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7)
- 2023(14923)
- 2022(12643)
- 2021(11676)
- 2020(9751)
- 2019(22194)
- 2018(21601)
- 2017(41378)
- 2016(22282)
- 2015(24679)
- 2014(24372)
- 2013(24260)
- 2012(22009)
- 2011(19692)
- 2010(19573)
- 2009(18111)
- 2008(16543)
- 2007(14240)
- 2006(12380)
- 2005(10604)
- 学科
- 济(85061)
- 经济(84966)
- 业(62637)
- 管理(61785)
- 企(50779)
- 企业(50779)
- 方法(39900)
- 数学(35091)
- 数学方法(34764)
- 中国(28051)
- 农(27057)
- 融(26868)
- 金融(26867)
- 财(25949)
- 银(25059)
- 银行(24996)
- 行(24103)
- 业经(21183)
- 地方(19650)
- 农业(19058)
- 学(18721)
- 制(17667)
- 贸(16255)
- 贸易(16242)
- 易(15805)
- 务(15621)
- 财务(15559)
- 财务管理(15537)
- 企业财务(14802)
- 理论(13929)
- 机构
- 大学(310519)
- 学院(309584)
- 管理(123156)
- 济(122050)
- 经济(119429)
- 理学(108065)
- 理学院(106900)
- 管理学(105025)
- 管理学院(104510)
- 研究(103189)
- 中国(80489)
- 科学(66136)
- 京(65041)
- 农(57359)
- 财(55095)
- 所(51705)
- 业大(51374)
- 中心(48344)
- 研究所(47827)
- 农业(45117)
- 财经(44930)
- 江(42831)
- 经(41028)
- 北京(40613)
- 范(39229)
- 师范(38737)
- 院(37160)
- 经济学(37085)
- 州(35613)
- 经济学院(33807)
- 基金
- 项目(222486)
- 科学(173389)
- 基金(161610)
- 研究(157872)
- 家(142919)
- 国家(141720)
- 科学基金(120886)
- 社会(99805)
- 社会科(94663)
- 社会科学(94637)
- 省(87228)
- 基金项目(86844)
- 自然(80064)
- 自然科(78199)
- 自然科学(78176)
- 自然科学基金(76763)
- 划(73543)
- 教育(71018)
- 资助(65741)
- 编号(63414)
- 成果(49764)
- 重点(49737)
- 部(47927)
- 发(47391)
- 创(46744)
- 创新(43568)
- 科研(43150)
- 课题(42987)
- 计划(41506)
- 国家社会(41183)
- 期刊
- 济(125351)
- 经济(125351)
- 研究(87403)
- 学报(56218)
- 中国(54774)
- 农(53153)
- 科学(48893)
- 大学(41692)
- 管理(41487)
- 财(40074)
- 学学(39816)
- 融(37620)
- 金融(37620)
- 农业(36047)
- 教育(28839)
- 技术(23444)
- 业经(21828)
- 财经(21229)
- 经济研究(20520)
- 经(18018)
- 业(17286)
- 问题(16395)
- 科技(16216)
- 版(15844)
- 理论(15525)
- 业大(15405)
- 图书(14544)
- 实践(14334)
- 践(14334)
- 技术经济(13943)
共检索到43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茜茜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层面看,各区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临界点效应,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而中西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相对较弱。最后,针对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临界点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游鲁昊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经济政策。本文基于201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地理渗透性、人口可得性、使用情况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明显地区差异,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呈梯度下降。同时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处于倒U型左侧,且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本文认为我国应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尽快达到倒U型的右侧,并加大中西部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收入分配 城乡二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敏 张小林
本文利用金融包容指数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运用VAR模型、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对中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普惠制金融发展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会对普惠制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鉴于此,必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明晰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健全与完善普惠制金融功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澜 王相宁
为考察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纳入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利用静态面板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回归模型,研究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关系,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分地区来看,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纳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健康类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类人力资本、迁移类人力资本不仅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巧灵 游涛 李媛媛 杨泽云
对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颁布的普惠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构建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是否通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得分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差异较大;普惠金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河北的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协同性、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政策、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并提高农民收入等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莎
历年来,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始终为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根据我国国情现实,金融扶贫必不可少,同时,金融扶贫也是我国加快脱贫的有力手段。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会随着金融扶贫而得到极大的改善,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和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自带减贫属性,而其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的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行文献综述,旨在充分了解其研究现状,并明确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综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胡文馨 李俊峰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消费,但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家庭消费差距,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缩小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国家推出的新基建计划,不断提高中国信息化的水平,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努力补好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为“能消费、方便消费”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 消费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晋铭铭 张盼 曹芳萍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提高支付便利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消费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与消费品类别异质性,即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效果更好,对城乡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差距改善效果更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缓解金融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金融供给可持续性,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会产生反向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和效果,以及数字鸿沟、数字门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其发展广度、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收敛效果却有较大差异,并且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就业和增加非农就业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收敛效果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跨越一级数字门槛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果减弱;当跨越二级数字门槛后,收敛效果却加强。因此,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更好的条件,既要防止数字金融类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形成过高的数字门槛,又要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水土 毛绍俊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