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3)
- 2023(11167)
- 2022(9564)
- 2021(8729)
- 2020(7283)
- 2019(16870)
- 2018(16583)
- 2017(31952)
- 2016(17582)
- 2015(19780)
- 2014(20134)
- 2013(20229)
- 2012(19676)
- 2011(18048)
- 2010(18440)
- 2009(16929)
- 2008(17165)
- 2007(15742)
- 2006(13725)
- 2005(12812)
- 学科
- 济(80913)
- 经济(80839)
- 业(46030)
- 管理(44736)
- 企(34548)
- 企业(34548)
- 方法(32096)
- 数学(28190)
- 数学方法(27934)
- 中国(24670)
- 农(23424)
- 地方(22507)
- 财(18026)
- 业经(17606)
- 学(17133)
- 农业(15948)
- 制(15732)
- 贸(14767)
- 贸易(14757)
- 银(14689)
- 银行(14656)
- 融(14512)
- 金融(14510)
- 易(14228)
- 行(14138)
- 地方经济(12510)
- 发(11977)
- 和(11698)
- 环境(11651)
- 技术(11597)
- 机构
- 大学(261794)
- 学院(261102)
- 济(107817)
- 经济(105279)
- 研究(98091)
- 管理(93468)
- 理学(79126)
- 理学院(78089)
- 管理学(76614)
- 管理学院(76121)
- 中国(72341)
- 科学(60946)
- 京(57272)
- 农(52066)
- 所(51764)
- 财(49516)
- 研究所(46830)
- 中心(44078)
- 江(41804)
- 业大(41245)
- 农业(40888)
- 财经(38568)
- 北京(36769)
- 范(36753)
- 师范(36344)
- 院(34979)
- 经(34851)
- 州(33612)
- 经济学(33231)
- 省(31597)
- 基金
- 项目(167259)
- 科学(129416)
- 研究(121227)
- 基金(117844)
- 家(103823)
- 国家(102892)
- 科学基金(85840)
- 社会(74922)
- 社会科(70943)
- 社会科学(70922)
- 省(67550)
- 基金项目(62045)
- 划(56615)
- 教育(56122)
- 自然(54944)
- 自然科(53614)
- 自然科学(53590)
- 自然科学基金(52618)
- 编号(49507)
- 资助(48929)
- 发(41691)
- 成果(41196)
- 重点(38725)
- 部(36698)
- 课题(35805)
- 创(34555)
- 发展(33054)
- 展(32504)
- 创新(32379)
- 科研(32108)
- 期刊
- 济(126461)
- 经济(126461)
- 研究(81613)
- 中国(58991)
- 农(48375)
- 学报(44931)
- 科学(39971)
- 财(38113)
- 教育(33759)
- 管理(33413)
- 大学(33109)
- 农业(32764)
- 学学(31056)
- 融(27388)
- 金融(27388)
- 技术(22483)
- 业经(21445)
- 经济研究(20067)
- 财经(19197)
- 业(17692)
- 问题(16739)
- 经(16494)
- 版(13293)
- 技术经济(13291)
- 贸(13085)
- 商业(12653)
- 图书(12156)
- 科技(12098)
- 统计(12048)
- 理论(11998)
共检索到406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曦 刘玲 童华荣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质谱联用(SPME-GC/MS)对15个来自云南的普洱茶生茶样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比较了15个样品在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类型上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α-萜品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顺式茉莉酮,α-柏木烯等是普洱生茶挥发性化合物的主要构成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15个茶样被分成了5类,其中第2类和第3类之间的距离最远,而这两类在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种类上区别也最大。结果表明,用类别间的距离差距可以清晰的表示每类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小洋 冯永忠 王得祥 吕迪 徐勇
【目的】探究西安市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组成,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配置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以及雪松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白皮松VOCs包括8类32种,油松释放的VOCs为8类38种,侧柏VOCs包括6类29种,云杉中检测到的VOCs为7类19种,雪松VOCs则包含8类36种;5种园林树木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类和芳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70%以上;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欧昌荣 薛长湖 汤海青 徐大伦 林洪
