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1)
2023(11823)
2022(10477)
2021(9870)
2020(8304)
2019(19210)
2018(19260)
2017(36827)
2016(20708)
2015(23284)
2014(23286)
2013(22992)
2012(21386)
2011(19352)
2010(19188)
2009(17309)
2008(17138)
2007(14824)
2006(12895)
2005(11125)
作者
(64199)
(53433)
(53020)
(50297)
(34152)
(25797)
(24041)
(21076)
(20152)
(19139)
(18239)
(18004)
(17072)
(16951)
(16761)
(16410)
(16300)
(15731)
(15235)
(15144)
(13680)
(13156)
(12977)
(12092)
(12090)
(12081)
(11830)
(11728)
(10923)
(10894)
学科
(76595)
经济(76496)
管理(53906)
(51983)
(43202)
企业(43202)
方法(36785)
数学(31212)
数学方法(30775)
(22345)
(20377)
中国(19649)
(18424)
业经(17156)
地方(15783)
(14008)
贸易(14000)
理论(13961)
农业(13844)
(13555)
(13318)
(12704)
环境(12083)
技术(11877)
(11764)
金融(11761)
(11742)
(11712)
银行(11676)
财务(11650)
机构
大学(297122)
学院(293028)
管理(111630)
(106812)
研究(105993)
经济(104363)
理学(97348)
理学院(96114)
管理学(94125)
管理学院(93629)
中国(74098)
科学(72809)
(64646)
(60508)
(57162)
研究所(53018)
业大(52199)
农业(48394)
(47452)
中心(46417)
(42457)
北京(40752)
(40170)
师范(39642)
财经(38785)
(38132)
(35226)
(34563)
技术(33558)
师范大学(32329)
基金
项目(209519)
科学(162124)
基金(150733)
研究(145009)
(135916)
国家(134848)
科学基金(112547)
社会(86865)
(82909)
社会科(82047)
社会科学(82023)
基金项目(80778)
自然(77882)
自然科(76048)
自然科学(76024)
自然科学基金(74633)
(71517)
教育(66207)
资助(62315)
编号(57867)
重点(47953)
成果(47677)
(45009)
(44512)
(43421)
计划(42402)
科研(41366)
课题(40845)
创新(40619)
大学(37939)
期刊
(113238)
经济(113238)
研究(81600)
学报(60393)
(55098)
中国(53070)
科学(51937)
大学(42759)
学学(40417)
管理(39761)
农业(38318)
(33910)
教育(32367)
技术(22956)
(21432)
金融(21432)
(20493)
业经(17867)
财经(17672)
经济研究(17472)
业大(16886)
图书(16529)
(16001)
科技(15948)
(14941)
问题(14654)
理论(14315)
林业(14133)
农业大学(13506)
实践(13355)
共检索到41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吴利民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阎敏  段永红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了8个玉米自交系和它们的5个杂交种,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和亲本之间抽穗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杂交种与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杂种特异表达型(W1)、单亲显性表达型(W2)、双亲表达沉默型(W3)、单亲沉默表达型(W4)、亲本和杂交种表达一致型(W5),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2%,11.79%,4.25%和64.23%。还对每种差异表达模式与12个杂种性状表现和中亲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君  王丕武  闫冬生  杨祥波  关淑艳  马建  姚丹  孙丽芳  
【目的】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揭示大豆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为探明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4×5 NCⅡ设计,配制20个大豆杂交种,以大豆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杂交种及亲本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分析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大豆杂交种和亲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模式可分为单亲表达一致一型(110型)、单亲表达一致二型(011型)、双亲共沉默型(101型)、单亲表达沉默一型(100型)、单亲表达沉默二型(001型)和杂种特异表达类型(010型)6种,其中单亲表达一致一型所占比例最高(13.25%)。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表现的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泉  杨虹  郎杰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希云  于龙飞  黄铁城  张爱民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亓增军  李晴祺  王洪刚  
6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高亲和材料在山东麦区普遍存在。其中结实率大于50%的有10个品种,并有长芒透龙白,蚂蚱头火麦、小芒麦和白秃头4个品种的亲和性与中国春小麦相似,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30%~5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10%~30%间的品种有6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结实率在5%~10%间的品种有9个(其基因型尚难推测);结实率小于5%的品种34个(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Kr2);亲和性地理分布说明,供试材料中高亲和的品种在山东中部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秉德  孙其信  倪中福  吴利民  孟凡荣  刘保申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其信  倪中福  刘志勇  陈希勇  高建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夏先春  王德森  Morten Lillemo  何中虎  
【目的】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硬度变异类型,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来自CIMMYT的176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对其SKCS硬度及其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硬质基因型均为Pina-D1b/Pinb-D1a类型,软质基因型有Pina-D1a/Pinb-D1a、Pina-D1j/Pinb-D1i、Pina-D1a/Pinb-D1i和Pina-D1c/Pinb-D1h等4种类型。其中Pina-D1j/Pin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思敏  李军辉  樊路  
