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5)
- 2023(13851)
- 2022(11945)
- 2021(11066)
- 2020(9124)
- 2019(20967)
- 2018(20989)
- 2017(40442)
- 2016(21954)
- 2015(24662)
- 2014(24948)
- 2013(24827)
- 2012(23100)
- 2011(20817)
- 2010(20994)
- 2009(19067)
- 2008(18594)
- 2007(16380)
- 2006(14502)
- 2005(12918)
- 学科
- 济(96888)
- 经济(96792)
- 管理(59917)
- 业(59048)
- 企(48656)
- 企业(48656)
- 方法(39108)
- 数学(32410)
- 数学方法(32077)
- 中国(28309)
- 地方(26370)
- 农(25965)
- 业经(23946)
- 学(19990)
- 财(19226)
- 农业(17642)
- 贸(16431)
- 贸易(16418)
- 理论(16037)
- 和(16009)
- 易(15797)
- 制(15768)
- 技术(15642)
- 环境(14985)
- 银(14780)
- 银行(14736)
- 地方经济(14625)
- 产业(14527)
- 融(14506)
- 金融(14504)
- 机构
- 大学(313270)
- 学院(312852)
- 济(124112)
- 管理(123677)
- 经济(121310)
- 研究(108941)
- 理学(106539)
- 理学院(105265)
- 管理学(103503)
- 管理学院(102944)
- 中国(79583)
- 京(68415)
- 科学(67937)
- 所(55168)
- 财(54806)
- 农(50968)
- 研究所(50191)
- 中心(48333)
- 江(46626)
- 业大(46496)
- 范(44348)
- 师范(43967)
- 北京(43848)
- 财经(43694)
- 院(39652)
- 经(39580)
- 农业(39555)
- 州(38502)
- 经济学(36082)
- 师范大学(35539)
- 基金
- 项目(212460)
- 科学(166757)
- 研究(157735)
- 基金(151546)
- 家(131436)
- 国家(130249)
- 科学基金(111515)
- 社会(98261)
- 社会科(93031)
- 社会科学(93010)
- 省(84557)
- 基金项目(80975)
- 教育(71581)
- 自然(71514)
- 划(70441)
- 自然科(69794)
- 自然科学(69778)
- 自然科学基金(68525)
- 编号(65188)
- 资助(61840)
- 成果(53311)
- 发(49627)
- 重点(47545)
- 部(45959)
- 课题(45504)
- 创(44370)
- 创新(41204)
- 项目编号(39954)
- 发展(39836)
- 科研(39684)
- 期刊
- 济(142882)
- 经济(142882)
- 研究(95587)
- 中国(63440)
- 学报(48739)
- 农(47347)
- 管理(46754)
- 科学(46054)
- 教育(40033)
- 财(38854)
- 大学(36825)
- 学学(34330)
- 农业(33308)
- 技术(27648)
- 融(27226)
- 金融(27226)
- 业经(25306)
- 经济研究(22134)
- 财经(20679)
- 问题(18693)
- 图书(18668)
- 经(17710)
- 业(17107)
- 科技(16176)
- 技术经济(15539)
- 理论(15241)
- 商业(14987)
- 现代(14776)
- 实践(14007)
- 践(14007)
共检索到469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安晓玥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徐蕾 赵辉 廖竞谦 崔剑 杨博
本文认为,普洱茶文化集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历史底蕴与现代精神于一体,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的内在价值,将其融入普洱茶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文章提出,要用文化的思路来加工、包装、营销普洱茶产品,以文化内涵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茶叶消费转向文化消费,延伸茶叶产业增值链,以普洱茶文化支撑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文化 文化营销 茶叶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盛 刘本英 成浩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从史籍记载、茶马贸易、佛教、民族文化和文学等角度,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说明云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普洱茶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云南 普洱茶文化 历史地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增全 沈晓进 白芸
就普洱茶公共品牌的由来、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利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维护普洱茶公共品牌,健康发展普洱茶产业的重要途径是用科技、质量体系保证强势品牌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 公共品牌 形成 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徐蕾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我国普洱茶历史悠久,迄今仍是一种重要的特种茶饮品,其特殊性在于产地独特、功效独特、文化独特;普洱茶销售市场经历了从以出口为主到国内市场地位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传统市场升温,新兴市场扩展,品种内涵凸显,增长幅度可观。普洱茶生产和市场销售中也存在某些问题,一是标准滞后,品牌杂乱;二是生产分散,技术落后;三是市场销售行为不规范等。文章提出,要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确立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 生产特征 市场结构 普洱茶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保继刚 陈苑仪 董宇恒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发展研究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从产业和村镇社会经济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梳理了易武镇普洱茶产业在复兴过程中各生产主体对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模式的权衡选择,及其在产业、土地和人口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认为:(1)对于拥有资源禀赋的农业型村镇而言,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自然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农民而言,明确掌握这些资源的产权,能成为其维持生计、提高收入的重要保障。(2)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体系构建中,可适当扶持更多本地茶农建设中小型加工茶厂,生产、加工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结合普洱茶文化,引导当地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农业、加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产业增强社会经济韧性。(3)政策应更多地倾向于明晰农户对资源的产权和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当中,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能力加入加工流通环节,由单纯务农身份转变为拥有加工和销售茶叶产品能力的经营者,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提高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潘志伟 陆志明
