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7)
- 2023(4550)
- 2022(3649)
- 2021(3231)
- 2020(2613)
- 2019(5786)
- 2018(5252)
- 2017(10187)
- 2016(5072)
- 2015(5487)
- 2014(5350)
- 2013(5205)
- 2012(4592)
- 2011(4127)
- 2010(4428)
- 2009(4446)
- 2008(3409)
- 2007(2991)
- 2006(2806)
- 2005(2658)
- 学科
- 融(24222)
- 金融(24222)
- 银(21066)
- 银行(21059)
- 行(20554)
- 济(18899)
- 经济(18882)
- 业(15233)
- 中国(14001)
- 企(13280)
- 企业(13280)
- 管理(13018)
- 中国金融(10844)
- 制(8185)
- 财(7821)
- 地方(7017)
- 方法(6971)
- 数学(6404)
- 数学方法(6309)
- 务(6155)
- 财务(6142)
- 财务管理(6136)
- 企业财务(5960)
- 业经(5636)
- 农(4885)
- 体(4837)
- 事业(4411)
- 体制(4358)
- 农业(3902)
- 理论(3873)
- 机构
- 学院(65812)
- 大学(64886)
- 济(28855)
- 经济(28182)
- 中国(25018)
- 管理(22527)
- 研究(22137)
- 理学(19024)
- 理学院(18832)
- 管理学(18399)
- 管理学院(18287)
- 财(15386)
- 银(14461)
- 银行(13990)
- 融(13847)
- 金融(13579)
- 行(13134)
- 中心(13063)
- 京(12934)
- 财经(12220)
- 科学(12010)
- 经(11123)
- 人民(11100)
- 所(10580)
- 农(10323)
- 经济学(10302)
- 国人(10084)
- 中国人(10042)
- 中国人民(9978)
- 江(9610)
- 基金
- 项目(43180)
- 科学(33841)
- 研究(32070)
- 基金(31421)
- 家(26979)
- 国家(26742)
- 科学基金(23151)
- 社会(21036)
- 社会科(20151)
- 社会科学(20145)
- 省(17397)
- 基金项目(16088)
- 划(14222)
- 教育(14190)
- 自然(13941)
- 自然科(13665)
- 自然科学(13663)
- 自然科学基金(13415)
- 资助(13223)
- 编号(12175)
- 融(10286)
- 成果(10184)
- 发(10132)
- 重点(10046)
- 创(9751)
- 部(9172)
- 创新(9138)
- 国家社会(9118)
- 课题(8941)
- 性(8811)
共检索到108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嘉慧
自20世纪初美国开始关注生涯教育以来,美国以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了种种生涯教育方案。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两个方案:一个是以斯尼登提议为代表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的方案,另一个是以杜威提议为代表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方案。也由此一度出现比较激烈的杜威与斯尼登之争。最初,斯尼登提议在美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政策的支持,杜威方案明显处于弱势。但是,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杜威提出的"普职融合"方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职业主义将杜威的普职融合思想作为重要的理论资源。新职业主义的倡导者明确提出"返回杜威"的口号,普职融合被视为解决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杜威的普职融合方案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以及拓展生涯教育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杨勇
学者们认为由于培养目标、课程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理基础的不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杜威批判了古希腊那种因为社会划分为两个阶级,而把教育划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做法。杜威从现代民主社会人人都是职业人和哲学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着相互包含和容纳的部分。杜威的启示在于,要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倡导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适当融合,走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立的误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教育类型 普职融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永为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与大卫·斯尼登之间就职业教育问题展开激烈论争。这场论争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立法与普通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当时双方论争的语境、焦点和结果,揭示了论争背后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
关键词:
杜威 斯尼登 职业教育 论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关键词:
杜威 职业教育思想 合理性 “普杜之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蒙成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与开发缺乏理论指导,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不足等弊端,基于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组建有效的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时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整全发展的目标,努力依托项目课程,将知识、智力、操作技能、品德、价值观、审美等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丰富课程中知识、智力和能力的量级及教育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秀萍
在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与实践性并列提出,为此音乐教育需要一种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价值来引领与规范音乐教育改革实践。杜威的"审美经验"概念具有对"审美"特性与"实践"特性进行包容与通约的品质。以杜威"审美经验"为价值引领的一种音乐教育即一种经验的音乐教育。经验音乐教育是以经验性融合审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音乐教育,它以经验的连续性与整合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程实施方式。杜威"审美经验"内涵所揭示的经验特性自然而然地涵盖了审美性与实践性。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路径是建构与实施杜威经验性质的一种音乐教育模式,以音乐经验获得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为课程组织原理,以做中学为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洋
职普融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杜威职业教育观强调动态生长性、统一整体性、生命审美性,反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对立,强调二者的联系,倡导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彼此融合。杜威的融合职业观对我国新时代职普融通一体化发展理念具有启示意义。基于智能社会需求、个人成长需求和本土社会环境需求,职普融通一体化必须落实职普融通长效机制,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在全社会建构职业教育新形象。
关键词:
职普融通 职业教育观 杜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利雅
针对"职业教育"和"自由教育"是否对立的观点,回溯百年前美国斯内登和杜威间关于"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旷世论战。基于他们哲学观、教育观、职业教育观和教育对象方面的认识差异,争论结果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认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应走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融合的发展路径。首先,内容上体现在人类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中的创新"精神;其次,重视师生在教育价值方面"核心价值共识"培养;最后,最终目标是实现师生共同"反省"和"精神转向"的生命状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关键词:
知识 道德 智慧 第三类课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碧
爱丽丝·奇普曼·杜威作为约翰·杜威的妻子,长期被教育史学者所遗忘。爱丽丝是美国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在促使青年杜威的理智兴趣从古典哲学扩大到现代社会领域,特别是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影响。她参与创办和管理芝加哥实验学校,协助杜威将他提出的理论原则应用于学校生活,并不断加以修正与调整。爱丽丝为美国女性争取平等的教育和政治权利而努力,在与杜威的远东之行中也为中国的男女合校运动作出了贡献。爱丽丝的一生折射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和教育的变迁、进步和争议,研究杜威的教育理论和社会行动不能忽视爱丽丝的存在与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海
路宝利博士的新著《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集中就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作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为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可供聆听的"历史声音"和可供比照的"历史镜像"。
关键词:
美国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主义 民主主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益 周青青
简·亚当斯早于杜威系统地提出了同情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同情是亚当斯勾连伦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重要思想,她提出了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亚当斯主张通过“同情性理解”来实现社会的“横向进步”,并提出了构建“同情性理解”的“同情性知识”。“同情性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纠正学校教育中狭隘的知识观,也有助于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杜威作为亚当斯的密友,在同情思想上与亚当斯有着共识,两人都认为同情是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天性,指出同情具有层次性,经过改造的同情将成为实现民主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亚当斯同情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界对杜威思想的认识,也能丰富与拓展教育思想史的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天山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满意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成为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大职业教育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