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1)
- 2023(13713)
- 2022(11459)
- 2021(10437)
- 2020(8436)
- 2019(19131)
- 2018(18922)
- 2017(35841)
- 2016(19277)
- 2015(21634)
- 2014(21656)
- 2013(21428)
- 2012(20287)
- 2011(18514)
- 2010(18712)
- 2009(17486)
- 2008(17056)
- 2007(15546)
- 2006(14143)
- 2005(12918)
- 学科
- 济(87154)
- 经济(87034)
- 业(53487)
- 管理(51820)
- 企(37609)
- 企业(37609)
- 农(36481)
- 地方(29170)
- 中国(28186)
- 方法(25707)
- 业经(24380)
- 农业(24163)
- 数学(21328)
- 数学方法(21173)
- 贸(20938)
- 贸易(20922)
- 制(20806)
- 易(20266)
- 财(19987)
- 发(16134)
- 融(15137)
- 金融(15133)
- 银(15073)
- 银行(15057)
- 学(14657)
- 行(14623)
- 地方经济(14605)
- 环境(14456)
- 产业(14184)
- 体(14043)
- 机构
- 学院(276507)
- 大学(271398)
- 济(119611)
- 经济(116942)
- 管理(101090)
- 研究(99992)
- 理学(85415)
- 理学院(84349)
- 管理学(83110)
- 管理学院(82580)
- 中国(75872)
- 科学(58279)
- 京(58159)
- 财(55381)
- 农(51492)
- 所(50147)
- 中心(46018)
- 江(45615)
- 研究所(44750)
- 财经(41803)
- 业大(40638)
- 范(39075)
- 农业(38835)
- 师范(38776)
- 经(37551)
- 经济学(36759)
- 北京(36580)
- 州(36106)
- 院(36088)
- 省(35371)
- 基金
- 项目(179445)
- 科学(141247)
- 研究(137480)
- 基金(127171)
- 家(108852)
- 国家(107792)
- 科学基金(92176)
- 社会(89187)
- 社会科(84303)
- 社会科学(84286)
- 省(74978)
- 基金项目(67813)
- 教育(61041)
- 划(59389)
- 编号(56693)
- 自然(54871)
- 自然科(53451)
- 自然科学(53438)
- 自然科学基金(52419)
- 资助(49773)
- 成果(46359)
- 发(45615)
- 课题(40672)
- 重点(40609)
- 部(39169)
- 制(38106)
- 创(37800)
- 发展(37538)
- 展(36926)
- 国家社会(36661)
- 期刊
- 济(150160)
- 经济(150160)
- 研究(88057)
- 中国(66415)
- 农(54044)
- 财(41777)
- 学报(39984)
- 科学(39111)
- 管理(38023)
- 农业(36323)
- 大学(31871)
- 教育(31629)
- 融(30376)
- 金融(30376)
- 学学(29940)
- 业经(28332)
- 技术(23914)
- 经济研究(22051)
- 问题(21121)
- 财经(20373)
- 经(17723)
- 业(17092)
- 贸(16665)
- 世界(14348)
- 国际(14289)
- 版(14156)
- 经济问题(13391)
- 科技(13319)
- 技术经济(13196)
- 资源(13179)
共检索到44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保继刚 陈苑仪 董宇恒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发展研究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从产业和村镇社会经济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梳理了易武镇普洱茶产业在复兴过程中各生产主体对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模式的权衡选择,及其在产业、土地和人口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认为:(1)对于拥有资源禀赋的农业型村镇而言,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自然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农民而言,明确掌握这些资源的产权,能成为其维持生计、提高收入的重要保障。(2)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体系构建中,可适当扶持更多本地茶农建设中小型加工茶厂,生产、加工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结合普洱茶文化,引导当地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农业、加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产业增强社会经济韧性。(3)政策应更多地倾向于明晰农户对资源的产权和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当中,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能力加入加工流通环节,由单纯务农身份转变为拥有加工和销售茶叶产品能力的经营者,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提高收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云山
云南具有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着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普洱茶”作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云南茶叶传统名牌,它的资源优势尚未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普洱茶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了做大做强普洱茶的对策。
关键词:
普洱茶 产业 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盛 刘本英 成浩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从史籍记载、茶马贸易、佛教、民族文化和文学等角度,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说明云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普洱茶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云南 普洱茶文化 历史地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安晓玥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徐蕾 赵辉 廖竞谦 崔剑 杨博
本文认为,普洱茶文化集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历史底蕴与现代精神于一体,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的内在价值,将其融入普洱茶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文章提出,要用文化的思路来加工、包装、营销普洱茶产品,以文化内涵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茶叶消费转向文化消费,延伸茶叶产业增值链,以普洱茶文化支撑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文化 文化营销 茶叶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艾泽民
