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6)
2023(6096)
2022(4892)
2021(4557)
2020(3589)
2019(7766)
2018(7291)
2017(12892)
2016(7435)
2015(8006)
2014(7709)
2013(7318)
2012(6921)
2011(6288)
2010(6426)
2009(5618)
2008(5497)
2007(5123)
2006(4478)
2005(3974)
作者
(25263)
(21565)
(21490)
(20188)
(13731)
(10511)
(9410)
(8233)
(8221)
(7814)
(7458)
(7238)
(7213)
(7129)
(6810)
(6559)
(6432)
(6352)
(6281)
(6141)
(5655)
(5399)
(5316)
(4842)
(4796)
(4748)
(4727)
(4663)
(4567)
(4462)
学科
(22670)
经济(22633)
(15092)
管理(14027)
(11053)
企业(11053)
(10013)
(9657)
中国(8869)
方法(7073)
农业(6739)
业经(6526)
数学(5739)
数学方法(5579)
(4990)
金融(4988)
(4760)
地方(4759)
(4740)
(4696)
银行(4677)
(4559)
(4258)
贸易(4254)
(4166)
(4161)
环境(4047)
教育(3877)
理论(3874)
(3779)
机构
大学(102732)
学院(101919)
研究(46408)
科学(34378)
(33630)
经济(32843)
中国(32109)
(30762)
管理(29742)
(26863)
研究所(25196)
理学(25117)
理学院(24640)
农业(24344)
(23920)
管理学(23831)
管理学院(23645)
业大(23229)
中心(19697)
(17972)
(17372)
(17262)
(16415)
农业大学(15593)
(15537)
北京(15223)
实验(14964)
(14931)
研究院(14882)
科学院(14694)
基金
项目(77098)
科学(57488)
基金(53769)
(53424)
国家(52524)
研究(49424)
科学基金(40470)
(31318)
自然(28833)
自然科(28073)
社会(28060)
自然科学(28060)
(27831)
基金项目(27752)
自然科学基金(27535)
社会科(26287)
社会科学(26274)
教育(21877)
资助(21540)
重点(19078)
编号(18400)
计划(18337)
科技(17791)
(17720)
(16126)
科研(15659)
成果(15526)
(15213)
创新(15159)
专项(14626)
期刊
(39948)
经济(39948)
学报(31318)
(28938)
研究(28175)
科学(25234)
中国(23904)
大学(21634)
学学(20801)
农业(19054)
教育(12888)
管理(11758)
(11236)
(10537)
林业(10033)
业大(9624)
(8080)
金融(8080)
(8010)
农业大学(7373)
科技(7307)
技术(6984)
业经(6766)
经济研究(6040)
财经(5853)
自然(5589)
资源(5465)
(5166)
问题(5135)
中国农业(5039)
共检索到159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佳霖  张卫国  田昆  松卫红  李秋平  杨荣  张贇  
本文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研究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上限麦吊云杉、大果红杉和长苞冷杉的生长特征,构建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揭示影响该区域3个主要树种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生长后期的气候因子对该地区树木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树种的响应方式存在差异;2)麦吊云杉生长主要受限于生长季的气候条件,与上年生长后期(上年9—10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且当年生长盛期(6—8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其径向生长;3)大果红杉生长主要受限于生长后期的水分条件,主要表现为与上年1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紫玥   李俊杰   孙海龙   陈美晴   李爽   向玮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叶树种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分析3个树种的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该地区显著限制其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并用层次分割法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宽度变化的贡献率。【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红松和臭冷杉的径向生长同时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与生长季初期气温正相关;鱼鳞云杉的树轮宽度主要受气温影响,与秋冬季节气温负相关,与降水量的整体相关性较低。3个树种均受到上一年气候因子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3个主要针叶树种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负相关性呈增强趋势。3月平均气温对红松的贡献率最高,为34.56%,4月最低气温对臭冷杉的贡献率最高,为22.29%,对鱼鳞云杉的贡献率为60.89%。【结论】层次分割分析法能够有效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生长的贡献率,分析结果可为制定该地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贡晓清  谢榕  杨华  
【目的】气候因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该地区天然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在吉林省汪清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对常见针叶树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进行样芯的采集,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标准年表,进而分析比较不同树种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该地区树木标准年表的平均敏感度和信噪比分别为0.16~0.27、6.14~19.98,其中臭冷杉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其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信噪比和样本总体代表性等统计量均高于鱼鳞云杉和红松。上年9月平均气温及上年、当年7月最低气温与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这表明同一区域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种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异,臭冷杉径向生长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升温突变(1985年)后,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与气温相关性增强但与降水量相关性减弱,且升温后树木径向生长有显著上升趋势。【结论】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目前升温可能仍在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的临界阈值内,促进其径向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露双  王晓明  赵秀海  
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通过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建群树种红松和先锋树种山杨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期揭示不同物种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红松和山杨对气候因子响应关系存在差异。红松主要受上年冬季温度和降水的负作用,山杨主要受到生长季末降水的限制作用。在极端情况下,上一年冬季的高温和较多降水以及当年生长季高温是导致红松形成窄轮的主要原因,而上一年生长季的较多降水和当年春季高温是影响山杨生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树木生长—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物种特性。此外,还发现随着温度上升和降水格局的改变,春季降水对红松生长的正效应以及月最低温度对红松和山杨的负效应将逐渐突显,这可能是导致红松适宜区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白海  许倩  石松林  曾琬晴  谭利平  彭培好  
