(34160)
科学(25831)
(25784)
中国(24962)
管理(24658)
(23825)
经济(22959)
农业(21009)
理学(20272)
理学院(19949)
(19836)
(19598)
管理学(19270)
管理学院(19145)
业大(18411)
研究所(18351)
中心(15679)
(14331)
技术(14276)
(13853)
(13424)
农业大学(13096)
(12546)
北京(12262)
(12189)
(12168)
实验(11948)
实验室(11539)
基金
项目(57445)
科学(43083)
基金(39318)
(37768)
研究(37467)
国家(37458)
科学基金(29482)
(24740)
(21715)
自然(21434)
自然科(20911)
自然科学(20900)
自然科学基金(20494)
基金项目(20275)
社会(19854)
社会科(18591)
社会科学(18587)
教育(17583)
资助(15933)
编号(15069)
计划(14358)
重点(13941)
科技(13440)
成果(13215)
(12553)
课题(12188)
(12059)
(11736)
科研(11360)
创新(11347)
期刊
(29686)
经济(29686)
(24414)
中国(23871)
学报(23866)
研究(21939)
科学(17554)
农业(15989)
大学(15688)
学学(14846)
教育(12868)
管理(10420)
(10261)
(8743)
技术(8403)
(7444)
金融(7444)
业大(7435)
农业大学(6454)
(6049)
中国农业(5292)
业经(5203)
科技(5174)
图书(5069)
财经(4438)
经济研究(4355)
职业(4217)
(3991)
论坛(3991)
林业(3889)
共检索到131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何玉科  陈耀锋  李春莲  郭东伟  韩德俊  余玲  
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ROK2为外源DNA,以蔗糖和甘露醇为渗透剂,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渗透剂种类及其处理时间和浓度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的体系中,受体愈伤的最佳发育阶段为胚性启动前期;高渗处理可以使基因枪转化频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处理时间过长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又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蔗糖进行高渗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再生的抑制作用较用甘露醇弱;用0.6 mol/L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分别在轰击前6 h和轰击后18 h进行高渗处理转化效果均最佳。文章建立了高效蔗糖高渗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耀锋  曹团武  丁云姣  李春莲  郭月霞  韩德俊  任惠莉  郭东伟  奚亚军  
 对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高频率再分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条件下诱导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显著高于散光和2000lx光照条件;大田生长的小麦比温室盆栽小麦的幼胚脱分化和再分化频率高。小麦主茎穗部的幼胚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显著高于小麦分蘖茎穗部的幼胚组织。不同年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及不同胚龄幼胚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有一定差异。通过诸多因素的优化和最适幼胚组织的选择,可建立小麦基因转化中不依赖于基因型的良好受体系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张晓东  胡道芬  刘广田  
用基因枪进行gus基因转化,研究了小麦幼穗、幼胚愈伤组织不同诱导培养时间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幼穗以诱导培养16d的转化效果最佳,幼胚以诱导培养15d的转化效果最好。比较幼穗和胚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幼穗较幼胚更耐继代和形成再生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灵云  张立平  赵昌平  张风廷  樊建青  苑少华  郭玉平  
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幼胚的出愈率差异不显著;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差异显著,其中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分化率较高;在对轰击过bar基因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除草剂Biolaphos的最适浓度为2 mg/L。3个受体材料离体培养过程中出苗率差异显著,其中BS210出苗率高,是较优良的转化受体,为今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奠定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宝娜  朱灿灿  张鹏钰  卫丽  王翔  姜玉梅  王同朝  
为进一步探究春化基因VRN1在小麦发育进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RN1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京84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VRN1基因在新春2号叶片和茎尖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VRN1基因在京841叶片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茎尖中表达量趋于0;以P FGC5941载体为基础构建含有VRN1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转化新春2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PCR法检测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小麦发育特性遗传改良和创育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钰  袁珍  王国瑞  王同朝  尹钧  卫丽  刘毓侠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春化相关基因,探明小麦春化发育调控机制,从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春化响应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筛选并克隆到1个EST序列,命名为Trx59,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372 bp,编码12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Trx59基因有1个Thioredoxin结构域。利用qRT-PCR分析了在春化处理过程中Trx59基因在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的表达特性,并利用VIGS技术进行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Trx59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从表达量和表达时间来看,T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郭北海  石云素  裴翠娟  王子宁  高增杰  
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根尖染色体数目,其中单体、二体和缺体株频率分别为52.7%、42.6%和3.8%。观察到的其他类型非整倍体有三体、四体、单端体和双单体,频率不超过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福双  张艳敏  杨帆  梁新朝  刘桂如  王海波  
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芽鞘掰去、用镊尖扫去包盖生长点的未展开叶、将带生长点的部分与胚乳分离"为特点的受体制备方法;确定1100 Psi+9 cm为最佳轰击参数组合。对轰击后的小麦芽生长点(70个×3批)进行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以受体数统计时,转化率为22.9%~35.7%;以生长点数统计时,转化率为5.7%~8.6%。用含badh/bar的pABH9质粒转化1000个受体,发育成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团武  朱建楚  亢福仁  陈耀锋  曹鑫  赵云祥  任慧莉  李春莲  
以小麦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将报告基因GUS和目的基因Psag12-IPT导入小麦中。GUS基因表达检测表明,金粉用量越高,转化频率越高;质粒DNA用量以2.0μg/枪最佳;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GUS基因瞬时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至第28天以后趋于稳定。另外,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应在24h内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自成  苗丽丽  王景一  杨德龙  毛新国  景蕊莲  
【目的】非生物逆境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至少含有200个WRKY,目前仅对少数成员的功能进行了鉴定。通过克隆小麦WRKY转录因子TaWRKY35并揭示其功能,为改良小麦的抗逆性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小麦全长cDNa数据信息,从强抗旱小麦品种旱选10号中克隆逆境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目标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PEG-6000、Nacl、aBa和低温等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构建目标基因与GFP融合的表达载体,转化小麦原生质体,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周凤云  廖敦秀  张丕辉  杨明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引进糯小麦种质材料与重庆本地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连续多年的回交转育,已选育出了多个农艺性状优良、适合重庆本地种植的白粒糯小麦新品系。本文以重庆糯小麦品系渝L-3、渝L-1和普通小麦品系渝03062、R21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系相比较,糯小麦渝L-3和渝L-1具有较低或极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峰值时间、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等5个参数上均明显低于参试的2个普通小麦品系。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配粉研究方面的问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石云素  史占良  张艳敏  郭北海  王子宁  温之雨  
普通小麦比较容易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TH_1和 TH_1W杂交,所选的 9个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与 TH_1和 TH_1W的 19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为 46.7%,共计获得 19个杂交组合2316粒杂种种子。正反交结果表明,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反交结实率,但是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受正反交的影响小于杂交结实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生长迅速,甚至直接诱导出绿苗,共获得不同杂交组合2005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观察还发现有少量再生植株发生形态变异,但是组织培养对提高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育性没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钟雄  桑庆亮  潘东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