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8)
2023(11851)
2022(9584)
2021(8442)
2020(6854)
2019(15140)
2018(14158)
2017(26992)
2016(13926)
2015(14989)
2014(14659)
2013(14735)
2012(13593)
2011(12347)
2010(12609)
2009(12020)
2008(10496)
2007(9283)
2006(8531)
2005(7739)
作者
(41404)
(34761)
(34726)
(32721)
(21937)
(16731)
(15470)
(13422)
(13343)
(12262)
(12069)
(11268)
(11073)
(10883)
(10821)
(10777)
(10180)
(9972)
(9943)
(9827)
(8568)
(8542)
(8385)
(8081)
(8015)
(7815)
(7455)
(7279)
(6986)
(6854)
学科
(81426)
经济(81363)
(39451)
管理(38322)
(29334)
企业(29334)
方法(26792)
(25761)
金融(25761)
数学(24536)
数学方法(24434)
中国(24200)
(23063)
银行(23027)
(22331)
地方(22315)
(21790)
(20223)
业经(17297)
农业(16313)
(14693)
(13632)
地方经济(13080)
(12309)
贸易(12297)
(11939)
中国金融(11189)
(10689)
财务(10674)
财务管理(10660)
机构
学院(204341)
大学(202244)
(101854)
经济(100211)
管理(74543)
研究(73958)
理学(64685)
理学院(63999)
管理学(63085)
管理学院(62736)
中国(61273)
(44843)
科学(42306)
(40211)
(38574)
(37086)
财经(35838)
中心(34596)
经济学(34538)
研究所(33792)
(32697)
经济学院(31181)
业大(30858)
农业(29902)
(29341)
财经大学(26690)
(25825)
北京(24948)
(23439)
(23374)
基金
项目(137253)
科学(108285)
基金(102489)
研究(96248)
(90789)
国家(90028)
科学基金(76754)
社会(67492)
社会科(64295)
社会科学(64280)
基金项目(54047)
(53113)
自然(47538)
自然科(46486)
自然科学(46471)
自然科学基金(45683)
(43724)
教育(41447)
资助(40759)
编号(35355)
(31725)
重点(31212)
(29895)
国家社会(29823)
(29066)
成果(27337)
创新(27272)
科研(26244)
教育部(25923)
人文(25593)
期刊
(114098)
经济(114098)
研究(63851)
中国(37246)
(36968)
学报(34758)
(33994)
(33895)
金融(33895)
科学(30781)
管理(26675)
大学(26349)
学学(25872)
农业(23878)
经济研究(20919)
财经(19070)
业经(17121)
(16539)
问题(14613)
技术(14599)
技术经济(11517)
(11197)
(11161)
统计(10444)
世界(10426)
国际(10353)
商业(10197)
(9819)
(9491)
教育(9420)
共检索到311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澜   王相宁  
为考察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纳入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利用静态面板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回归模型,研究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关系,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分地区来看,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虹  张柯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州市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Panel-var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并未使得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普惠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有促进及扩大作用,但是作用程度较小;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并无格兰杰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普惠金融发展二者并存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作用;城乡收入差距与普惠金融发展并存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内生性机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亚平  魏立乾  罗剑朝  
文章利用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收入差距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1)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下,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呈“U”型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122.03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对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抑制效应;而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跨越拐点122.03时,适度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2)2014年以后,中国所有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均已跨越拐点,处于“U”型曲线递增区间。(3)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和协调配合使得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广度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影响最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调节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规避农村贫富差距过大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抑制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惠芳   李玉双   石磊  
在中国当前的目标管理体系中,经济增长目标和环境约束目标二者之间的相互约束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环境约束目标下经济增长目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经济增长目标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环境约束目标的引入会削弱经济增长目标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在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促进产业间结构升级,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环境约束目标会通过阻碍城镇化进程和抑制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削弱经济增长目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发达城市,滞后一期的双重目标管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欠发达城市,双重目标管理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互联网发展能促进地方政府双重目标管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淑芳  
通过选用全国1978~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均呈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双重视角,本文试图研究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在系统梳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待检验的系列研究假说,并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由此可见,以"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为导向,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双重视角,本文试图研究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在系统梳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待检验的系列研究假说,并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来降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敏  张小林  
本文利用金融包容指数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运用VAR模型、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对中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普惠制金融发展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会对普惠制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鉴于此,必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明晰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健全与完善普惠制金融功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茜茜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层面看,各区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临界点效应,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而中西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相对较弱。最后,针对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纳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健康类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类人力资本、迁移类人力资本不仅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游鲁昊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经济政策。本文基于201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地理渗透性、人口可得性、使用情况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明显地区差异,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呈梯度下降。同时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处于倒U型左侧,且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本文认为我国应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尽快达到倒U型的右侧,并加大中西部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