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4)
2023(5843)
2022(4692)
2021(4246)
2020(3543)
2019(7981)
2018(7380)
2017(14635)
2016(7425)
2015(8072)
2014(7652)
2013(7213)
2012(6709)
2011(5624)
2010(5782)
2009(5647)
2008(4440)
2007(3861)
2006(3282)
2005(3037)
作者
(17260)
(14255)
(13890)
(13532)
(9090)
(6616)
(6575)
(5651)
(5303)
(4986)
(4845)
(4800)
(4406)
(4284)
(4270)
(4235)
(4137)
(4110)
(4046)
(3867)
(3503)
(3343)
(3262)
(3242)
(3216)
(3211)
(3059)
(2929)
(2878)
(2808)
学科
(27580)
经济(27552)
(24745)
金融(24744)
(21551)
银行(21551)
(21310)
(20998)
管理(19206)
(18476)
企业(18476)
中国(16558)
方法(12877)
(11270)
中国金融(10947)
数学(10815)
数学方法(10748)
(9052)
业经(8609)
(8113)
财务(8099)
财务管理(8087)
地方(8001)
企业财务(7878)
(7387)
产业(6631)
农业(5742)
理论(5573)
(5563)
(5283)
机构
大学(90954)
学院(90843)
(42195)
经济(41406)
管理(34276)
中国(30181)
理学(29423)
理学院(29166)
管理学(28761)
研究(28723)
管理学院(28594)
(22420)
财经(17993)
(17977)
中心(16815)
(16587)
(16264)
金融(15974)
(15830)
经济学(15361)
银行(15324)
(14370)
经济学院(14222)
财经大学(13865)
科学(13379)
人民(13167)
(12598)
(12504)
国人(12170)
中国人(12122)
基金
项目(62161)
科学(49977)
研究(49713)
基金(46556)
(38947)
国家(38577)
科学基金(34113)
社会(34104)
社会科(32669)
社会科学(32666)
基金项目(24009)
(23043)
教育(21862)
编号(20408)
自然(19007)
(18983)
资助(18832)
自然科(18640)
自然科学(18638)
自然科学基金(18312)
成果(17353)
国家社会(15134)
(14443)
(14114)
(14113)
重点(13988)
项目编号(13723)
(13336)
教育部(13328)
人文(13208)
期刊
(40513)
经济(40513)
研究(29932)
(27288)
金融(27288)
(17580)
中国(17028)
管理(11801)
学报(10919)
(10199)
财经(9623)
科学(9484)
大学(9463)
学学(8809)
教育(8791)
(8310)
经济研究(7185)
农业(6059)
技术(5905)
业经(5803)
理论(5716)
问题(5234)
图书(5210)
实践(5189)
(5189)
(4819)
中国金融(4809)
世界(4795)
国际(4767)
财会(4205)
共检索到142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颐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意义上,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为差序格局之下以"孝"为特征的面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收入促进金融普惠的作用;儒家文化形成的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作用,并不能让人们绝对性地否定这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在制度均衡上的积极作用,形成金融的社会利益倾斜机制和社会权利能力机制,凸显普惠金融应有的社会责任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颐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意义上,儒家文化的影响表现为差序格局之下以"孝"为特征的面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收入促进金融普惠的作用;儒家文化形成的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作用,并不能让人们绝对性地否定这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制度设计上应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在制度均衡上的积极作用,形成金融的社会利益倾斜机制和社会权利能力机制,凸显普惠金融应有的社会责任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焦瑾璞  
普惠金融的含义和特点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被称作"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强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使边远贫穷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一些学者开始研究"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问题。此后,陆续关注"普惠金融"问题,但仅重点关注正规银行体系(有时也包括保险体系)为弱势、低收入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的存款、贷款、汇款(有时也包括保险)等服务,较少涉及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匡亚斌  郭燕芸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普惠金融已逐渐成为一套牵涉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变革等重大问题的发展战略和操作理念。各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上进程不一,本文选取较为成熟的两个国家——墨西哥和菲律宾,对其推进普惠金融采取的主要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推进普惠金融提供借鉴。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李礼辉  
本文基于信用建设的根本,分析了大数据的本质含义,指出中国金融业在大数据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认为解决问题既要有技术措施,更需要有体制保障,并建议金融业大数据应用应实现可控、可信、可靠,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市场变得透明,通过共建、共享、共管的可行路线,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依据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还能够使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避免了二者对企业资源的争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比于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整体创新及探索式创新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整体创新和双元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普惠金融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概念。相对与传统金融所倡导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竹媛  
本文运用我国2011-2018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这一结果对于居民总消费、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均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均对居民总消费、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关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问题,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广度和数字普惠金融深度均具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慧安  
本文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在理念、组织体系、创新、扶持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提起中国的普惠金融,不得不提台州。得益于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台州金融机构探寻出一套“立足普惠、理念超前、技术独特、体系健全”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台州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台州积极探索小微金融服务路径,形成了“一平台一基金五机制”等七大首创性举措,有效破解了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世界性难题,初步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信用有价,联动有效”的小微普惠金融“四有经验”,被社会誉为“台州经验”。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静怡  
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参照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德国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划分。定量标准是:将雇员人数在10人以内,且年营业额在200万欧元以下或者公司资产总额在200万欧元以下的公司视为微型企业;将雇员人数在50人以内,且年营业额在1000万欧元以下或者公司资产总额在1000万欧元以下的公司视为小型企业。定性标准为,小微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需高度集中,且具备一定的业务创新能力、管理结构简单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大磊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推动全球范围内社会形态、经济格局和竞争态势发生深层次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迈入以开放、兼容、共享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铸就风控利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传统的风险管控模式已无法满足全面管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为民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是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每家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需要承担的共同使命。其目的是通过新的手段及新的方法,用新技术解决老痛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满足广大客户,尤其是满足小微企业等广大长尾客户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