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2)
2023(8040)
2022(6295)
2021(6001)
2020(4477)
2019(10226)
2018(9551)
2017(16676)
2016(9708)
2015(10675)
2014(10586)
2013(9454)
2012(8427)
2011(7767)
2010(8163)
2009(7522)
2008(6185)
2007(5701)
2006(5266)
2005(4898)
作者
(22545)
(18447)
(18216)
(17738)
(11524)
(8745)
(8561)
(7391)
(6852)
(6635)
(6263)
(6146)
(6028)
(5835)
(5693)
(5601)
(5503)
(5477)
(5319)
(5213)
(4764)
(4490)
(4406)
(4284)
(4246)
(4238)
(4210)
(4117)
(3807)
(3765)
学科
(25326)
经济(25303)
(24467)
金融(24466)
中国(23378)
(21516)
银行(21514)
(20994)
(19941)
教育(19499)
管理(18457)
(15351)
企业(15351)
中国金融(10882)
(10477)
理论(9530)
(9509)
(9442)
地方(9133)
业经(8313)
农业(7921)
方法(7683)
教学(7097)
(6874)
数学(6801)
数学方法(6623)
(6422)
财务(6406)
财务管理(6398)
企业财务(6170)
机构
大学(116171)
学院(115462)
研究(42439)
(39665)
经济(38409)
管理(34205)
中国(33105)
教育(29059)
理学(28825)
理学院(28411)
管理学(27680)
管理学院(27447)
(26046)
师范(25911)
(25352)
科学(22563)
师范大学(21296)
中心(20922)
(20911)
(19853)
(18748)
研究所(17950)
职业(17536)
北京(17176)
技术(16834)
财经(16366)
(16020)
(15901)
(15568)
银行(15464)
基金
项目(73145)
研究(65289)
科学(59018)
基金(48012)
(39816)
国家(39216)
社会(38994)
教育(37942)
社会科(36744)
社会科学(36736)
科学基金(33090)
(31617)
编号(29959)
(27835)
成果(27251)
课题(24845)
基金项目(23958)
(21949)
(18981)
规划(18691)
资助(18602)
重点(18523)
(18328)
项目编号(18135)
(17255)
自然(16927)
自然科(16518)
自然科学(16517)
(16424)
(16218)
期刊
教育(50439)
研究(47145)
(43687)
经济(43687)
中国(34665)
(27160)
金融(27160)
(15425)
(14557)
技术(14251)
职业(13702)
学报(13208)
科学(12051)
大学(12030)
管理(11687)
学学(9695)
农业(9100)
技术教育(9007)
职业技术(9007)
职业技术教育(9007)
财经(7856)
业经(7712)
(7255)
论坛(7255)
经济研究(7096)
(6786)
(6695)
高等(5813)
成人(5482)
成人教育(5482)
共检索到193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叶学文  
普职教育融合符合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是解决我国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目前社会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认同仍存在较大偏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沟通不足、纵向融合不畅等问题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加快转变"重普轻职"旧观念,以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普职教育横向融合,以打通升学渠道为载体加强普职教育纵向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莉   彭茂辉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融通。职普融通是我国深化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职普融通的内涵指的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是从整体性、关联性和平衡性等方面系统审视职普融通的发展,是不同教育类型以及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效融通。当前职普融通主要存在大众认知困境、政策治理困境、学校办学困境和学生发展困境。为此,要建构突破职普融通困境的路径,具体包括:重塑教育观念,培厚职教与普教均等认可的文化土壤;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扩充职普融通的政策空间向度;适度弹性执行,逐步改善职普融通的实施环境,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育人双主体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育人的主体地位缺失、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等困境,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定策略,即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探索"政-企-行-校"多元合作办学模式、联合企业共建"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研究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促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在"社会—个人"和"意象—实践"的二维视野中,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可以概念化为社会赋予的身份、社会实践的身份、自身认定的身份与自身实践的身份。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者存在的身份困境表现为示范者角色的缺失,反思者角色的乏力和研究者角色的模糊。通过出台教师教育者标准,加强院校伙伴协作机制建设,教师教育者建立明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身份的实践感和效能感,是建构教师教育者身份的可行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更庆  
职教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具有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的工具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广泛性、兼顾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性、保障职业技能评价和招考计划分配的科学性等内涵特征。目前,职教高考制度建设面临路径依赖、发展短板、体系缺失、功能缺陷、生态失衡等困境,从而制约职教高考改革目标的达成。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具有类型特色的统一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办法、建构职普等值同效的“旋转门”机制、实施差异化职业潜能测试、建构与“双减”政策相向而行的职教高考机制等途径来解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烨   宁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一表述与过去政策文件提及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所区别,其内涵和外延均有所扩展,不仅包含了普通高中,还囊括了中等职业学校等所有高中阶段教育类型。鉴于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境,如普通高中同质化问题、评价和考核标准单一,以及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等,从职普融通发展的角度出发,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优化路径是:丰富学校办学发展类型,突破职普融通瓶颈;优化学校分类考评制度,鼓励实施全面教育;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岳涵  刘向梅  
