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7)
2023(17623)
2022(14802)
2021(13674)
2020(11455)
2019(26440)
2018(25890)
2017(49693)
2016(26326)
2015(29582)
2014(29471)
2013(29078)
2012(27041)
2011(24330)
2010(24409)
2009(22873)
2008(21836)
2007(19542)
2006(16969)
2005(15393)
作者
(74579)
(62298)
(62050)
(59032)
(39491)
(30059)
(28615)
(24308)
(23757)
(22140)
(21135)
(21022)
(19571)
(19514)
(19512)
(19192)
(18577)
(18439)
(17996)
(17973)
(15389)
(15216)
(15059)
(14352)
(14257)
(13893)
(13785)
(13645)
(12536)
(12387)
学科
(114494)
经济(114295)
(73018)
管理(72911)
(59450)
企业(59450)
方法(49671)
数学(42711)
数学方法(42208)
中国(36860)
(32020)
(30010)
地方(29140)
(28728)
金融(28724)
(27408)
银行(27377)
业经(26669)
(26451)
(24996)
贸易(24979)
(24300)
(22666)
农业(21466)
(21018)
理论(18568)
(18453)
财务(18385)
财务管理(18340)
(17799)
机构
学院(372473)
大学(371049)
(157532)
经济(154278)
管理(143726)
研究(125090)
理学(123503)
理学院(122104)
管理学(120001)
管理学院(119315)
中国(99794)
(77762)
科学(74820)
(73480)
(61994)
中心(60468)
(60111)
财经(58299)
(56280)
研究所(56021)
(52921)
业大(52500)
(49718)
经济学(49471)
师范(49230)
北京(48763)
农业(46779)
(45537)
(44962)
经济学院(44765)
基金
项目(248474)
科学(197141)
研究(182502)
基金(181584)
(157036)
国家(155722)
科学基金(135031)
社会(119088)
社会科(112396)
社会科学(112363)
(97564)
基金项目(96329)
自然(85977)
教育(84185)
自然科(84082)
自然科学(84061)
自然科学基金(82565)
(81473)
编号(74175)
资助(73832)
成果(59743)
(57108)
重点(55780)
(55385)
(52150)
课题(50732)
国家社会(49366)
创新(48685)
教育部(48075)
科研(47913)
期刊
(172253)
经济(172253)
研究(109944)
中国(75204)
(57294)
(55324)
学报(54765)
管理(51840)
科学(51242)
(46189)
金融(46189)
大学(42086)
学学(39480)
教育(39278)
农业(37098)
技术(32850)
业经(29185)
财经(28741)
经济研究(28123)
(24717)
问题(22972)
(19745)
(19544)
图书(18537)
技术经济(18394)
统计(18344)
理论(17808)
商业(17553)
(16835)
(16830)
共检索到562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李明月  
文章运用我国31个省份2005-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均衡性有待加强;各省份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发展较快的省份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接收到的关联关系较多,对其他地区主要产生溢出作用;发展较慢的沿海省份起到传导普惠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而西部落后地区位于网络中的边缘,核心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可建立全国性的示范性区域,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良  张馨月  
文章首先将数字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纳入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算了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然后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起到主导作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基础对省内和省外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正向溢出作用;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省内普惠金融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对省外普惠金融水平发展存在的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城镇化对本省内和省域之间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正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或区域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宁  张甜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且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对农村贫困减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渠道层面,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渠道与间接作用渠道并存,直接路径中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主要贫困减缓作用、服务质量渠道的作用尚未显著发挥,间接路径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渠道均得以有效验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丹  方锐  汤颖梅  
选择2011~2015年中国内地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成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不同省域之间均对农民非农收入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省份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金融产品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化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赛红  李朋朋  
以我国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考察对象,采用引力修正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突破地理邻近效应的局限,探讨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连接渠道较多,网络整体稳定性较强,并且可以确定各地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心—边缘分布中所扮演的角色;东部及中部等较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较多溢出关系,中南及西南等地区发挥了传导农村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东北及中西部等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由此提出了扩大农村金融资源溢出渠道,缩小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距,提高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协同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亮  陈德慧  余国新  
[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新的方向。[方法]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结果]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粮食体系韧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主销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体系韧性的提升作用最大,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次之。[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金融素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数字技术,因地制宜发挥各产区优势,并加强地区间的相互合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江  齐硕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普惠金融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测度各个地区普惠金融的实际发展水平。随后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当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贫困减缓,只有当其跨越自身低水平门槛0.0822时,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减缓,且当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较高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优树  李福平  李欣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产业升级的空间影响,并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两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并不显著,区域分析表明各地区因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对两者的反应呈现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是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调节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优化及高级化进程中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普惠金融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阈值之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将更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燕芝  彭千芮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多维度确定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考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政府支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一个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邻近地区惠普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关系共同作用,对贫困减缓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惠惠金融不仅通过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自有资本缓解贫困,而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降低邻近地区的贫困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先玲  王琰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的两部门开放经济模型,考察了基于人力资本流动途径的FDI溢出效应的作用原理,进而研究了该过程中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表明,FDI能够降低东道国人员自主创业所需的企业家才能门槛值,实现基于人力资本流动途径的FDI技术外溢;金融发展效率提高能扩大"FDI对企业家才能临界值的边际降低值",通过促进东道国自主创业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基于1985-2009年全国时间序列和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资本积累效应;受金融发展程度所限,现阶段我国FDI技术溢出和人力资本外溢拉动国内经济的效应尚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