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9)
2023(8753)
2022(7172)
2021(6461)
2020(5176)
2019(11543)
2018(10971)
2017(21017)
2016(10977)
2015(12004)
2014(11927)
2013(11692)
2012(11306)
2011(10380)
2010(10904)
2009(10464)
2008(9360)
2007(8613)
2006(7942)
2005(7657)
作者
(31479)
(25891)
(25692)
(24360)
(16520)
(12322)
(11692)
(10146)
(10074)
(9381)
(8870)
(8663)
(8307)
(8267)
(8193)
(8121)
(7614)
(7489)
(7430)
(7311)
(6616)
(6337)
(6278)
(6023)
(5975)
(5860)
(5810)
(5741)
(5343)
(5184)
学科
(50054)
经济(50003)
管理(31280)
(30736)
(25777)
金融(25777)
中国(24592)
(23588)
企业(23588)
(23320)
银行(23310)
(22809)
地方(20448)
(14902)
(14372)
业经(13497)
(12755)
方法(12140)
中国金融(11070)
农业(10880)
地方经济(10298)
数学(10160)
数学方法(10097)
(9865)
(8600)
贸易(8585)
技术(8461)
(8255)
(8223)
(7968)
机构
学院(153669)
大学(150228)
(67342)
经济(65830)
研究(57653)
管理(55062)
中国(51015)
理学(45697)
理学院(45108)
管理学(44498)
管理学院(44198)
(34614)
(32916)
科学(32555)
(29277)
中心(27864)
研究所(25935)
财经(25668)
(25097)
(24603)
(23202)
北京(21715)
(21286)
经济学(21247)
师范(21075)
(21011)
(20569)
(20510)
银行(19749)
业大(19303)
基金
项目(94392)
科学(74600)
研究(73191)
基金(66701)
(56856)
国家(56292)
科学基金(48255)
社会(47445)
社会科(45111)
社会科学(45103)
(38521)
基金项目(34563)
教育(32179)
(31363)
编号(29933)
自然(28018)
自然科(27374)
自然科学(27371)
(27294)
自然科学基金(26870)
资助(26855)
成果(25149)
发展(22606)
(22220)
课题(22054)
重点(21593)
(20560)
(20211)
国家社会(19575)
创新(19212)
期刊
(84328)
经济(84328)
研究(54234)
中国(38969)
(33637)
金融(33637)
(26258)
(25254)
管理(22318)
学报(20291)
科学(19920)
教育(18824)
农业(16500)
大学(16059)
学学(15051)
业经(14783)
经济研究(13913)
财经(13020)
技术(12991)
(11159)
问题(10397)
(8094)
(8032)
国际(7937)
世界(7899)
商业(7841)
理论(7601)
(7428)
论坛(7428)
(7394)
共检索到262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翔  刘钊  
近年来,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译为"包容性金融")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词",它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其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当前,普惠金融已然成为一项国际社会和业界主流所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付诸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标杆做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再勇  魏长江  姚敏  
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有助于解决正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缺失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金融市场失灵。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式:一是提供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使正外部性内部化;二是鼓励和培育金融市场主体,促进金融业充分竞争;三是加强金融、法律、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普惠金融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普惠征信体系建设,发挥基层政府组织优势,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到位而不越位,做到普惠内容不泛化、市场主体决策不干预、发展方向不偏差、参与过程不脱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再勇  魏长江  姚敏  
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有助于解决正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缺失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金融市场失灵。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式:一是提供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使正外部性内部化;二是鼓励和培育金融市场主体,促进金融业充分竞争;三是加强金融、法律、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普惠金融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普惠征信体系建设,发挥基层政府组织优势,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到位而不越位,做到普惠内容不泛化、市场主体决策不干预、发展方向不偏差、参与过程不脱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作为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拓展与延伸,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在于共享与普惠,基本原则是机会均等与可持续发展,体现着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融合的特点。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之际,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明晰政府部门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促进作用,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卓  王萍萍  
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粟芳  方蕾  
文章基于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从大概念的普惠金融角度,用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衡量普惠金融,用政策扶持、基层工作和基础设施衡量政府作为,分析了政府作为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好,西部农村政府最有作为;普惠金融的核心应是提高金融服务的使用度,尤其是银行业务的使用度;有为政府应是全方位有所作为;政府的积极作为能显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以带门槛补贴为主的政策扶持并不有效,应慎用;在普惠金融发展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东中部地区政府则应夯实基层工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燕云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而且让更多的参与者有机会分享社会金融资源。普惠金融则是联合国2005年正式提出旨在建立有效的、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从狭义角度讲,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立春  
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障碍一是利润的私利性与普惠金融的公利性存在冲突。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赚取利润是其首要任务。开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到降低利率水平,缩减利润空间,而且意味着信贷风险更加突出。基于此,银行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时会打"折扣"。表现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发展普惠金融应当遵循这样的逻辑:足额、便捷、便宜,以及以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当前,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很强,但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金融风险防控上,宏观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微观层面,一些金融机构追求赚快钱、赚省力的钱,导致了风险的积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当有两种逻辑:一是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敏  
普惠型金融在促进就业、增加内需以及减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上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应该走在普惠型金融的前列普惠型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又译为"包容型金融",指的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由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已经拥有了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  
近年来,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推动下,山东省普惠金融总体发展势头较好,机构体系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稳步提升,但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深度、高度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正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和新旧动能转换"强弱项"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为民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是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每家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需要承担的共同使命。其目的是通过新的手段及新的方法,用新技术解决老痛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满足广大客户,尤其是满足小微企业等广大长尾客户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新彬  
<正>2023年是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磨一剑,这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全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商业银行应从十年普惠金融发展历程中把握大局大势,以普惠金融转型发展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深化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第一,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钦先  高霞  
近年来,面临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愈发激化,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即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所有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源于各个社会主体对资源享有平等的可得性。从金融的一般属性来讲,金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公平,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应该进行公平性的安排。而从金融的特殊资源属性出发,金融更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金融可以通过自身这一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振诚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提出,意指金融机构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构筑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可谓正当其时,应建立与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着力提升薄弱领域和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