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91)
- 2023(19733)
- 2022(16572)
- 2021(15195)
- 2020(12642)
- 2019(28754)
- 2018(28015)
- 2017(53257)
- 2016(28940)
- 2015(32295)
- 2014(32093)
- 2013(31988)
- 2012(30164)
- 2011(27502)
- 2010(27969)
- 2009(26435)
- 2008(25982)
- 2007(23733)
- 2006(21177)
- 2005(19489)
- 学科
- 济(124825)
- 经济(124655)
- 业(88946)
- 管理(81760)
- 企(63950)
- 企业(63950)
- 农(53792)
- 方法(49356)
- 数学(43672)
- 数学方法(43328)
- 中国(39596)
- 农业(35971)
- 财(35265)
- 制(31187)
- 业经(31080)
- 地方(30783)
- 融(30486)
- 金融(30482)
- 银(29762)
- 银行(29700)
- 行(28586)
- 贸(23900)
- 贸易(23882)
- 学(23811)
- 易(23187)
- 务(21339)
- 财务(21290)
- 财务管理(21236)
- 企业财务(20286)
- 体(20056)
- 机构
- 学院(420619)
- 大学(419420)
- 济(176810)
- 经济(173001)
- 管理(155360)
- 研究(149696)
- 理学(132815)
- 理学院(131290)
- 管理学(129194)
- 管理学院(128428)
- 中国(118269)
- 农(90413)
- 科学(90038)
- 京(88457)
- 财(84777)
- 所(77016)
- 中心(70161)
- 农业(70139)
- 研究所(69280)
- 业大(68037)
- 江(66355)
- 财经(65752)
- 经(59706)
- 北京(55774)
- 经济学(54605)
- 范(54462)
- 师范(53789)
- 院(53044)
- 州(52613)
- 省(49596)
- 基金
- 项目(274662)
- 科学(214742)
- 研究(199467)
- 基金(198180)
- 家(174116)
- 国家(172542)
- 科学基金(146021)
- 社会(128039)
- 社会科(121192)
- 社会科学(121156)
- 省(109393)
- 基金项目(104537)
- 自然(92758)
- 划(91303)
- 教育(91075)
- 自然科(90569)
- 自然科学(90539)
- 自然科学基金(88956)
- 编号(80548)
- 资助(80416)
- 成果(65905)
- 发(63391)
- 重点(62495)
- 部(60977)
- 创(57601)
- 课题(56828)
- 创新(53958)
- 国家社会(53317)
- 制(52924)
- 科研(52658)
- 期刊
- 济(204982)
- 经济(204982)
- 研究(127990)
- 中国(93646)
- 农(89399)
- 学报(71630)
- 财(66002)
- 科学(63912)
- 农业(59564)
- 融(55630)
- 金融(55630)
- 管理(54722)
- 大学(54376)
- 学学(51744)
- 教育(44968)
- 业经(37044)
- 技术(33970)
- 财经(33247)
- 经济研究(31280)
- 业(29798)
- 经(28481)
- 问题(27753)
- 版(22991)
- 世界(20770)
- 贸(20736)
- 技术经济(20443)
- 理论(19213)
- 科技(19210)
- 业大(18871)
- 商业(18816)
共检索到653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符洪瑞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以农村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普惠金融指数和其它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来检验普惠金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越高,农村贫困发生率就越低;在其它变量中,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和改善经济生产结构均有利于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有助于脱贫。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贫困发生率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王霞 龚丽娟 何玉凤
文章运用GIS技术、变异系数、地理探测等方法,从省级层面出发,揭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上,我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人,其中2010—2016年我国减贫速度最快。(2)从空间维度上,2002年贫困发生率以青海、云南、陕西“三足鼎立”型分布,2007年“三足鼎立”型分布消失;2008—2009年期间,贫困发生率则以甘肃、贵州为主的核心分布;2010年贫困发生率以西北、西南地区的“树干”型分布为主,至2016年“树干”型消失,但是贵州、甘肃仍为贫困发生率高发地区。总体上,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农村贫困发生率之所以呈现以上时空演化路径,乃是经济发展的滴落机制、结构调整效应、利于穷人的投资、耕地资源禀赋等内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广度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农村贫困率分别下降0.151和0.12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深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可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等措施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扶贫 减贫绩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扶贫 减贫绩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举 张一童 周升起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FPS数据库,从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拓展,通过构建多维相对贫困评价体系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抑制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但是,地区地理位置、财政自给能力及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相对贫困呈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跨越自身发展水平的第一个门槛值后,减贫效果不理想,城乡差距增大;达到第二个门槛值后,正向效应依然显著,但相对贫困发生比重有降低倾向。鉴于此,应通过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督和管理、因地制宜地配置金融资源,以最大化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绍阳 周博 周作昂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四川省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了电商扶贫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电商示范项目使贫困发生率降低1.8个百分点;电商示范项目主要通过其他农业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即间接机制发挥作用,贫困户自身直接参与电商线上销售进而增加收入的直接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电商扶贫不仅能够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还具有刺激农产品供给增加的增量效应。本文为新时代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来自电商示范项目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代馨