经济发展的今天,各国注重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云南茶叶产业支柱之一的普洱茶产业同样需要在原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该文从影响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最终找出实现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普洱茶产业 可持续发展 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茹芸 李亚莉 周红杰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
关键词:
普洱茶 贮藏 氨基酸 品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潇 周申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普洱茶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农产品组成部份之一,为了增强普洱茶的国际竞争力,继续扩大国际市场,提高出口效益,有必要在分析和把握绿茶的国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制约普洱茶出口的因素,提出针对提高普洱茶出口效益的政策建议。本文先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普洱茶生产与出口现状,提出扩大我国普洱茶出口的策略,以期为普洱茶扩大出口策略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普洱茶 出口 国际竞争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智 张冬英 黄业伟 张行 邵宛芳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茶多酚 提取工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李咏涛 王玉海 郝春 徐蕾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思茅市政府长期重视普洱茶产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推进规模化种植、提升加工能力和整体推进产业化等各方面。文章提出,针对近年来思茅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应遵循“整合、转型、开放、创新、挖掘”的发展思路,在政策促进方面要有重点地抓好普洱茶产业化十大工程,即政策环境工程、组织建设工程、品牌塑造工程、市场开拓工程、原产地认证与标准化工程、开放促发展工程、科技与人才保障工程、产业链建设工程、产业投融资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
关键词:
普洱茶 产业化 促进政策 政府工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业伟 邵宛芳 冷丽影 张冬英
研究普洱茶生茶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为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将8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4 g)随机分为4组(20只/组),即空白对照组和普洱茶生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0.9%生理盐水和2.0 g/kg.bw、1.0g/kg.bw、0.5 g/kg.bw的普洱茶生茶。按照小鼠体重给予不同体积的受试物,自由摄食与饮水,连续灌胃30 d,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采血、分离血清并取组织样,测定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血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糖元(LG)、肌糖元(MG)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普洱茶生茶中、低剂量组显著延长了小鼠游泳时间(P<0....
关键词:
普洱茶生茶 抗疲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跃鸿 刘学敏
本文系统阐述了普洱茶功能论、普洱茶价值论、功能价值实现论,简称"三论"。功能论认为,中国普洱茶主要有保健养生功能、价值投资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等四大功能。价值论认为,普洱茶的价值应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等三个完整的部分;经济价值是开发茶资源和发展茶产业的初始促动力,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则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力。实现论认为,市场是实现普洱茶价值和功能的主要场所,市场价格是主要实现形式;但普洱茶的生态、文化价值与功能并不能完全在市场通过价格形式得到实现,还需要辅以其他非市场的实现形式和载体。
关键词:
普洱茶 功能论 价值论 实现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红星 周慧 胡春梅
为了研究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选取了自然存放条件下,相同存放地,不同存放时间的9个普洱茶茶样,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呈减少趋势;普洱生茶咖啡碱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普洱熟茶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变化随普洱茶年份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通过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对普洱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普洱茶 存放时间 成分 感官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岗 张艳梅 韩丽 李云锋 浦绍柳
研究了浸提温度、茶水比和筛目数等对普洱茶膏提取得率、汤色、香气、滋味和溶解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茶膏最适宜的热回流提取法工艺为:浸提温度90℃,茶水比1∶10,浸提时间15 min,真空加热浓缩后真空干燥。该工艺生产普洱茶膏得率高,而且汤色红褐明亮,陈香显著,滋味醇厚,无冷后浑现象,保持了普洱茶原有的品质特征。
关键词:
普洱茶茶膏 热回流提取法 加工工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