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9)
- 2023(9848)
- 2022(8426)
- 2021(7879)
- 2020(6829)
- 2019(15773)
- 2018(15726)
- 2017(30116)
- 2016(16874)
- 2015(19021)
- 2014(19381)
- 2013(19156)
- 2012(18083)
- 2011(16491)
- 2010(16939)
- 2009(15868)
- 2008(15871)
- 2007(14822)
- 2006(12924)
- 2005(11564)
- 学科
- 济(70307)
- 经济(70226)
- 业(49224)
- 农(46638)
- 管理(39400)
- 农业(30673)
- 企(28016)
- 企业(28016)
- 方法(27793)
- 数学(24732)
- 数学方法(24518)
- 中国(19123)
- 业经(18509)
- 财(16464)
- 地方(16353)
- 制(15705)
- 学(15275)
- 贸(12437)
- 贸易(12434)
- 体(12067)
- 易(12032)
- 银(11598)
- 银行(11546)
- 行(11094)
- 融(10914)
- 发(10913)
- 金融(10906)
- 农业经济(10333)
- 策(10150)
- 理论(9681)
- 机构
- 学院(243719)
- 大学(239568)
- 济(97730)
- 经济(95521)
- 管理(88140)
- 研究(87541)
- 理学(75312)
- 理学院(74402)
- 管理学(72979)
- 管理学院(72553)
- 农(69635)
- 中国(66820)
- 科学(56866)
- 农业(54237)
- 京(54157)
- 业大(47691)
- 所(47316)
- 财(43374)
- 研究所(42992)
- 中心(41379)
- 江(38891)
- 北京(34194)
- 财经(33591)
- 农业大学(33554)
- 范(32363)
- 师范(31981)
- 省(30936)
- 经(30437)
- 州(30303)
- 院(29879)
- 基金
- 项目(160161)
- 科学(122788)
- 研究(116318)
- 基金(112160)
- 家(99523)
- 国家(98573)
- 科学基金(81453)
- 社会(70807)
- 社会科(66444)
- 社会科学(66419)
- 省(65477)
- 基金项目(59926)
- 划(54560)
- 教育(52398)
- 自然(52337)
- 自然科(51039)
- 自然科学(51020)
- 自然科学基金(50072)
- 编号(49909)
- 资助(45255)
- 成果(40718)
- 农(37059)
- 重点(36317)
- 发(36309)
- 部(34946)
- 课题(34548)
- 创(32795)
- 计划(30813)
- 科研(30787)
- 创新(30713)
- 期刊
- 济(115347)
- 经济(115347)
- 农(72260)
- 研究(68274)
- 中国(53972)
- 农业(48427)
- 学报(47195)
- 科学(39612)
- 大学(34705)
- 财(33614)
- 学学(32914)
- 教育(26773)
- 管理(26596)
- 业经(25005)
- 融(24628)
- 金融(24628)
- 业(24222)
- 技术(20869)
- 问题(16831)
- 经济研究(16072)
- 财经(15982)
- 版(15705)
- 农村(14579)
- 村(14579)
- 农业经济(14123)
- 业大(13919)
- 经(13679)
- 世界(12938)
- 农业大学(12146)
- 技术经济(11970)
共检索到371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逯腊虎 魏强 王飞 刘刚 秦丹丹 关攀锋 倪中福 姚颖垠 孙其信 彭惠茹
采用普通小麦农大3338和京冬6号的组合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的DH系为材料,以包含379个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一年两点田间试验,对株高及其组成成分不同节间长度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两点最终株高共定位到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D,4B,4D,5A,6D,7A上,共解释株高变异为91.86%(北京)、92.63%(临汾)。各节间表型数据总共定位到2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B,2D,3B,4A,4B,4D,5A,6A,6D,7A上。这些QTL基本包括了影响最终株高的8个位点,各节间长度还有部分特有的QTL。上述结果为在育种中实现对株高、穗下节长和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清华 景蕊莲 吴新元 曹连莆 昌小平 张新忠 黄天荣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白粉病成株抗性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提供理论依据及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DH群体在4种单一环境条件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情况下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4种单一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5个控制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加性效应QTL,对白粉病成株抗性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3.8%~21.0%;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情况下检测到9个加性QTL,分别与单一环境下检测到的加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彦霞 景蕊莲 霍纳新 任正隆 贾继增
【目的】对小麦抽穗期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旱选10号/鲁麦14和温麦6号/山红麦两个作图群体为材料,在大田及温室条件下,观察小麦抽穗期等性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QTL分析。【结果】抽穗期在两个作图群体中均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9个QTL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3B(2个)、3D、4A、5B、6B、6D和7D上,对抽穗期的贡献率在3.97%~22.91%之间;有15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互作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0.77~2.16 d,互作效应对性状的贡献率在4.35%~21.44%之间。【结论】抽穗期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琴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根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及染色体C-分带,在中国春-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1个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92G460。通过分析亲本及92G460的苗期叶片GOT同工酶酶谱表型,推测92G460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大赖草染色体来自N染色体组,该染色体携有属于第6部分同源群的同工酶结构基因Got-N2,故可以将大赖草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染色体命名为6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利用形态特征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95G04,95G16和95G23,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6Ⅰ+20.25○Ⅱ+1.67Ⅱ,0.35Ⅰ+18.95○Ⅱ+2.87Ⅱ和0.19Ⅰ+20.07○Ⅱ+1.83Ⅱ。染色体C-分带结果表明:95G04,95G16,95G23分别为大赖草第1号,第4号,第5号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陈耀锋 李春莲 韩德俊 余玲 任慧莉