文章采用标准差法和众数法计算过度教育发生率,结果发现样本数据中过度教育发生率因劳动者的学历水平、性别、年龄及所在单位的企业所有制类型及行业因素而存在差异;通过构建二元logstic模型来分析个体特征因素、单位性质与行业特征对过度教育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发生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只存在明显的企业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分割。
关键词:
过度教育 发生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力 欧涉远 李霞
目前,不同的机构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农村贫困线与贫困发生率,同时,各地在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线 贫困发生率 低保标准 低保覆盖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琪 张帆
普惠金融作为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金融体系,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金融歧视的现象。文章基于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事实,利用理论和实证阐述了普惠金融对农村支出型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对农村支出型贫困有明显的减缓效果,并且普惠金融可得性和金融使用性的减贫效应显著。最后提出完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培育农民金融意识和提高发展型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志龙 李雨臻
基于2011—202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机制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村相对贫困;进一步通过变更系统GMM估计方法、替换变量处理以及样本期间波动性问题处理等方式进行检验,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显著增加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和提高信贷质量等信贷供给机制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还通过显著促进创新创业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农经济比重较高、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省份,且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组别,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春红 郭继涛
基于中国2011—2021年和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支付、信贷、保险和收入分配等渠道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且支付渠道的减贫效果更好;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本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和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2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减贫的福利影响存在"U型"的多重门槛效应,且无论在哪一门槛区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减贫的福利增益。为此,农村普惠金融助力扶贫需要持续发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与教育扶贫结合起来,则教育的脱贫功效和福利增益非常显著。因此要将资金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艳红 薛倩
我国的相对贫困状况将长期存在,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未来减贫工作的重点将转向缓解相对贫困,为此需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普惠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新动力,正逐渐演变为新型的扶贫方式。文章基于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计算各省份普惠金融指数来直观掌握各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否缓解我国的相对贫困。结果表明: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可显著缓解我国相对贫困以及收入不平等,而提高人均收入和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可显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全民文化素养,这将提高普惠金融水平,进而缓解我国当前的相对贫困,促进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冉陆荣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助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尚未可知。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村相对贫困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缓解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覆盖广度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要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手段,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硬件条件;建立信用评估机制,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供给广度;基于"三农"发展视角,营造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良好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相对贫困中的风险规避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稳定脱贫影响效应——基于2017CHFS数据实证分析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部六省的实证分析
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乌蒙山区农村问卷调查的分析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分析
贫困地区县域金融抑制实证分析与对策——以固原市辖区四县为例
消费风险、科技抑制与中国农村贫困化——基于湖北、安徽两省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农村反贫困:基于内生视角的分析框架
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四川贫困县的农户调查
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脆弱性:“普及”抑或“惠及”?——来自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