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1)
2023(6383)
2022(5152)
2021(4413)
2020(3507)
2019(7734)
2018(7214)
2017(14298)
2016(6946)
2015(7727)
2014(7749)
2013(7772)
2012(7396)
2011(6990)
2010(7505)
2009(7519)
2008(6134)
2007(5617)
2006(5397)
2005(5196)
作者
(19999)
(16595)
(16506)
(15950)
(10663)
(7740)
(7537)
(6491)
(6236)
(5913)
(5885)
(5410)
(5392)
(5334)
(5291)
(5149)
(4822)
(4785)
(4734)
(4353)
(4230)
(3982)
(3946)
(3876)
(3863)
(3821)
(3485)
(3357)
(3292)
(3283)
学科
(55992)
经济(55962)
(24908)
金融(24908)
(21603)
银行(21603)
(21095)
管理(19432)
中国(18535)
地方(18153)
(18118)
(14900)
企业(14900)
方法(14209)
数学(12955)
数学方法(12923)
地方经济(11879)
中国金融(10983)
(10489)
业经(10310)
(9986)
(8238)
(7895)
(7734)
产业(6995)
经济学(6703)
(6369)
农业(6362)
财务(6355)
财务管理(6346)
机构
学院(106872)
大学(105297)
(61685)
经济(60644)
研究(40080)
中国(37707)
管理(36947)
理学(30727)
理学院(30423)
管理学(30101)
管理学院(29909)
(27586)
经济学(22102)
财经(21712)
(20725)
经济学院(19679)
中心(19601)
(19557)
(19472)
科学(19193)
(17309)
研究所(17261)
金融(17027)
(16902)
银行(16355)
财经大学(16077)
(15899)
(15354)
人民(15164)
(13827)
基金
项目(62370)
科学(49509)
研究(48356)
基金(45949)
(38267)
国家(37950)
社会(34436)
社会科(32952)
社会科学(32945)
科学基金(32931)
(24117)
基金项目(23296)
教育(20326)
资助(19200)
(18855)
编号(18296)
自然(17474)
自然科(17053)
自然科学(17051)
自然科学基金(16747)
(16029)
国家社会(15222)
成果(15099)
(14798)
经济(14672)
重点(14247)
发展(14184)
(13991)
(13723)
(13173)
期刊
(75038)
经济(75038)
研究(40550)
(28769)
金融(28769)
(21025)
中国(20658)
管理(15464)
经济研究(13859)
财经(12389)
(11753)
科学(11213)
学报(11050)
(10822)
技术(9255)
大学(9193)
业经(9138)
问题(9097)
学学(9024)
技术经济(7252)
(6944)
国际(6924)
农业(6763)
世界(6685)
统计(6474)
经济问题(5945)
理论(5787)
(5522)
经济学(5496)
改革(5470)
共检索到182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愈泽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金融系统不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普惠金融受益群体持续扩展,在量增、面扩、价降、提质四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急需更多金融资源的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海荣   马九杰   陈潇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后扶贫时代”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针对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推出农村普惠金融新举措,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邵科   叶怀斌  
<正>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在支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随着近年来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逐步暴露,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普惠金融是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银行经营的需要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向外部效应。一是消除贫困,促进公平分配。普惠金融立足消除金融排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减少弱势群体边缘化现象,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铁钢  
金融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展开,要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的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待进一步转化。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主要驱动力。随着形势变化,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减速趋势,天津市亦是如此。短期看,投资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子强  
加大对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产业等领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提高涉外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海二  曾真  
目前,关于金融普惠的讨论大多集中在金融普惠本身,本文则从金融普惠的着力点出发来研究金融普惠,认为手机银行可以实现金融普惠,其着力点表现为金融账户、现金存取、移动支付、征信服务、信贷业务等方面。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苑旭东  
<正>在顶层设计上发力融资担保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天然具有增加信用、分担风险的功能,是构建融资渠道、打通融资瓶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等弱势群体融资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承载着政府政策延伸的职能,具有准公共服务属性,在普惠金融工作中的核心优势在于,以责无旁贷的担当,在愿担、敢担、善担上做足功夫,契合普惠金融业务本质,更多地去做雪中送炭的工作。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建光   朱太辉  
<正>为了更好地释放数字消费金融对消费全面恢复的推动作用,建议综合发力,推动数字新型消费金融快速发展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消费持续恢复,第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4.8%,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不同渠道、不同品类消费的恢复并不均衡,金融支持消费增长还面临着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消费场景和信贷服务循环不畅的制约。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庆昊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可见,畅通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经济循环体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从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看,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关键是找准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催化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地方金融发展的核心,曾一度围绕处理好局部金融风险引发的困境。随着2003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与金融地位提升,地方金融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且更多与地方集聚金融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目标结合起来。2012年以来,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建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应提高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住金融风险处置的有利时间窗口,全面排查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巩腾  
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政银企合作对接、产品服务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长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金融服务长效性。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意见。牵头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制定行动实施意见,从优化信贷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强化政策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