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4)
- 2023(5027)
- 2022(4161)
- 2021(3775)
- 2020(3071)
- 2019(6839)
- 2018(6892)
- 2017(12181)
- 2016(6928)
- 2015(7966)
- 2014(7973)
- 2013(7604)
- 2012(7192)
- 2011(6558)
- 2010(6642)
- 2009(6116)
- 2008(5871)
- 2007(5524)
- 2006(4878)
- 2005(4500)
- 学科
- 济(22710)
- 经济(22667)
- 管理(16895)
- 业(13835)
- 企(10978)
- 企业(10978)
- 学(8708)
- 中国(8666)
- 方法(7597)
- 农(7352)
- 制(6974)
- 体(6241)
- 财(6144)
- 数学(6125)
- 数学方法(6014)
- 融(5711)
- 金融(5704)
- 银(5626)
- 银行(5592)
- 业经(5532)
- 理论(5507)
- 行(5465)
- 地方(5208)
- 农业(4674)
- 教育(4664)
- 体制(3821)
- 和(3739)
- 贸(3562)
- 贸易(3560)
- 易(3423)
- 机构
- 大学(99096)
- 学院(98162)
- 研究(42474)
- 济(33695)
- 经济(32716)
- 中国(30819)
- 管理(30119)
- 科学(29620)
- 农(27832)
- 理学(25022)
- 理学院(24604)
- 所(24095)
- 管理学(23874)
- 管理学院(23722)
- 京(23508)
- 农业(22469)
- 研究所(22160)
- 业大(19835)
- 中心(18622)
- 江(16610)
- 财(16420)
- 省(15586)
- 院(15572)
- 北京(14953)
- 技术(14307)
- 范(14071)
- 农业大学(13942)
- 师范(13748)
- 室(13738)
- 科学院(13383)
- 基金
- 项目(67475)
- 科学(50937)
- 基金(46745)
- 研究(44923)
- 家(44728)
- 国家(44358)
- 科学基金(34970)
- 省(27503)
- 社会(25612)
- 自然(24617)
- 划(24476)
- 自然科(24035)
- 自然科学(24020)
- 社会科(23994)
- 社会科学(23985)
- 基金项目(23752)
- 自然科学基金(23561)
- 教育(20938)
- 资助(19576)
- 编号(17724)
- 重点(16416)
- 成果(15507)
- 计划(15429)
- 发(14955)
- 课题(14418)
- 科技(14250)
- 部(13957)
- 创(13753)
- 科研(13249)
- 创新(12949)
共检索到15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六倍体小黑麦 核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饶世达 廖小虹 杨武云
对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可杂交性、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F1、F2自交结实性及性状分离表现进行了分析。利用小黑麦×普通小麦杂交方式育成了几个特殊材料,并对特殊材料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分析,发现含有黑麦血缘,现正在用于小麦育种实践中。
关键词:
小黑麦,普通小麦,遗传转育,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植义 张召铎 沈银柱 司智海 李继彪 邵素霞
普通小麦、小黑麦和丹麦黑麦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和叶表皮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上述特征介于普通小麦和丹麦黑麦之间。因此,花粉粒形状及其表面纹饰特征和叶表皮结构特征可能适于作为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新物种的鉴定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也有参考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赵颂民 沈银柱 黄占景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舒焕麟
六倍体小黑麦“冬/春”杂交组合“6713.12/STIER‘S’”F6代种子经60COγ射线处理,在M2代分离出少数半矮秆突变体,其中3个半矮秆突变体系统在M4代分离出少数矮杆突变体,在M7代选育出7个矮秆突变体株系。这些突变体与原亲本“6713.12/STIER‘S’”F6在一些性状上有所不同,株高(75cmvs.129cm)和育性(92.3%vs.90.5%)的差异尤其引人注意。这些矮杆突变体在六倍体小黑麦育种上的应用价值将由正在进行中的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细胞学研究予以估计。
关键词:
小黑麦,γ射线,突变体,矮秆,育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莹 杨芳萍
本文阐述了六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发展历史、形态习性、饲草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发现小黑麦产草量高,茎叶蛋白质、赖氨酸、粗脂肪含量高,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饲用品质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好,籽粒和饲草经济效益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黑麦作为饲草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高寒牧区需加大其
关键词:
六倍体小黑麦 饲草品质 经济效益 抗逆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福平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瑞 冀彩萍
利用RAPD标记对10份六倍体小黑麦、1份普通小麦和1份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9个RAPD引物中,有10个引物(52.6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10个引物共产生385条DNA片段,其中3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9.74%,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变幅为8~71条,平均为38.5条,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98~3 054 bp,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724~0.833之间。对12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D值0.77水平上可将12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研究结果为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郭北海 石云素 裴翠娟 王子宁 高增杰
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根尖染色体数目,其中单体、二体和缺体株频率分别为52.7%、42.6%和3.8%。观察到的其他类型非整倍体有三体、四体、单端体和双单体,频率不超过1%。
关键词:
普通小麦,单体,繁育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赵晓农 钟冠昌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优质小麦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亓增军 李晴祺 王洪刚
6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高亲和材料在山东麦区普遍存在。其中结实率大于50%的有10个品种,并有长芒透龙白,蚂蚱头火麦、小芒麦和白秃头4个品种的亲和性与中国春小麦相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30%~5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10%~3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5%~10%间的品种有9个(其基因型尚难推测);结实率小于5%的品种34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亲和性地理分布说明,供试材料中高亲和的品种在山东中部和...
