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6)
- 2023(18714)
- 2022(16034)
- 2021(14962)
- 2020(12635)
- 2019(29393)
- 2018(29205)
- 2017(56467)
- 2016(30438)
- 2015(34505)
- 2014(34533)
- 2013(34129)
- 2012(31286)
- 2011(28171)
- 2010(28326)
- 2009(26550)
- 2008(25419)
- 2007(22799)
- 2006(19842)
- 2005(17343)
- 学科
- 济(124230)
- 经济(124098)
- 业(89787)
- 管理(84966)
- 企(67717)
- 企业(67717)
- 方法(58146)
- 数学(51332)
- 数学方法(50669)
- 农(50575)
- 中国(35075)
- 农业(33548)
- 财(32826)
- 业经(30359)
- 融(28986)
- 金融(28982)
- 银(28364)
- 银行(28310)
- 行(27150)
- 地方(26217)
- 学(25734)
- 制(25733)
- 贸(22506)
- 贸易(22492)
- 易(21881)
- 务(21228)
- 财务(21143)
- 财务管理(21092)
- 企业财务(20032)
- 理论(19796)
- 机构
- 学院(433416)
- 大学(431740)
- 济(173662)
- 管理(171432)
- 经济(169901)
- 理学(149201)
- 理学院(147637)
- 管理学(144828)
- 管理学院(144077)
- 研究(141048)
- 中国(111170)
- 京(90222)
- 科学(88965)
- 农(85432)
- 财(78426)
- 所(71083)
- 业大(70021)
- 中心(67985)
- 农业(66267)
- 研究所(64977)
- 财经(63558)
- 江(63268)
- 经(57935)
- 北京(56320)
- 范(55450)
- 师范(54912)
- 经济学(52200)
- 州(51684)
- 院(50261)
- 经济学院(47439)
- 基金
- 项目(297965)
- 科学(233255)
- 研究(216197)
- 基金(215670)
- 家(187793)
- 国家(186217)
- 科学基金(159948)
- 社会(135330)
- 社会科(128082)
- 社会科学(128044)
- 省(117583)
- 基金项目(114777)
- 自然(104795)
- 自然科(102337)
- 自然科学(102308)
- 自然科学基金(100445)
- 教育(98932)
- 划(97793)
- 编号(89522)
- 资助(89160)
- 成果(71524)
- 重点(66298)
- 部(65314)
- 发(63516)
- 创(61549)
- 课题(60309)
- 创新(57480)
- 科研(57475)
- 教育部(55657)
- 大学(55540)
- 期刊
- 济(185822)
- 经济(185822)
- 研究(121241)
- 农(82640)
- 中国(79305)
- 学报(70944)
- 科学(63927)
- 财(59564)
- 管理(57369)
- 农业(55799)
- 大学(53992)
- 学学(51151)
- 融(49103)
- 金融(49103)
- 教育(42565)
- 技术(37482)
- 业经(34958)
- 财经(30048)
- 经济研究(28366)
- 业(27374)
- 经(25629)
- 问题(25420)
- 版(22216)
- 图书(21718)
- 理论(21308)
- 技术经济(21110)
- 统计(20382)
- 科技(20268)
- 实践(19604)
- 践(19604)
共检索到62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琴 王艺容 余新平 赵丙奇
脱贫攻坚胜利意味着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在发展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多维度的特点。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关系着我国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基于农户的五维资本与不平等的多维表现,通过建立资本与能力的关系,构建普惠金融缓解多维不平等的理论框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CFPS微观数据和A-F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果。研究表明:(1)普惠金融通过储蓄、信贷和保险等形式,直接增加农户金融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从而缓解多维不平等;(2)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间接增加农户物质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改善对物质、人力和社会不平等的缓解效应;(3)普惠金融对多维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具有环境异质性特点,在东部地区和在信心家庭中降低陷入多维不平等的概率分别高于西部地区和无信心家庭。因此,在精准识别多维不平等人群和改善内外环境基础之上,应持续推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提升农户金融的可获得性和适配性,从而缓解农村不平等,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不平等 资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丽娟 汤晓晓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Kakwani指数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高互联网信息可得性有效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户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差异化影响,覆盖广度的影响效应最显著,而使用深度不显著。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纯农业型和纯非农业型农户收入不平等抑制效应更显著。最后,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引导农户增加知识储备进而提高金融素养,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渗透发展,打破农村“金融排斥”和“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会珠
基于2014—2020年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长期多维不平等指数,探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农村家庭长期多维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能显著缓解农村家庭的长期多维不平等,且其缓解效应不随不平等持续时间的增长而明显减弱;社会资本和个体渴望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技术应用能够通过促进社会资本积累、激发奋发进取意愿来缓解长期多维不平等;数字技术应用的缓解效应具有普惠性,对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作用更强,且线上学习等五项数字功能的应用均能显著缓解长期多维不平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羽 王文倩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金融科技依托移动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了金融可及性和服务效率,那么它能否改进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从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呢?本文从金融科技对居民收入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效应出发,分析了金融科技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18个国家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当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且这种改善作用主要体现为低收入群体收入份额的提高。另外,金融科技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还会受到"数字鸿沟"问题的制约,在信息化水平越高的国家,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越早得到体现。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收入不平等 数字鸿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慧玲 杨少雄 孔荣
随着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持续推进,激发农户消费需求和降低消费不平等、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畅通意义重大。基于山东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OLS和2SLS方法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运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剖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一是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对生活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生产性消费不平等的抑制作用。二是金融素养通过信贷平滑、理财增值和保险保障机制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三是金融素养影响农户消费不平等具有异质性,对消费差异高的农户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金融素养 消费不平等 金融行为 中介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莹 王娟
