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4)
2023(7010)
2022(5684)
2021(5109)
2020(4322)
2019(9797)
2018(8909)
2017(18134)
2016(8800)
2015(9687)
2014(9276)
2013(9359)
2012(8739)
2011(7813)
2010(7976)
2009(7767)
2008(6527)
2007(5739)
2006(4913)
2005(4407)
作者
(22917)
(19194)
(18998)
(18301)
(12330)
(9235)
(8628)
(7492)
(7214)
(6786)
(6585)
(6547)
(6110)
(6053)
(6018)
(5749)
(5627)
(5624)
(5513)
(5249)
(4708)
(4622)
(4488)
(4415)
(4369)
(4346)
(4138)
(3902)
(3801)
(3796)
学科
(44626)
经济(44573)
(32736)
管理(28022)
(25717)
金融(25717)
方法(25172)
(24677)
企业(24677)
数学(23877)
数学方法(23808)
(22241)
银行(22240)
(21581)
中国(17783)
(15570)
(12788)
中国金融(11065)
(10871)
(10587)
财务(10575)
财务管理(10559)
企业财务(10297)
农业(10269)
地方(10034)
业经(8884)
(8615)
贸易(8607)
(8393)
收入(7448)
机构
大学(126080)
学院(125804)
(64418)
经济(63497)
管理(51674)
理学(45669)
理学院(45346)
管理学(44918)
管理学院(44696)
研究(36756)
中国(36170)
(32110)
财经(26439)
(24325)
经济学(23452)
(23021)
经济学院(21764)
(21115)
金融(20754)
中心(20290)
财经大学(20267)
(17629)
银行(16993)
科学(16705)
(16567)
商学(16158)
商学院(16021)
(15933)
(15878)
(15702)
基金
项目(87086)
科学(71412)
基金(68269)
研究(65338)
(57371)
国家(56919)
科学基金(51245)
社会(47145)
社会科(45272)
社会科学(45267)
基金项目(35857)
(32277)
自然(30486)
自然科(29894)
自然科学(29891)
教育(29831)
自然科学基金(29438)
资助(28251)
(26349)
编号(24314)
国家社会(21313)
(21006)
教育部(19490)
重点(19184)
人文(19146)
(19128)
成果(18895)
(18844)
(18244)
创新(17914)
期刊
(58636)
经济(58636)
研究(39157)
(31322)
金融(31322)
(24549)
中国(19479)
管理(17274)
学报(15033)
科学(14252)
财经(14234)
(13965)
大学(12814)
学学(12449)
(12128)
经济研究(11295)
业经(8857)
技术(8744)
农业(8256)
问题(8128)
(7421)
统计(6989)
理论(6961)
教育(6568)
技术经济(6438)
商业(6426)
(6383)
国际(6349)
实践(6108)
(6108)
共检索到181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晴  龚亮  
文章在构建基于扶贫的县域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以安徽为例,采用工具变量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政策的减贫异质效应。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政策对增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且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具有更好的减贫效果;但对非贫困县域,省级、国家级贫困县域减贫效应呈现递减现象,表现出"锦上添花"的效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晓宇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国策,金融扶贫更是打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的关键之举。本文测度了2006-2014年间我国各个省级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通过PVAR等计量模型检验发现:发展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并且是贫富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表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基本态势,同时,在普惠金融减贫的边际效应中西部>中部>东部;在各类因素的横向比较中,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相对较弱,排在贫困自身惯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财政支出之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竹君  孙亚琴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推下,我国于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由此迈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阶段。但从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审视与研判,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由于多种原因,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返贫现象也有可能发生。只有及时化解与有效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才能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这就需要一方面继续引导扶持“三农”理念从“输血”转向“造血”以增强内生动能,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制度安排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力。在对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减贫二者显著正相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收入分配调节农村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华珂  
金融扶贫是攻坚扶贫的重要政策举措,而金融扶贫的工作重点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文章首先对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机理分析,得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家庭能够摆脱贫困的结论。其次利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测算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从全国层面看,普惠金融能够为贫困群体进行资金借贷,增加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农村贫困的减缓;从区域层面看,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区域性差异。最后提出了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普惠金融区域差异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罗斌  吴晓英  
普惠金融主要满足贫困、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它的减贫效应被抱以很大的希冀。论文从微观层面出发,以湖南省连片贫困区湘西地区的3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指标,测算其普惠金融指数,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湘西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普遍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且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341,减贫效应明显。根据以上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晓宇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国策,金融扶贫更是打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的关键之举。本文测度了2006-2014年间我国各个省级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通过PVAR等计量模型检验发现:发展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并且是贫富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表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基本态势,同时,在普惠金融减贫的边际效应中西部>中部>东部;在各类因素的横向比较中,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相对较弱,排在贫困自身惯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财政支出之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林  周舒影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用深度分指数的减贫效应最显著;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这两个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具有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应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盼盼  张长全  
现有研究对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却没有实证中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经验研究。本文基于贫困家庭空间结构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内在逻辑。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家庭可以跨过贫困线转变为非贫困家庭;而未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家庭陷入"贫困陷阱"。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NM估计方法实证中国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综合来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减贫效应;分维度来看,和银行网点密度、银行从业人员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彧菲  杜朝运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晓芝  任善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是我国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相对贫困水平减缓的总效应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减缓地区的相对贫困,同时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相对贫困的减缓;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且这种效应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彧菲  杜朝运  
本文构建并测算中国各省级区域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总体上是有利于贫困减缓的,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化可以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普惠金融三个维度指数(宏观、银行、保险)的变化分别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15%、10%、13%。同时,普惠金融还通过促进包容性增长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包容性增长的变化能够解释贫困减缓变化的24%。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盼盼  张长全  
现有研究对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却没有实证中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经验研究。本文基于贫困家庭空间结构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内在逻辑。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家庭可以跨过贫困线转变为非贫困家庭;而未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贫困家庭陷入"贫困陷阱"。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NM估计方法实证中国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综合来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减贫效应;分维度来看,和银行网点密度、银行从业人员密度相比,贷款密度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应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在减缓贫困中的积极作用,适度侧重发挥贷款服务普惠的减贫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振军  于丽红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地理权重矩阵、经济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特征及减贫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即越贫困的地区其集聚效应越显著;虽然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对医疗贫困的减贫效应相对较弱;东、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对农村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空间关联性,但对东部地区整体减贫效果弱于其他地区;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他相关联省份的减贫起到了间接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雪瑞  夏咏  
本文测算了新疆82个县(市)2010—2015年的普惠金融指数,并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及各个地区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新疆农村普惠金融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东疆发展水平最高、北疆次之、南疆低的态势;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等因素之后,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减贫效果是最优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效果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出倒"U"型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就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减缓农村贫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汪晓文  崔晓烨  
本文基于2005—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程度都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从全国层面来看,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减缓贫困还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越过某一门槛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显著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