关键词:
亲和性,小麦,黑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思敏 李军辉 樊路
利用中国春ph1b突变体和中国春为母本 ,分别与甘肃黑麦和兰州黑麦杂交 ,F1 观察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 ,并用中国春回交 ,统计回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无论以CSph1b还是以CS做母本 ,用甘肃黑麦做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甘肃黑麦和CS×甘肃黑麦 )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水平 ,均明显高于用兰州黑麦作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兰州黑麦和CS×兰州黑麦 )。首次发现在中国的黑麦品种甘肃黑麦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杂色体配对基因。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分析表明 ,甘肃黑麦中可能含有 ph1b like基因 ,其作用与ph1b基因相似。回交结实情况表明 ,用甘肃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莹 杨芳萍 张雪婷 杜久元 刘小莉
为发掘适应甘肃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新品种(系),对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13个小黑麦品系的农艺性状、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饲用参数等21个性状进行鉴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CIMMYT六倍体小黑麦(春性、粮饲兼用型)的饲草生产潜力大,茎叶赖氨酸含量高,适应性广,饲用价值与国内冬性小黑麦一致。2)不同品种(系)的适应性有差异,T-133、T-138在正常灌溉、水分胁迫条件下均表现优良,两水分处理下主成分综合评分较高,说明其适应性广,不同生态区域均可种植;T-128和T-137的籽粒、生物产量等较稳定,水分胁迫下纤维素含量稍有降低,相对饲用价值有所提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抗旱性较好,可在天祝、甘南迭部等寒、旱牧区推广种植;T-134抗旱性较差,在正常灌溉下其各性状指标表现突出,可在黄羊、民乐等灌区或临夏、天水等降水量较高的区域种植;T-152矿质元素含量较高,饲草品质较好,但其产量较低,可作为小黑麦育种亲本。本研究丰富了小黑麦育种的亲本类型,推进了饲草多元化发展,为CIMMYT小黑麦在甘肃及气候条件相似区域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杨习文 陆欣春 南雄雄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何玉科 陈耀锋 李春莲 郭东伟 韩德俊 余玲
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ROK2为外源DNA,以蔗糖和甘露醇为渗透剂,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渗透剂种类及其处理时间和浓度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的体系中,受体愈伤的最佳发育阶段为胚性启动前期;高渗处理可以使基因枪转化频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处理时间过长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又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蔗糖进行高渗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再生的抑制作用较用甘露醇弱;用0.6 mol/L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分别在轰击前6 h和轰击后18 h进行高渗处理转化效果均最佳。文章建立了高效蔗糖高渗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兴权 王长有 刘新伦 吉万全
【目的】检测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奥地利黑麦杂交后代选育出的、形态学稳定的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黑麦遗传物质。【方法】在室内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学方法、基因组原位杂交、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以及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A-PAGE等方法,对普通小麦-奥地利黑麦衍生系NR1121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结果】NR1121和奥地利黑麦对条中32号生理小种(CY32)免疫,陕麦611和携带Yr9基因的洛夫林10、洛夫林13、秦麦9号、丰抗8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