采用改进的动态顶空技术捕集、浓缩鱼油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45个成分,结果表明,其中14个为饱和、不饱和醛类,8个为饱和、不饱和酮类。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形成鱼油异味的主要成分。通过GC分析评价鱼油储藏过程中的感观变化和氧化,结果表明,GC分析的总峰面积能够指示鱼油的气味强度和氧化程度,并和感官检验结果一致。凹凸棒黏土处理鱼油取得较好脱色脱臭效果,其脱色脱臭效率分别为86.2%和84.1%。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 李清源 向琮琳 陈宝林 傅劭 杜克兵 张冬林 许林
花香是观赏植物的重要园艺性状,目前关于茶花香气的研究较少.该文以茶花川萼连蕊茶和单体红山茶为试材,定性定量分析两种供试茶花在4个开花时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花器官(雄蕊、花瓣)的挥发性成分释放规律及动态变化.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供试种类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利用内标法和保留指数法,使用Xcalibur软件将峰图匹配至NIST标准谱图库,分析花香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供试茶花的四个开花时期花朵中分别共检测到50和29种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于盛花期到达顶峰,且雄蕊均为释放香气的主要器官.其中,川萼连蕊茶盛花期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23种(16.06μg·g~(-1)),雄蕊的挥发性成分有35种(42.78μg·g~(-1));而单体红山茶盛花期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13种(2.73μg·g~(-1)),雄蕊的挥发性成分有20种(16.00μg·g~(-1)).两种供试茶花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苯环类/苯丙素类、醛类、萜类、醇类、酮类、烃类和酯类等7类化合物.其中川萼连蕊茶花朵总挥发性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苯乙醇和α-罗勒烯是其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感观评价呈现为草香、花香、甜香的混合香气;而单体红山茶则以萜类、醇类、酯类化合物为主,顺-3-壬烯-1-醇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类)是其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感官评价为花香,但由于释放量低而几近于无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英 陈金华 钟晓红 乔小燕 林海燕 陈栋
以9份茯砖茶(分别于1975、1985、1991、1994、1996、1999、2004、2009和2012年生产)为试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份茯砖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5种,其中共有成分62种,不同年份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93、91、88、78、77、72、88、87和83种,以1975年生产的茯砖茶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数量最多,总含量最高(62.202%);挥发性成分以酸、醛、酮类为主;棕榈酸、壬酸、植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正己醛是多个样品的主要化合物。主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关键词:
沙枣花 GC-MS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业伟 邵宛芳 冷丽影 张冬英
研究普洱茶生茶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为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将8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4 g)随机分为4组(20只/组),即空白对照组和普洱茶生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0.9%生理盐水和2.0 g/kg.bw、1.0g/kg.bw、0.5 g/kg.bw的普洱茶生茶。按照小鼠体重给予不同体积的受试物,自由摄食与饮水,连续灌胃30 d,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采血、分离血清并取组织样,测定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血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糖元(LG)、肌糖元(MG)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普洱茶生茶中、低剂量组显著延长了小鼠游泳时间(P<0....