立足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寻求最为适切的产教融合建设路径,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现自我发展、激发民族地区脱贫内生动力及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选择。借鉴组织社会学的合理性分析框架,本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实践中面临内在动力难以激发、价值认同缺失、法理依据不足、能力与目标双重滞后等诸多困境,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产教融合的发展空间。在产教融合进程中,应坚持“动力激发为关键”“理念更新为基础”“制度设计为核心”“能力建设为保障”的深层逻辑。基于此种逻辑提出的产教融合优化路径为:强化融合意识,以价值内化增强行动自觉;加强制度设计,以统筹规划强化组织合力;关注多元诉求,以利益共享激发融合动力;重视能力建设,以共享、互赢的有效行动积聚融合实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联合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和产业部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产教融合不仅丰富了产教关系内涵,尊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思路,也为多元办学主体提供了合理依据。但受内外部支持体系欠缺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产教融合活动并没有产出预期价值成果,有必要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内外部支持体系,引导参与主体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为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斌  胡昆  
数据治理是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存在唯技术论倾向、价值缺失、动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角度阐释大数据思维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内涵与特征;从数据治理目标、数据治理主体、数据源设计、数据使用类型层面揭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形态嬗变及其利弊;从目标设定、标准制定、平台搭建、团队组建、制度确立维度探寻最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与最契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现实需求的文化治理形态的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晔  
教材是国家事权,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亟需明确职业教育教材监测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深入分析教材监测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够、组织系统职能分工待明确、实施系统构成要素待完善、监测结果运用不到位等。进一步提出实施路径:一是明确监测主体职能,建立职业教育教材监测体系;二是完善监测实施系统,推动职业教育教材监测科学、有效实施;三是充分运用监测结果,强化基于监测结果的职业教育教材反馈与问责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和具体行动。在探究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意涵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概述为是一种具有划时代的系统性、深层次教育变革过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转型面临着认知存在曲解甚至错解、教育和受教育成本增加、“部分区域、学校和群体无力应对”、在追求教育公平中衍生新的不公平等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深度考量:科学认识、精准把握,系统规划路线图;优化管理、更新算法,合理把控成本;立足实际、分段实施,持续推进升阶;多方协同、数字赋能,加快构建情境;能力分层、系统培训,稳步提高师资能力;正视风险、有效应对,防范化解危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波  张崎静  
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困境:过度干预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责任缺失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资源劣势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制度缺陷弱化了产教融合动力。对此提出了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出路: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约束相应主体的责任,促进教育资源向高职院校倾斜,改革高职院校体制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俊华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深度释放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是职业教育和产业界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成型未成熟"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正陷入"制度低效"困境,具体表现在企业的集体性"主体失位"与行业的边缘游离;组织文化碰撞,难以调和的价值冲突格局;被迫"出局"的应然主体,筹资偏好转向的高职院校;制度执行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缺失,"囚徒困境"中的产教各方。而困境缘起主要集中在认知受阻、动力缺乏、执行不力以及理性有限等方面。由此,可以从唤醒激活、和而不同、自觉担当以及监督保障等层面进行有效地突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希彦   李云飞   田晓玲  
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之需,是高校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现实中高职院校“专劳融合”育人工作存在理念更新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融合点契合不紧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对此,要以系统观念为引领,加强顶层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培育“政校企”协同共育教育生态、完善“专劳融合”育人综合体系等,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