广大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衰落、农村凋敝等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这为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彰显新时代"三农"改革发展新成果。
关键词:
乡村 振兴战略 云南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家华 杨广容 陈立佼 吕才有
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为突破校—茶区之间的"地域制约",搭建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络;以及构建校内实践基地和专业实践体验中心的思路与做法,并从开展周末实践教学、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体验式实践教学和深入茶区茶企,定岗实习几个方面论述了多元化、多样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在达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茶学 实践教学 平台构建 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清 杨矗 庄闻喜
本文在对云南省普洱市7个社区50个低保家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其生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发现:低保对象生活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社会网络资源薄弱,个体经营存在多重障碍,经营失败者居多。贫困地区的低保户并未出现"福利依赖"现象,更准确地瞄准低保救助对象,及时为低保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仍是目前低保救助政策的重点。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生活状况 救助需求 普洱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金灵 赵枝琳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老年教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一环。以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和生态文明振兴与老年教育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对策。加强农村老年教育的措施主要从政府层面、家庭层面和老年人自身层面考虑,对提升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有所裨益。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老年教育 成人学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蓝增全 沈晓进 白芸
就普洱茶公共品牌的由来、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利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维护普洱茶公共品牌,健康发展普洱茶产业的重要途径是用科技、质量体系保证强势品牌发展。
关键词:
普洱茶 公共品牌 形成 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光选 刘强
基于农户经营意愿、资本投入情况和劳动力使用情况三个要素的考量,将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划分为市场化小农计划经营模式、资本密集型雇佣经营模式和劳动密集型联合经营模式等三种类型,对不同土地经营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进行判断,劳动密集型联合经营模式都是深度贫困地区农户收益最大化的土地经营模式。
关键词:
深度贫困 土地经营模式 效益比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杨 胡小静 周红杰 张新富 龚加顺
以0.1%(按干物质计)接种量接种黑曲霉,相对湿度50%,40~45℃密封发酵,10 d翻堆1次,发酵40 d完毕,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研究了不同翻堆样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新老工艺普洱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在翻堆样中茶总糖、多糖随发酵进程延长呈增长趋势,发酵40 d的4翻样中总糖含量最高达(9.49±0.23)%,多糖最高达(1.68±0.32)%,寡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由(2.7±0.22)%增加到(4.03±0.51)%,最终降为(2.15±0.62)%.以老工艺(粗)为对照新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寡糖含量差异显著,新工艺原料含量为(7.02±0...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碳水化合物 总糖 多糖 寡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颖 周芳梅 杨秀莲 陈婷 刘斯桐 王白娟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
关键词:
普洱茶 高压脉冲电场(HPEF) 总灰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孙洋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民族食用昆虫的采集、鉴定和查阅有关文献,整理出普洱市食用昆虫12目49科152种。简要分析了普洱市食用昆虫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今后食用昆虫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普洱 食用昆虫 名录 发展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乡村产业结构评价——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管控研究——以普洱茶为例
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政企合作及其社会基础——以湖南省B县黄金茶产业开发为例
云南省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接路径研究——基于文化与农业要素融合视角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云南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判别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分类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3个乡镇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以浙江湖州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及空间格局——基于云南省脱贫户数据的分析
低碳技术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以宁夏光伏产业为例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