【目的】研究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Abies fabri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冷杉为研究对象,用树轮生态学的方法对峨眉山不同海拔的冷杉进行年轮采样、处理与分析,比较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特征及其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年表统计数据表明,4个年表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海拔差异,海拔2 4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7月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8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4—9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9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和当年4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1—9月的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3 0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和当年3—4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6—7月的PDSI和当年4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峨眉山高海拔的冷杉包含有更多的环境信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更为敏感;高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受到水分的强烈限制,而低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冷杉衰亡与气候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区域气候的变暖,高海拔地区冷杉可能会进一步衰退。该研究揭示了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冷杉林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今朝  刘健  余坤勇  曾琪  郑文英  艾婧文  上官莎逸  
以三明市主要针叶树种(杉木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树种分布点数据和19个气候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现实气候条件下杉木和马尾松在三明市的适宜分布区,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2050和2070年)杉木和马尾松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结果,并运用刀切法确定影响杉木和马尾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AUC值均大于0.9),最湿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等温性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杉木和马尾松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和中部,面积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俊卉  亢新刚  张慧东  胡云云  
树高和胸径是森林调查中重要的测量因子,常用来计算材积、立地指数和其他与森林生长和收获、演替和碳汇相关的重要变量(Dorado et al.,200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敖子琦  贾炜玮  闫妍  苏巴提·赛达合买提  孙毓蔓  张小勇  
【目的】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的3种典型针叶树种:红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3种典型针叶树种的一级枝条基径和长度的哑变量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索不同树种一级枝条基径和长度的生长特点及差异,简化枝条建模工作。【方法】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基于再参数化模型,构建以树种为哑变量的枝条基径和长度的哑变量模型、以树种作为随机效应的枝条基径和长度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然后,利用R_(adj)~2、RMSE、AIC、BIC 4项统计指标评价模型预测能力。最后,根据两个模型的评价结果,基于具有更优拟合效果的模型对3个树种的生长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同一树种在不同等级木下其一级枝条的基径和长度均差异显著,林木等级越高,基径和长度值越大。基于相同等级木,长白落叶松无论从基径还是枝长,都与其他两种树种存在显著差异。2)基于哑变量模型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一级枝条基径预测模型的R_(adj) ~2分别达到了0.616 7和0.603 6,长度预测模型的R_(adj)~2分别达到了0.679 4和0.671 2,哑变量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但根据模型的拟合过程,在进行枝条基径和长度预测时应根据样本量等选择适合的分枝属性预测模型。3)根据更优的哑变量模型的拟合结果,3种树种一级枝条的基径和长度大小及变化范围存在差异。从树种看,3个树种的一级枝条基径和长度大小值排序为樟子松>红松>落叶松。【结论】无论是哑变量模型还是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都为简化枝条大小建模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鑫浩  何友均  许娜子  
为了研究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长白山北坡3个海拔高度建立了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的年轮差值年表。通过年表特征及响应函数分析,探讨不同海拔臭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海拔分布上限(1 760 m)臭冷杉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年轮宽度指数与上年9月和当年5月的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没有显著关系;在中海拔(1 250 m),年轮宽度指数与温度和降水都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在海拔分布下限(780 m),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年轮宽度指数与上年9月和10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未来气候变化有利于臭冷杉的径向生长,有利于长白山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世友  李小宁  李生红  金贵军  周全  胡小龙  王秋华  
在火烧迹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滇中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华山松Pinusarmandii,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等3种树种在不同林火行为下的耐火性差异,确定了从树皮的阻燃性角度分析林木耐火性的研究方法。对3种树种的树皮的结构进行了调查,对树皮的平均厚度、含水率、导热系数、氧指数和热辐射作用下的质量损失过程和树皮内表面温度变化过程6个阻燃性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油杉树皮内皮层结构完整不开裂,外皮层疏松,平均厚度是云南松和华山松树皮的1.38和3.07倍,导热系数为云南松树皮和华山松树皮的67.66%和54.85%,氧指数是云南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睦就  薛萍  张云跃  谢旭东  王轶民  
以8~10年生的引种试验林为取材对象,分别在1992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3年1月30日,同时采15个树种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矿质元素浓度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元素浓度高低总趋势为N>K>Ca>P>Mg。松属中单维管束亚属和双维管束亚属分别表现为富N、Mg和K、P两种元素含量型。树种间Mg元素季节动态存在显著多样性,N、P、K、Ca动态模式松类树种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卉  亢新刚  刘燕  
树高曲线是建立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基础。该文使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465株冷杉、423株云杉和251株红松标准木数据,分别选用10种树高曲线,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用决定系数R2、残差和MD、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唐守正树高曲线能较好地模拟当地主要树种的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所选出的最优树高曲线可以用于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中的云杉、冷杉和红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若蕙  刘洪谔  沈锡康  凌浪生  
红桧、台湾扁柏、台杉、台湾黄杉和峦大杉都是台湾特产的珍贵用材和观赏美化树种。我们用采自台湾北部的少量种子成功地培育出这5个树种健壮的苗木总计约4000株。按苗期生长好坏和抗性强弱排列名次,其顺序为:峦大杉—红桧—台湾黄杉—台杉—台湾扁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全全  刘琪璟  梁宇  
细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祝强  鲍甫成  
将针叶树材气体渗透的三维流阻网络理论进行了扩充 ,提出了气体径向和弦向渗透次级流阻网络的二维等效流阻网络及二维等效流阻网络流阻基元的确定和等效流阻的求解方法 ,将三维流阻网络从关于针叶树材气体纵向渗透性研究 ,扩展到针叶树材气体径向和弦向渗透性研究。提出了针叶树材径向和弦向气体渗透三维流阻网络理论 ,计算了马尾松试件径向和弦向渗透系数 ,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值相符合。将本文的针叶树材径向和弦向气体渗透三维流阻网络理论与此前关于针叶树材纵向气体渗透的三维流阻网络工作相结合 ,可以使用三维流阻网络计算针叶树材纵向、径向、弦向的气体渗透系数 ,其在木材干燥、改性、防腐有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