解决好农户收入差距问题,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户收入差距,此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涓滴效应”缩小了农户间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门槛效应”扩大了农户间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均能缓解农户收入差距;数字信贷在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西部地区的农户收入差距,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收入差距 收入结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欣宇
构建财政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长效协同机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多维贫困指数,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具有耦合效应,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异质性;第二,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适度的财政支持更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挥多维减贫效应;第三,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维度的贫困缓解存在异质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阶段,要继续发挥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促进作用。第二,建立并完善财政对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减贫的适度支持机制,根据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进程,动态调整财政支持力度。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持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文 刘汉成
文章基于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库构建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收入不平等与居民金融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居民的金融行为,提高其进入金融市场的概率以及程度;收入不平等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缓解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使得更多居民拥有闲置资金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均能促进居民金融行为,但覆盖广度对居民金融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金融行为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易莹莹 陆书馨
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从代际视角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就业机会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多维贫困均有明显的减缓作用,且对老一代农民工的作用更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的缓解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缓解其多维贫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林燕 潘子纯 郝旭然 魏凤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沿线省份2 893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机制检验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技能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技能对农户具有增收效应,且能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2)数字技能能够通过促进耕地流转、增强社会网络和缓解信贷约束三条路径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3)数字技能对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数字技能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增强;(4)数字技能可以缓解农户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不平等,却加剧了务工收入不平等。此外,线上商务技能对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最大,生活社交技能次之,网络学习技能的缓解作用最小。针对研究发现,应着力提高农户的数字技能、针对不同农户特点设计相对应的数字技能提升策略以及加强数字技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实现农户共享数字红利,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华 孙忠琦
本文基于199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了银行、股票和保险市场发展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低收入不平等方面,银行与保险市场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股票市场发展可能不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在减少贫困方面,银行发展有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和提高最低收入组的平均收入,有利于减少贫困;而股票和保险市场发展都呈现了不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但是有利于提高最低收入组平均收入的特征。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得到系统反应银行、股票和保险市场的金融发展综合变量,结果表明,金融发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贫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金融 多维贫困转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艳敏 严奉宪
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可以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促进家庭灵活就业和提高家庭风险承担能力3个渠道实现。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及农村、农业户口、非体制内工作和非党员的家庭中,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缓释效应更强,在减缓相对贫困的过程中主要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另外,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可以有效减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但现阶段传统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可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缓释相对贫困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样本,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利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展开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显著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男性群体中更加明显。机制路径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可以通过限制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参与,减少此类群体的工作收入,从而影响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家庭老人照料能够通过提升房屋价格,间接拔高低收入农户“创业门槛”,从而降低其自主创业意愿,最终影响农户内部财富不平等。论文拓展了农村贫富差距及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为改善农户内部分配格局创建了新的视角及研究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陈炎 赵辉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户分化的态势逐渐显现,兼业农户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流群体。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提供有利契机,但能否以及如何对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机制检验发现,收入多样性和社会互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兼业程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兼农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增强主流农户信贷可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