通过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下的幼胚直接筛选、愈伤组织筛选、一步筛选和多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 从普通小麦千斤早和小偃22中筛选出了抗镰刀菌毒素变异细胞系,比较分析了不同筛选方法在不同筛选程序上的筛选效果,研究了再生株系R0代的抗赤霉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毒素胁迫对优良品种进行抗赤霉细胞工程定向改良是有效可行的,可获得抗病性显著提高的变异株系;利用幼胚直接多步筛选,在高毒素质量浓度上获得抗性植株的比例和抗性提高的幅度均较从愈伤组织筛选和低毒素质量浓度上获得的效果更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 穆平 陈亮 王象坤 孙传清
本研究用江西东乡普野和桂朝 2号的 115株 BC1群体 ,构建了一个长度为 1418.2 c M、包含 12 0个RFL P标记的遗传图谱 ,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11.8c M。该图谱除第 1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的顺序与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发表的图谱不同外 ,其他染色体上相对应的标记的顺序及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基本一致。该图谱为定位栽、野之间重要的分类性状和农艺性状以及进一步研究野生稻进化到栽培稻的分子进化机理奠定了基础。利用该图谱 ,对控制株高的 QTL s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有 6个 QTL s,他们分别位于第 1,3,4 ,5 ,8和 9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第 1染色体 C95 5— 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长虹 寺地徹
检测了Ae.speltoides和Ae.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crassa以及Ae.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speltoides和Ae.ovat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808和2810bp。与四倍体Ae.crassa的序列相比,在普通小麦和Ae.speltoides中各有一个791bp的大片段缺失,在Ae.ovata中存在一个793bp的大片段缺失。Ae.ovata的缺失片段比普通小麦和Ae.speltoides的长2个碱基,推测Ae.ova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林 王辉 孙道杰 何中虎 夏先春 刘曙东
【目的】研究控制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方法】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3种不同试验环境(2003~2004年北京、2004~2005年北京和河南安阳)下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的218个F2:3株系群体的株高。【结果】构建了由158个分子标记(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了除1D连锁群外小麦全基因组的3 114 cM;检测到3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2B、4D和6A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3%~11.5%,7.4%~12.9%和5.7%~11.3%。【结论】3个株高QTL位点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军 赵继新 陈新宏 刘淑会 杨群慧 刘文献 魏芳琴 董剑 朱建楚
为了进一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中,染色体数目2n=44的39个附加2条华山新麦草染色体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Ⅰ)染色体行为进行了GISH检测,获得了2条华山新麦草染色体能够配对的18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植株;并对这18个二体附加植株进行形态学比较,将其划分为7类。说明这7类二体附加植株所附加的华山新麦草染色体是不同的,初步推测在这7类二体附加植株附加的华山新麦草染色体应是华山新麦草7个同源群的不同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赵颂民 沈银柱 黄占景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农艺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六倍体小黑麦 核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鹏钰 刘毓侠 曹丽茹 袁珍 王国瑞 王同朝 尹钧 卫丽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逆境胁迫响应基因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探究小麦逆境胁迫响应机制,从前期转录组结果中筛选出1个编码MYB蛋白的基因,暂命名为Tamyb59,通过PCR技术扩增Tamyb59的全长;利用NCBI和DNAMAN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的分析;利用Expasy和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氨基酸组成、亲水系数分析;采用MEGA 6. 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pMDC83-GFP融合表达载体,进行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分析。采用qRT-PCR分析了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并利用SA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典型的SANT保守结构域,CDS序列全长为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19. 7 ku,理论等电点为7. 6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Tamyb59与山羊草、粳稻、玉米等9种植物MYB转录因子有52. 0%~85. 6%的同源性,其中与谷子的MYB蛋白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amyb59基因编码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利用qRT-PCR分析了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显示,Tamyb59基因在小麦根中的表达量较高,茎、叶和幼穗中表达量较低; PEG和盐胁迫处理过程中,Tamyb59基因的表达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Tamyb59基因对不同非生物胁迫有不同的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自成 苗丽丽 王景一 杨德龙 毛新国 景蕊莲
【目的】非生物逆境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至少含有200个WRKY,目前仅对少数成员的功能进行了鉴定。通过克隆小麦WRKY转录因子TaWRKY35并揭示其功能,为改良小麦的抗逆性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小麦全长cDNa数据信息,从强抗旱小麦品种旱选10号中克隆逆境胁迫应答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目标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PEG-6000、Nacl、aBa和低温等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构建目标基因与GFP融合的表达载体,转化小麦原生质体,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