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6)
- 2023(12366)
- 2022(10217)
- 2021(9482)
- 2020(8063)
- 2019(18799)
- 2018(18491)
- 2017(35667)
- 2016(18780)
- 2015(21300)
- 2014(21392)
- 2013(21185)
- 2012(19452)
- 2011(17247)
- 2010(17224)
- 2009(16424)
- 2008(15148)
- 2007(13373)
- 2006(11019)
- 2005(9845)
- 学科
- 济(78427)
- 经济(78344)
- 业(54780)
- 管理(54040)
- 企(45175)
- 企业(45175)
- 方法(39993)
- 数学(36197)
- 数学方法(35753)
- 融(27074)
- 金融(27070)
- 中国(25527)
- 银(24913)
- 银行(24890)
- 行(24004)
- 财(23604)
- 农(21142)
- 制(16924)
- 业经(16839)
- 地方(16837)
- 务(15853)
- 财务(15802)
- 财务管理(15767)
- 企业财务(15034)
- 贸(14952)
- 贸易(14942)
- 易(14550)
- 农业(14478)
- 学(14064)
- 理论(12142)
- 机构
- 学院(263044)
- 大学(262693)
- 济(111587)
- 经济(109368)
- 管理(104376)
- 理学(90753)
- 理学院(89858)
- 管理学(88247)
- 管理学院(87767)
- 研究(82704)
- 中国(69164)
- 京(53036)
- 财(52369)
- 科学(48993)
- 中心(42382)
- 农(42367)
- 财经(42183)
- 所(40061)
- 业大(38440)
- 经(38348)
- 江(38196)
- 研究所(36474)
- 经济学(35425)
- 农业(33408)
- 北京(32694)
- 经济学院(32371)
- 范(32173)
- 师范(31825)
- 财经大学(31637)
- 州(30834)
- 基金
- 项目(180242)
- 科学(142669)
- 基金(132372)
- 研究(131268)
- 家(114289)
- 国家(113340)
- 科学基金(98567)
- 社会(84438)
- 社会科(80271)
- 社会科学(80249)
- 省(70775)
- 基金项目(70075)
- 自然(63776)
- 自然科(62345)
- 自然科学(62327)
- 自然科学基金(61208)
- 教育(61204)
- 划(59173)
- 资助(54459)
- 编号(53206)
- 成果(42189)
- 重点(40581)
- 部(40535)
- 发(38754)
- 创(38414)
- 创新(35877)
- 课题(35778)
- 科研(35452)
- 国家社会(35296)
- 教育部(35292)
共检索到379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蓓 祝红梅 周永锋 张晓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助力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是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理论分析表明,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增长等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但普惠金融市场“精英俘获”现象、经济机会不足、金融素养匮乏影响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甚至可能加大收入不平等。对86个实证研究模型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普惠金融指数构造、样本时间与区域范围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更注重产业培育等“造血”机制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疏通金融发挥作用的渠道。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包容性增长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倪青山
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通过包容增长、创新效应、创业效应等,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东部地区的收入提升效应,收入不平等改善相对有限。建议强化普惠金融协调收入提升与不平等改善的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筱澍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测算区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新创业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支持创新和创业两个渠道显著提升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无论是富裕度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这种提升作用都存在。同时,相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和人力资本匮乏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中部、经济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区域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平衡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度,提升其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效率,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正向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介于第一门槛和第二门槛之间时,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弱。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门槛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潘海岚 闫伟男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特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轻金融抑制与金融排斥程度,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从而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金融抑制/金融排斥→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传导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知识鸿沟”效应,并且不同区域的传导路径也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费洁
202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如何推动浙江省山区26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先分析了金融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困境,随后总结了各地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开展的探索,最后提出金融机构应将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重点落在发展普惠金融、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保障、支持产业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和开展普惠型财富管理等方面,并提高政策研究能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服务和风控下沉,以实际行动助力共同富裕并拓展自身的发展边界。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 示范区建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建军 范志昊 周叔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富裕和共享的有机统一,以金融广化为特征的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基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从收入、财富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构建了家庭层面的共同富裕指标,并探究了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家庭的共同富裕水平,且该效应主要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促进家庭创业实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非劳动力和不健康人口比例较高的家庭中,普惠金融提升家庭共同富裕水平的效应更为显著,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此外,更高的家庭金融关注度和金融素养能够强化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支持效果。本文为测度中国家庭的共同富裕水平、理解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渠道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资金约束 家庭创业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剑 马露瑶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富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及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产业融合是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前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共同富裕的富裕性,而后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即具有“创富、续航”效果。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在高速起始阶段、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确立“励创业、促融合”新导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剑 马露瑶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富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及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产业融合是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前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共同富裕的富裕性,而后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即具有“创富、续航”效果。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在高速起始阶段、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确立“励创业、促融合”新导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为杰 段鸿梅
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算,并探讨了其分布演化趋势。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2011—2019年我国的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有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和共享性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3个子维度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共同富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机制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洋 徐靖文 姜沐汐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从增收和改善收入分配的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短期直接效应显著为正;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相较于拓宽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能同时达到增收和改善收入分配的目的,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空间动态杜宾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普惠金融对改善居民消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容忽视。使用2011-2020年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刺激消费增长、推进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也有显著带动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效果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在机制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构建拓宽信贷途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效机制,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华 陆岷峰
普惠金融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主、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返乡下乡群体、农业合作化组织和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普惠金融通过服务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国应学习欧洲、日本和美国在农业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融合传统与数字金融优势的普惠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价值链的提升,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新月 师博 甄俊杰
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增长效率与分配公平两方面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所蕴含的信息技术属性和金融普惠属性对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论逻辑,进而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中,金融普惠属性相较于信息技术属性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技术在资本整合类金融业务上的效果优于资本配置类,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本配置将成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资本配置、金融机构分布和城市双创能力存在优势的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自我发展和良性融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Cov-AHP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通过考察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各维度之间的关联,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总体共同富裕程度不高,多数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呈集中分布。并且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存在“富裕但不共同”或“共同但不富裕”的情况,少有地区能够实现富裕度、共享度、共同度和可持续的平衡发展;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地区共同富裕总体水平提升,但分维度检验表明这种作用仅体现在富裕度和共享度上,对共同度和可持续的效果不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普惠金融对当前共同富裕水平中等及偏下的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作用更强,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地区富裕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更有助于提高地区共享程度;门限回归模型显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门限值,低于门限值时普惠金融的作用不显著。对此,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政策和方法,是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