利用中国春ph1b突变体和中国春为母本 ,分别与甘肃黑麦和兰州黑麦杂交 ,F1 观察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 ,并用中国春回交 ,统计回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无论以CSph1b还是以CS做母本 ,用甘肃黑麦做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甘肃黑麦和CS×甘肃黑麦 )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水平 ,均明显高于用兰州黑麦作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兰州黑麦和CS×兰州黑麦 )。首次发现在中国的黑麦品种甘肃黑麦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杂色体配对基因。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分析表明 ,甘肃黑麦中可能含有 ph1b like基因 ,其作用与ph1b基因相似。回交结实情况表明 ,用甘肃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赵晓农  钟冠昌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田军   吕天放   李自豪   张勇   刘宏伟   刘月娥   蔡万涛   张如养   宋伟   邢锦丰   赵久然   王荣焕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2)、先玉335(PH6WC×PH4CV)、京农科728(京MC01×京2416)和MC812(京B547×京241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雌雄穗生长发育、散粉吐丝间隔(ASI)、花粉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1)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参试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粒数减少,进而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先玉335、京农科728和MC812的穗粒数降幅分别为22.28%、46.79%、6.13%和8.11%,产量降幅分别为9.50%、50.61%、3.18%和5.00%,其中,京农科728和MC812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减产;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粒数和产量降幅最小且不显著,而PH6WC均显著降低且降幅最大。(2)高温胁迫下,参试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雄穗分支总数、雄穗长度、总散粉量和花粉活性降低,散粉持续期缩短,ASI延长。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ASI延长1.6 d。雄穗长度降幅表现为郑单958>先玉335>MC812>京农科728。郑单958雄穗长度降幅最大,但雄穗分支数多,花粉量最大;先玉335雄穗分支少,雄穗长度降幅大,花粉量最少且活性最低;京2416总散粉量大且花粉活力强,降幅最小(仅为4.50%和3.98%)。【结论】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和花粉活性等影响较大,京农科728和MC812的产量和花粉活性降幅显著低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耐热性较好。通过比较参试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的耐热性,父本自交系的耐热性要好于母本自交系。其中,京2416的雄穗分支和长度降幅小,花粉量大,花粉活性高,且花丝茸毛多,捕获花粉能力强,单穗产量高,ASI小,耐热性最好。因此,在耐高温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大对耐热种质(如京2416等)的利用与改良创新,组配选育耐高温玉米新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周凤云  廖敦秀  张丕辉  杨明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引进糯小麦种质材料与重庆本地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连续多年的回交转育,已选育出了多个农艺性状优良、适合重庆本地种植的白粒糯小麦新品系。本文以重庆糯小麦品系渝L-3、渝L-1和普通小麦品系渝03062、R21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系相比较,糯小麦渝L-3和渝L-1具有较低或极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峰值时间、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等5个参数上均明显低于参试的2个普通小麦品系。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配粉研究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琳琳  王平  王振林  孙爱清  杨敏  王春微  仪小梅  韩晓玉  尹燕枰  
【目的】分析小麦氮代谢相关指标的遗传与表达差异,为选育小麦氮高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3个杂交组合,采用霍格兰营养液进行苗期试验,设置3个氮水平:低氮(LN)、正常供氮(CK)、高氮(HN),分别为0.2、4和8 mmol·L-1,在3个氮水平下对小麦苗期形态、氮代谢相关酶、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进行遗传分析,同时探讨了根叶的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根长和根鲜重在低氮水平下明显高于正常供氮,杂种优势表现为负向。苗高和苗鲜重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呈抛物线增长趋势,杂种优势表现为超中亲甚至超高亲。根长随氮水平增加先大幅降低后趋于平缓,而苗高则先大幅下降后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华  张爱民  李元清  刘冬成  于美玲  
对普通小麦—Aegilopscrassa核质杂种及其核亲本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测试核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数和带有Aegilopscrassa细胞质的3个核质杂种的酶谱数不尽一致,但其中谱带1的酶活性均以弱势表达;核质杂种的酯酶同工酶与相应的核亲本比较酶带数目变化不明显,只是存在活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测试材料间也并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了不同的核质杂种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不同。说明Aegilopscrassa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结合产生的特异核质互作,在灌浆期旗叶的有关同工酶上也有所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