关键词:
普洱茶生茶 抗疲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云 闫顺 陈倩 黄琳曦 张先言 汪琼
【目的】探究木香花(Rosa banksiae Ait.var. banksiae)挥发性成分释放规律,为其花香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花蕾期、半开期、盛花期和末花期木香花花朵以及盛花期木香花的雌蕊、雄蕊、花瓣和萼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木香花不同花期和盛花期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结果】不同花期的木香花中共检出78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等。从花蕾期、半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木香花中分别检出39,41,45和4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有20种;不同花期木香花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不同,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β-蒎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6.20%,16.85%和21.24%;Z-5-十九烯在半开期相对含量最高,为23.03%。不同花期的木香花中有38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其中半开期、盛花期和花蕾期挥发性成分相近,均与末花期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从盛花期木香花的雌蕊、雄蕊、花瓣、萼片中分别检出27,30,28和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物质在雌蕊、雄蕊、花瓣中相对含量最高,萼片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雌蕊与萼片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花瓣与雄蕊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小。β-蒎烯、甲酸芳樟醇、5-十九烯-1-醇、Z-5-十九烯、正十九烷、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β-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正辛醛是不同花器官中主要差异性挥发成分,同时β-蒎烯相对含量较高的雌蕊和β-罗勒烯、甲酸芳樟醇、正辛醛相对含量较高的萼片是木香花释放香气的主要部位。【结论】木香花花香主要来自其雌蕊和萼片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成分在末花期变化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春华 李进学 高俊燕 周东果 龚琪 岳建强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云南德宏栽培的小莱檬、塔西提2个莱檬品种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莱檬、塔西提莱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17种和24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莱檬果皮精油挥发性的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塔西提莱檬特征香气成分物质种类和含量高于小莱檬。
关键词:
莱檬 果皮精油 GC-MS 特征香气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红星 周慧 胡春梅
为了研究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选取了自然存放条件下,相同存放地,不同存放时间的9个普洱茶茶样,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呈减少趋势;普洱生茶咖啡碱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普洱熟茶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变化随普洱茶年份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通过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对普洱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普洱茶 存放时间 成分 感官品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跃鸿 刘学敏
本文系统阐述了普洱茶功能论、普洱茶价值论、功能价值实现论,简称"三论"。功能论认为,中国普洱茶主要有保健养生功能、价值投资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等四大功能。价值论认为,普洱茶的价值应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等三个完整的部分;经济价值是开发茶资源和发展茶产业的初始促动力,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则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力。实现论认为,市场是实现普洱茶价值和功能的主要场所,市场价格是主要实现形式;但普洱茶的生态、文化价值与功能并不能完全在市场通过价格形式得到实现,还需要辅以其他非市场的实现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
普洱茶 功能论 价值论 实现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徐蕾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我国普洱茶历史悠久,迄今仍是一种重要的特种茶饮品,其特殊性在于产地独特、功效独特、文化独特;普洱茶销售市场经历了从以出口为主到国内市场地位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传统市场升温,新兴市场扩展,品种内涵凸显,增长幅度可观。普洱茶生产和市场销售中也存在某些问题,一是标准滞后,品牌杂乱;二是生产分散,技术落后;三是市场销售行为不规范等。文章提出,要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确立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 生产特征 市场结构 普洱茶产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红星 周春娥 李家华
以普洱茶(生茶)为原料,分别采用无水乙醇、纯水、不同浓度含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茶多酚,在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不同浓度含水乙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比较分析这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率大小及差异性,并对醇提法和水提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以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为溶媒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1.499%;以纯水为溶剂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次之,为22.556%;而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为11.520%;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和差异性因提取溶剂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多酚 提取方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程丹丹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澜沧江环抱着村村寨寨,傣家人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这里便是普洱茶老字号"同庆号"的发源地,"同庆"取普天同庆之意。清光绪年间,同庆号兴盛于云南茶界,民国初期,实力和规模均已属云南茶号之首。同庆号现在的主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西双版纳女企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鲁南 赵苗苗 蔡昌敏 吕才有
【目的】普洱茶在贮藏的过程中,其内含物质和品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香气是普洱茶品质中的重要因子。【方法】文章利用电子鼻技术分别对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款分别贮藏在18个地方茶样进行检测,共计50个茶样,运用SPSS22软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筛选,通过Win Muster软件,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和Loading(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分别对茶样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电子鼻检测的不同茶样的G/G0电导率比值的分析,比较不同贮藏地的普洱茶香气之间的差别。【结果】在采用PCA分析时,叶底法相对与其他3种香气采集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贮藏在不同地方的这3款普洱茶;3款茶样在不同的贮藏地发生变化的主要香气类型为硫化物等,且硫化物的变化最大、含量最多;通过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贮藏在不同地方的普洱茶香气。【结论】不同的贮藏环境对普洱茶香气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电子鼻 普洱茶 香气 贮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